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邦国--其貌不扬的“阿庆嫂”

作者:金枫 发表:2002-12-09 02:0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16届一中全会后中共新班子亮相,让人最感倒意外的可能要数吴邦国了。虽然早在16大之前已经有许多"权威"消息就下毛毛雨,说他是笃定进常委的人选,但是揭榜之时,人们对他竟然成为仅次于总书记胡锦涛坐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第二把交椅,还是完全没有思想准备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吴邦国向来行事低调,与胡锦涛邓小平钦定的"隔代王储"、执掌实权的江泽民心腹曾庆红和三朝元老的温家宝相比,知名度或政绩都不是在同一个等量级上的;其次,这个排序是在比较仓促的情势下做出的妥协结果,虽然吴邦国再怎么样也洗刷不了自己身上"上海帮"的印记,但是相对于曾庆红、黄菊,他同"上海帮"帮主江泽民的关系似乎更多的是一种"工作关系",因此也成为非"上海帮"政治力量比较能够接受的对象。

吴邦国于1966年在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毕业时,赶上了文化大革命,当时的大学毕业生要"面向基层"、"面向工矿",他就到上海电子管三厂当工人。后来,他先后担任过技术员,技术科科长、革委会副主任、工厂党委副书记、厂长、公司副经理、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党委副书记、上海市委副书记和书记。吴邦国从1992年开始就一直担任政治局委员,从1995年开始就一直是国务院副总理,从1998年开始就一直是中共中央大型企业工委书记。

文革结束后80年代初期,原中共华东局一系的陈国栋、胡立教、汪道涵到上海主政,在落实邓小平陈云培养"第三梯队"的政策时,吴邦国有幸成为被这些伯乐相中的"千里马"。后又经历了芮杏文、江泽民空降上海,上海的"第三梯队"分成太子党和平民党两拨人马,前者以曾庆红和潘维明为代表(这两位再加上赵启正,被当时海外媒体称为上海崛起的三颗政治新星),后者以吴邦国、黄菊为代表。两"党"之间由竞争而产生的隔阂也相当深,中共官场的风气是唯第一把手是从,当时的市委书记芮杏文思想比较开明,工作作风比较踏实,而担任市长的江泽民政治色彩并不明朗,行事作风的浮夸却已经是有相当的表演机会了,而且还常和第一把手抬杠,把太子党和平民党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芮江之争"在十三大一中全会决定领导班子的时候,还埋下了一个影响后来政局巨变的契机:按照当时的惯例和先前的安排,芮杏文以上海市委书记的身份进政治局,而江泽民是进书记处的人选;但是当时的总书记赵紫阳急于加强中央书记处的工作,便挑选芮杏文到中央工作,担任分管意识形态和文教方面工作的中央书记处书记,这样江泽民就顶了上海市委书记的空缺,顺势拣了一个政治局委员。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么个阴差阳错,成了江泽民进中南海的敲门砖。这是题外话按下不表。

就说 "芮江之争"后来被"江朱容基之争"取代,上海出现了一山难容两虎的格局,江泽民主持的市委和朱容基主持的市政府关系之僵,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这里要插一句,现在正热销的《第四代》,在一个与吴邦国有关的细节上显然有杜撰之嫌,原上海《世界经济导报》记者张伟国最近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该书写吴邦国和江泽民在上海的关系,称江泽民任市长期间在市政府办公,只是后来任市委书记到市委大院办公后,才与吴邦国建立了一段"两年半"的同事关系……事实上,上海市委和市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和上海市委的常委们,一直都是在康平路的市委大院办公,外滩的市府大楼除了一块招牌仅仅是一些事务机关,只是到朱□基担任上海市长的时候,趁着当时"党政分开"的改革势头,把自己的办公室搬到外滩的市政府大楼,此举还一直是外界关于朱□基与江泽民关系不和的重要依据……。此外江泽民一直与曾庆红等太子党过从甚密,对平民党远不是那么当一回事,对此吴邦国是心知肚明的。

在"芮江之争"、"江朱之争"中,吴邦国已经是上海市委副书记,是分管组织人事和党务工作的第三把手,相对于理想主义的政制新星潘维明紧跟赵紫阳芮杏文,一直到六四全军尽墨;曾庆红、黄菊见风使舵更上层楼,吴邦国竟然在两者之间保持平衡,并获得了相当的成功。不知这到底是他的所谓"厚道"秉性,还是他官运亨通的缘故,抑或两者兼而有之。朱□基富有个性的行事风格曾在上海引起相当大的震荡,在老百姓称颂不已的同时,中层以上的官员却抱怨不迭,甚至在黄菊接任市长的时候都不无所指的向身边上的人表示,"朱容基书记给我的是一支没有墨水的笔"。

朱容基主持上海工作期间,吴邦国和黄菊是他名义上的左右手,这个时期黄菊是眼睛已经盯上了中南海的江泽民,已然有"身在上海心在北京"之势;倒是吴邦国在配合朱容基工作方面算得上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客观上也帮助朱容基擦了不少"屁股",这种关系一直维持到他到北京出任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企业工委书记,仍甘于为朱容基继续当助手。尽管他信誓旦旦地说,对该活的大中型企业就让它活得痛快,对资不抵债、实在难以为继的企业,则置之死地而后生。他说,有外国人批评我们像慈父一般对待企业,这不行,不能当慈父。但他倡导的国营企业改革"抓大放小"方案还是无疾而终,国营企业下岗工人也正在日益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如果以政治责任来衡量,他到北京任职后似乎是"过大于功",退一万步套用中共的术语来讲,至少没有拿出亮丽的成绩单。

在现任九个政治局常委中,吴邦国可能是最其貌不扬的。在他主持上海工作的侍候,坊间有一种说法:“吴邦国的相藐是农村的公社书记,黄菊的才干是企业的车间主任”。现在中共在香港的喉舌说,(上海)人们把吴邦国称作"平民书记",也是一个间接的佐证。然而,吴邦国有上海人的那种精明,又不像黄菊把这种"精明"写在脸上,他心思十分慎密,办事作风踏实细致。有媒体称他为90年代的上海确定了"换脑子、理路子、转机制、调班子"的发展思路。他曾经仔细阅读大部头的金融专着,后来被圈内人称为"股票专家"。香港《文汇报》说,吴邦国要求上海干部"不贪财、不贪杯、不受贿、不参赌、不好色"。他还多次强调,上海不许开跑马场和赌场、不许搞陪酒女郎和选美(这是为了应付江泽民在上海经定下的规矩)。吴邦国善于交友。他说,交朋友是一种乐ぃ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