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趙孟頫〈鵲華秋色圖〉局部。(圖片來源:臺灣故宮博物院)
清秋時節,秋高氣爽,林相初變,景物更顯清絕。值此明朗的季節,許多詩人墨客紛紛出行,向外尋覓靈感,於是,一首首感人的詩篇、一幅幅動人的畫作就這麼誕生了。
秋天總是有種特別的情緻,就像一杯濃醇的咖啡,激起我們一番特別的想像。值此浪漫的季節,不妨走入國畫的世界裡,欣賞一下這幅思鄉之畫——〈鵲華秋色圖〉吧!
〈鵲華秋色圖〉之緣起
話說42歲的趙孟頫(頫,音同「府」)託病辭官,從濟南回到浙江湖州的家鄉後,結交了不少朋友,其中之一就是原籍山東濟南的文人周密。
周密的故鄉在山東,但因亂世乖阻,從未回過故鄉。最初,南宋滅亡後,他棄官歸隱杭州,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與日俱增。他的〈塘西秋晚〉所描述的正是濃得化不開的思鄉之情:「苕老飄吳雪,橙香墜楚金。浩然湖海思,重賦故山吟。」異地飄零的心情浸透紙背。
為了撫平好友的遺憾,剛剛離開濟南不久的趙孟頫,憑著在濟南為官三年的記憶,畫出了〈鵲華秋色圖〉。
畫家藝文小傳
趙孟頫(西元1254〜1322年),字子昂,號松雪道人,齋名「松雪」,為宋太祖的第十一代孫。趙是受到元世祖忽必烈器重的畫家,官至翰林學士,「榮際五朝,名滿四海」。
元初,忽必烈命人蒐訪前朝精英,趙孟頫被選上,奉詔出仕,歷經世祖、成宗、仁宗三代,官至翰林學士承旨,封魏國公,諡文敏。
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工書法、精繪藝,並且擅長金石、音樂和鑑賞。在他的諸多才能之中,尤以書法和繪畫最為世人所熟知。他的書風遒勁、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世稱「趙體」;繪畫方面則以其特殊的古韻筆墨手法,開創出元代的新畫風。
鵲華兩山遙遙相望
〈鵲華秋色圖〉是公認千古不朽的名作。鵲華二字,分別代表濟南的兩座山——鵲山和華不注山。展開〈鵲華秋色圖〉,只見鵲、華兩山遙遙相望,一圓一尖,剛柔並濟,趙孟頫如實地描繪了兩山的風貌——鵲山圓厚,如大象伏地;華山尖峻,如利劍擎天。帶領一方平和開闊的水域,自時間深處緩緩浮現,向我們展示幾百年前的鵲華秋色
〈鵲華秋色圖〉的兩座主峰以花青調上石青,提高亮度後,再另加淡墨調出深藍,兩色互托互襯,寶石般透亮的藍就出來了。再在華不注山身上佐以解索皴、荷葉皴,鵲山山頭使用披麻皴來營造質感,創造出清新的視覺感受,讓這兩座藍色水晶般的山頭永遠烙印在世世代代的觀賞者心中。
自然樸素的山村風貌
被後人譽為「思鄉之畫」的傳世之作的〈鵲華秋色圖〉之所以能流傳千古,是因為它的筆墨隨興自然,樸素踏實,不誇飾,不賣弄,不刻意製造筆墨的特殊效果,只恰如其分地反映山村居民樸素的生活真貎。
趙孟頫憑藉著記憶作畫,所以他是意在筆先,以畫寄意,把有深刻印象但位置分屬兩處的兩座名山畫在一起,畫中物像在古意中帶有新思,乾疏簡練的筆墨帶給人們無限的「秋意」感受與聯想。
来源:看中國週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