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少女走不归路:我要上清华 ,我要去美国

作者:刘云伶 发表:2005-01-26 16:4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新春佳节将至,当无数孩子结束一学期的学习生活,翘首期待新年、新衣时,另一群同样是花季的少年却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

   目前日益凸显的未成年人精神健康问题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资料显示,作为世界四大疾病难题之一的精神疾病,在我国南部发病率为8‰,西北部发病率高达22‰;我国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异化困扰的未成年人约有3000万,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

   一张张依然稚嫩的脸,却被飘忽迷离的目光夺走了应有的灵气。他们为何从正常走向异常,从校园走向病房?被精神病院的这些孩子深深震撼后,记者将他们的故事呈现给所有家长、学校和孩子,希望能引起人们的警醒。

   “我要上清华!”

   “我要上清华,我要去美国,清华的老师在点我的名字……”这是患了精神分裂症的初三女生小玫在日记中的独白。给她治病的张素霞大夫说,学习压力大是导致青少年精神分裂较为普遍的因素。小玫在家发生咬舌等危险行为时住院,现在好多了。小玫的病床前还放著书,她目光平静,没有狂躁反应,话不多,偶尔念叨两句 “清华、美国……”

  从小到大,小玫一直是父母心中的乖乖女,是老师同学眼里的好学生,是亲戚熟人给自家孩子树立的学习榜样。她文静内向,酷爱学习,成绩优异。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家里藏书较多,因此从小学开始,小玫每天放学回家后,除了写作业就是看书。小玫的母亲回忆说,邻居家的孩子老是在外面玩,喊也喊不回来,而小玫这个 “书呆子”却赶也赶不出家。小玫父母的同事、好友都说:“是个好苗苗,好好培养吧。”

  进入初中后,父母和小玫共同制订了“升学计划”,高中要上全省一流的,大学只选清华、北大,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班里前3名。父母高期望,老师严要求,自己加压力,小玫感到紧张,反复在日记中告诫自己:“不能输,只能赢!”别人的成绩稍微超过她一点,她就又恨又急,把同班几个好学生当成“死对头”。

  初二时小玫得了鼻炎,偶尔听见个别同学背后说自己“学习好算啥,说话嗡嗡的真难听”,就开始怀疑同学在背后讽刺自己、嫉妒自己、窥探自己的心理。看书时,小玫眼前会不时浮现出同学们挤眉弄眼、嘀嘀咕咕的样子;她学习走神,又怕成绩落后,结果更加烦躁,时常失眠。面对这种情况,不了解原因的父母责怪她 “越大越不懂事”。后来小枚的老师也后悔地表示,那段时间自己对孩子的批评多,却没有正确地分析情况并加以引导。

   上了初三,小玫症状加重,经常出现幻觉,语无伦次、喋喋不休。她常说,对面楼上的男生要和她约会,美国派人来找她,妈妈也在探测她,有人要杀爸爸……她精神紧张,心灵扭曲,出现幻觉,学习竞争带来的压力让她歇斯底里。

   “他们嫉妒我,在背后嚼舌头,有信号传过来了,我心里能听见他们说我的坏话。”“我听见考试时他们说,不用你告诉我们,你学习好有啥了不起?”“他们有探测机,我想什么他们全知道,他们之间也能发信号。”后来的小玫,口中只会不断重复这些曾经在她心中藏得很深的话。
  
   据太原精神病院的医生介绍,2004年中考、高考前后,他们就接诊了20多例因考前紧张、考后失落致病的患者,其中一名女高中生,高考第一天就因在考场上发病被送进了医院。

   被早恋折翼

   “我对她那么好,她怎么就不理我呢?”当记者在和高杨面对面坐下时,瘦高、文弱的他一开口就反复问记者。精神病医生指出,除了学习压力,早恋失意也使个别心理脆弱的学生产生了精神疾患。

  父亲说,高一开始,高杨对同桌女同学有好感,买雪糕总是买两支,有新书主动借给人家,中午一起吃饭,晚上放学还护送同桌回家。在同桌眼里,这都是正常的男女同学交往,高杨却感到两人关系非同一般,似乎已有了朦胧又甜蜜的爱情滋味。学期结束时,高杨自认为水到渠成,兴奋地提出“发展恋爱关系”,同桌不仅大为惊奇,一口回绝,还说他“歪心眼”,让老师调换了座位。

