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水饺(睡觉)多少钱一碗(晚)?"

发表:2002-12-09 16:3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事务特约撰稿人 江迅

北京最近判了一个"离奇"的案子。

张某与高某是一对朋友。两年前,张某因经营需要,向高某借款1.4万元人民币,写了欠条。今年七月,高某急需用钱,张某先还了部分,重新给高某写欠条:张某借高某14000元人民币,今还欠款4000元。张写的欠条意思是,已经还了10000元,尚欠4000元。

由于资金短缺,张某没有如期还款,更躲着高某不见。高某便将张某告到法院,诉称张某尚欠10000元,要求返还。张某接到起诉书,百思不得其解,应该只欠4000元,怎么是10000元呢。张某找到律师,律师看了欠条,发现欠条上的字有重大歧义。"今还欠款"的"还"字,可以理解为"还"(huan),也可以理解为"还"(hai),即"还"(huan)欠款4000,尚欠10000元,或者"还"(hai)欠款4000元,两种解释大相径庭。

字同音不同

法院根据《合同法》规定,如果一方提供的用词可合理得出两种理解,应选择不利于用语提供人的解释。张某是用语提供人,对"还"字的理解应选择不利于他的解释,即"还"应读作"huan",张某应该欠高某10000元。法院作出了判决。

由于一个中国字普通话读音的差异,就这么多付出6000元。

普通话读音不可小视。上月在北京采访中共十六大,与一位香港记者在王府井"馄饨侯"用午餐,那位香港记者普通话说得很差,他问一位靓丽的女服务员:"水饺(睡觉)多少钱一碗(晚)?"女服务员听了脸一红,怒目而视,拂袖而去,竟把我俩晾在一边,过了好一阵,我们向经理投诉时,才发现普通话引起的误会。

在大陆和台湾的海峡两岸交流中,差异语词时有所遇

两地差异语

如今的香港、澳门,都将现代汉语的标准语称为"普通话",而台湾则称之为"国语"。"一语两名"大可不必,其实1949年前,大陆也称为"国语"的,"国语"比"普通话"更确切。在两岸三地,只说"国语片"(影片),没有人说"普通话片",只说"国语歌",没有人说"普通话歌"的。

在香港给中文周刊写稿,常常会碰到"一语两名"的现象,不说香港的地域性,就说台湾和大陆两岸差异语词。大陆说的"弱智",在台湾是说"智障",从构词和字义的取舍组合上,从人文关怀的角度看,"智障"都优于"弱智"。

"集装箱"是大陆的用词,词义上优于台湾的"货柜",不过,派生出的"集装箱牵引车"、"集装箱码头"虽然规范,却比"货柜车"、"货柜码头"拖沓拗口。大陆说的"幼儿园"就优于台湾说的"幼稚园",特别是派生出的"幼儿教育",词义上比"幼稚教育"更胜一筹。大陆说的"方便面"、"电子计算机",就不如台湾说的"泡面"、"电脑"来得形象而简洁┅┅

二十多年来,大陆和台湾的海峡两岸交流中,这样的差异语词时有所遇,它们或各有千秋,或不谋而合,或互补有无,令汉民族标准语更显活力。


(BBC)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