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百病多由痰作祟」,為甚麼怪病多痰?(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共肺炎(又稱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蔓延全球,身為源頭的中國,更是受害甚深,不但傷亡人數超越03年的SARS,對全國乃至全球的經濟也有很大的影響。
由於中共肺炎的病毒挾帶多種疾病的症狀,表現十分刁鑽,所以專家也極力尋求對抗病毒之道,積極研發疫苗,希望全球能趕快走出被疫情籠罩的陰影。
而民間俗話也有「痰迷心竅」、「怪病多痰」、「百病多由痰中生」的語句,那麼它是甚麼意思呢?
相信大家對「痰」都不會感到陌生,因為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咳痰,對一些生病、感冒或是愛抽菸的人更是常見的事。
●中醫觀點
在古代中醫的觀念中,認為痰是體內水液代謝障礙形成的產物,是由水液凝聚而成的。痰即淡飲,淡字通澹,澹就是水波動盪的一種樣子。為了形象地形容人體的病理形狀,所以加了病字頭,成為痰,所以叫痰飲病。現在的人則習慣於把清稀的叫做「飲」,黏稠的稱為「痰」。
一般的痰有兩種形式存在:第一個是有形之痰,這個是我們能看得見的,比如從喉嚨氣管吐出來的,咳嗽咳痰的痰;還有一種是無形之痰,可以理解為體內的雜質廢物,能夠流竄四肢、經絡、官竅,導致人體出現多種多樣的症狀。
古語有云「百病多由痰作祟, 怪病從痰治」。所謂「痰迷心竅」、「百病多由痰作祟」,都是無形之痰在影響人體。
因此在古代中醫觀念中,對於「痰」的影響有很多描述,不同的痰也有不同的應對之道,許多難解的怪病,中醫可以從化痰的角度來治療,也常常能獲得意想不到的療效。
許多難解的怪病,中醫可以從化痰的角度來治療,也常常能獲得意想不到的療效。(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西醫觀點
從西醫的角度來看,當一個人的呼吸道發生炎症病變時,呼吸道液體的成分就會隨之發生改變,從而形成痰液。痰液中則包含了黏液、異物、病原微生物,各種炎症細胞及壞死脫落的黏膜上皮細胞等成分。
痰液中的液體主要是由支氣管黏膜上皮的分泌黏液的腺體和杯狀細胞分泌的。腺體的分泌受迷走神經支配,刺激迷走神經可以促使腺體分泌增加;至於杯狀細胞,除了也受迷走神經支配外,在直接受到吸入的乾燥空氣、刺激性氣體等刺激後亦分泌增加。
在慢性氣管炎等疾病時,氣管支氣管內的腺體肥大,杯狀細胞增多,分泌物的量顯著增加,並且其黏稠度也大為增加,而氣管黏膜的纖毛運動減弱,造成痰液清除功能受阻,黏液不易排出。
●痰可以咽進肚子裡嗎?
當我們身體出現呼吸道疾病時,就會因為受到微生物感染,而產生大量的痰液。這時一口濃痰當中,可能就含有成千上萬個病菌。如果還隨地吐痰的話,那麼細菌就會被擴散到空氣中,從而讓其他人也可能患病。
而有些人會選擇強行咽下去,但這種做法也不可取,雖然有一部分病菌可以被胃液給殺死,總會有漏網之魚。在它們通過腸道時,就容易引發腸道疾病,甚至是引起腸結核病等等。
所以,要處理痰最好的方法,就是把痰吐掉,但是切記要用紙巾包好,之後再放進垃圾桶之中,千萬不要隨意亂丟。
責任編輯:察方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