   被浇了一盆冷水,高杨不但没有冷静下来,反而开始内疚自责:“她为什么不喜欢我呢,我的牙齿不白?我不喜欢运动?我长得太瘦弱?我的性格不豪爽?我考第七名是不是成绩太差?我对她还不够好?……”他还觉得同学们都在笑自己无能。  

 郁闷的高杨逐渐远离集体,终日郁郁寡欢,最后发展到眼睛看著书、嘴里念出字,但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呈现思维、情感、意识联系不紧密甚至脱节的状态--这是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状。后来他每天问母亲:“妈妈,我能不能好?是不是会死?我死了你怎么办?”他像霜打的茄子,有气无力,食欲减退,越来越瘦弱。父母束手无策,只是干着急,最后是做医生的叔叔将他送到了医院。

   开放病区的王斌红主任指出,青少年情感丰富而脆弱,恋爱受挫往往使他们心灰意冷,感到前途黯淡,心理承受力差的容易发病,这时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及时引导。

   11岁的精神病小女孩

   羊角辫上扎着两只跃跃欲飞的淡粉蝴蝶结,虹虹背对记者眺望着窗外。她的母亲走过去轻轻抱住女儿的双肩,让孩子转过来喊“阿姨好”。虹虹突然扭过脸来,瞪着惊恐、痴呆的眼睛直往妈妈怀里钻。这个只有11岁的孩子,是太原精神病医院最小的病人。

  哄女儿睡了午觉后,虹虹的母亲哽咽着讲述了女儿的成长过程。孩子的父亲工作很忙,在家时间少,虹虹基本是母亲带。她从小就胆小内向,特别依恋妈妈,一遇到生人,就抱住妈妈不放。上幼儿园时,每天早晨入园虹虹都要声嘶力竭地大哭一场,并且死抓着妈妈的手不放。老师和妈妈对这个孩子很发愁,遇到什么事都尽量哄着让着,一味地迁就。

  虹虹胆小不爱说话,却常常莫名其妙地大发雷霆。她很孤僻,从来不主动找小朋友玩,自己的东西也从来不让外人动。同学们都知道她性格古怪,一般不招惹她。上小学二年级时,班主任老师的孩子来教室里玩,好奇之下打开了虹虹放在桌上的文具盒,从教室外进来的虹虹看见后,尖叫着抓起文具盒摔到黑板上,文具撒了一地,也吓坏了在场的同学。此后,同学们更加不敢接近虹虹,还在背地里悄悄传着:“虹虹有精神病。”

  老师感觉到情况严重,劝母亲带孩子看看心理医生。但这位爱女心切的妈妈接受不了“孩子不正常”这个打击,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孩子长大点可能就好了,虹虹的爸爸也没有意识到孩子的性格缺陷。渐渐地,虹虹离正常的儿童生活越来越远,不得不休学在家,最后她的父母无奈地将孩子送进了精神病院。

   “也许当初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该找医生帮助,好好引导孩子。”虹虹的妈妈痛悔不已。

   用挫折教育帮孩子塑造坚强性格

  太原精神病院副主任医师王斌红分析认为,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未成年人的个人空间被压挤,思维不切实际,且过早地面对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压力。身心疾病、心理障碍已成为未成年人多发病和常见病。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尤其要提倡挫折教育。在成长的各关键阶段,科学的家庭教育、适时的引导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王斌红指出,临床中,青少年患者致病原因复杂,其中性格缺陷、学习压力、早恋打击、单亲家庭等因素比较常见,也有学校教育方法单一等原因,但主要还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如今的未成年人多为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弱,相比之下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却很高。许多家长总是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常表现为过分溺爱,且只重视孩子的知识培养,忽视性格培养,缺乏对孩子适应能力的教育。这种状况下,孩子会变得眼高手低,心理承受力弱,受不了挫折。而在孩子受到挫折时,家长要么一味指责,要么弱化问题,一句“没事”就过去了,使孩子再遇挫折时仍不知所措。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一位社会学专家指出,科学的挫折教育应该是在孩子遇到大事大坎时,帮孩子分析失败教训,告诉他非预期困难的存在,使孩子考虑事情时,既考虑到最好的一面,也考虑到最坏的一面。一个人性格的改变往往和压力、挫折有关,面对挫折,有的孩子变得更坚强,有的孩子却不堪一击,关键在于家长、学校、社会怎样进行引导、教育。“性格决定人生”,人们常说的养成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心理、习惯、行为,成功的养成教育会使一个人受益终身。(完)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