中共内战思维 全球化包装

作者:林浊水 发表:2006-02-04 03:1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搭上了冷战结束后的全球化列车,经济持续成长。但是他对台湾的定位:内战的遗留,精神上和全球化是互相扞格的。

全球化鼓励自由经贸,中国积极鼓励台商到中国投资制造业,表面上是全球化精神的体现,但实质上并没有这么简单。中国对台商的优惠还多了两层意义,第一,在天安门事件后,中国在经济上受到自由世界全面的制裁,为求突破,特意鼓励台商投入以纾困。

第二,吸纳台商本属“以商促统”、“以民逼官”的对台大战略,而这战略基本上是一种内战思维:既用以吸纳台资弱化台湾,又用以分化台湾内部。

尽管吸纳台商在“目的上”有内战动机,但至少可说是用全球化的手段来追求反全球化的目的。不过,对台湾的服务业、航运业、银行业,中国就另有不同的面孔了。在海运方面,台湾开放基隆、高雄两大港,做为境外转运中心,但中国却以政治理由只开放厦门、福州两港,而不开放广州、上海、大连、青岛、深圳、天津等大港,尤其在中国因码头水深和设备不足,以致货柜需要由中、小型航运到深水港去中转时,宁愿到韩国釜山中转而禁止到高雄,这种“宁予外人”的做法,使釜山货柜吞量从一九九四年落后高雄三十五点五%,一路赶上,到二○○二年变成领先十一点三%,世界排名也从落后高雄两名到赶过高雄两名,高居世界第三名。

空运方面,也是表面上积极主张,但由于迄二○○五年其机队货运能量远落后于华航与长荣,而一直暗地拖延谈判,唯恐让台湾占便宜。至于客运,则看到台湾每年到中国旅客高达三、四百万人次,可以大大赚到外汇而主张先通。

金融业方面,因为加入WTO的关系,已经和其他国家谈好最基础的“货币清算”制度,但既不愿和我政府谈,也不愿和我银行公会谈。如今台商能登陆的,只能是中国最陌生的寿险业。于是,相对于外商,台商处于非常不利的竞争地位。

加入WTO之后,一方面在制造业台湾享有比外资优惠的待遇,将逐渐取消,另一方面,内需市场开场,外国商品挟其品牌优势,及服务业、通路业,尤其是金融业等成熟的经营能力,中国企业将面临强大压力,结果中国对其开放,相反的,对台商布置种种障碍。

整体来说,中国对台经贸政策的内战思维,深刻地伤害了台湾人对中国的情感。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