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在六四期間血腥鎮壓學生。(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9年7月25日訊】(法廣RFI)李鵬死了,他的死之所以惹人耳目,是他首先被看作六四屠殺的象徵。附帶的還有三峽大壩霸王硬上弓,被懷疑有巨大隱患,他也難以擺脫責任。
三峽工程在他生前已被官方封為「千秋大業」,但是隱患始終存在,陰影揮之不去。至於六四,李鵬的名字是永遠和屠殺粘在一起了,難分難解。法國媒體這樣標題:‘「天安門屠夫」---中國前總理李鵬死了’:「他雖然是仇恨的象徵,在權力的頂峰堅持達十五年之久」。
因遭中共元老以開「黨內生活會」名義發動政變罷黜的中共改革派總書記胡耀邦猝死引發了六四事件,最初,青年學生在哀悼中共罕見的敢於改革的開明領導人之死,這其實是一場毫無準備的運動,一代人的民主理念,反貪反腐,啟蒙意識,以及八十年代的光明風氣使然,在前幾次中共「反自由化」運動的刺激和壓制下越來越壯大。這場民主運動最終燎原全國,北京大學生佔領天安門廣場,與愈來愈強硬的官方態度有重大關係,5月20日,剛當總理一年的李鵬就以宣布北京戒嚴被歷史記載。最後,北京屠城,鄧小平決定屠殺自然是千秋罪人,李鵬全力促成鄧小平下決心屠殺絕不亞於罪魁禍首。
與八十年代中共一批改革派領袖相比,李鵬的平庸在中國黨內是知名的,藉助他是周恩來的養子,留學蘇聯學水電的經歷,在八十年代中共既要技術官僚又需要紅二代的背景下青雲直上。平庸者竟能留名歷史,他是以天安門屠夫留名的。六四屠殺留給世人最突出的有兩個印象,一個是沈重的眼鏡壓著面孔、面目猙獰的李鵬,一個是看不見的真正鐵腕鄧小平,前者凶相畢露,提刀上陣,咒罵李鵬的至今不斷;後者乃陰謀大佬,加之曾啟動中國經濟改革隱惡揚善,痛恨鄧的很多,至今讚其偉大者不少。
六四後期為挽救學生免遭屠戮而全力加入說服學生撤出廣場,本人因此被迫永久流亡海外的前四通公司創始人萬潤南在六四三十週之際接受本臺採訪時說,李鵬與六四有著不可解脫的重大干係,天安門民主運動出現的「第一個轉折點,把運動激化起來的就是四二六社論。四二六社論怎麼來的?李鵬、陳希同、何東昌去鄧那裡匯報學運的情況,鄧就說了一些看法。我們知道,你怎麼匯報,怎麼餵料,提供什麼樣的信息,就會得到什麼樣的反應。趙紫陽去朝鮮訪問的時候,中央的工作委託李鵬主持,實際上,第一把火就是李鵬點的。他帶著這些人去給鄧小平匯報,往這種方向引導,鄧表態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這個調子一出來,就激化了矛盾。直接後果就是四二七大遊行。」
其次,在大軍壓境的危機關頭,李鵬繼續設法封鎖輿論,不讓媒體刊登幾十所高校代表與四通以及各界商榷之後達成的撤退聲明:「李鵬就是這樣的政治投機者。5月23日,我們本來已經說服學生,說好我們就在當天晚上十二點全部撤出廣場,我們寫好了一個宣言,提出‘撤銷戒嚴,軍隊回去,學生撤離,恢復秩序’,學生代表都簽名了,許多大學的教授公開出來支持。我們把這個活動叫做‘凱旋在子夜’,北京大報幾十家記者都來了,這一聯合簽署的倡議書準備同時在幾十家報紙上發表。最後李鵬下令不讓登。學生要撤離廣場這樣一個報導不讓登,呼籲撤離廣場不讓報導,居心何在?對李鵬來講,只有把事態鬧僵搞大,他才可以撈取最大的政治利益。這樣,鎮壓才有藉口,趙就必須下臺。因此,當鄧和趙對學運處理有不同意見的時候,就給李鵬一夥搞政治投機提供了機會。」
六四期間李鵬還有一次重要亮相,天安門民主運動迅速發展成為全國運動,趙紫陽承諾與學生對話,李鵬於是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了一場面對學生領袖的唯一一次向全世界直播的「對話會」,身為黨國總理,關鍵時刻,毫無聽取學生意見的謙遜姿態,而是動輒呵斥,給世人留下極其惡劣的印象,也讓諸多的觀察者為歷史遺憾。尤其是在這場會後,第二天李鵬就發表了氣勢洶洶的五一九黨政軍大會講話,宣布要「採取堅決有力的措施,旗幟鮮明地制止動亂」,把學運定性為「動亂」。5月20日又下令實施戒嚴,最後決定血腥清場,李鵬如何能夠擺脫關鍵責任?
六四屠殺中共罪孽深重,其爆發,自有中共本質無法擺脫的內在邏輯,鄧小平又要經濟改革,又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為保守派在最後關頭提供了極其關鍵的「保黨護黨」的殺手鐧。鄧小平本人終究沒有看清歷史大勢,錯失成為偉人時機,下令屠殺,成為罪人。李鵬屠城的醜惡角色也就這樣被永遠地地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中共還想在六四鎮壓上給自己賦予正義的角色,世界早已對六四蓋棺定論,六四昭雪是早晚的事,或由中共黨內看清大勢,清楚共產革命即將終結人士主動發起,或由民間的政治力量發動。
来源:法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