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圖片來源: 網路圖片/新浪微博@中國之聲)
【看中國2025年1月17日訊】據說是「tiktok難民」大量湧到小紅書,很多中國人也感到稀奇。在2025年開始,中美兩國的年輕人似乎開啟了對話,有點像1979。
這很耐人尋味。不管小紅書接下來會如何面對審查問題,普通中國人和美國人的「相遇」,其實都傳遞出某種希望。
但是要知道,在網際網路時代,這本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因為有冰點,才有了消融。
我個人理解冰點是在2023年下半年。那時我申請去美國訪學,正是氣氛最神秘的時候。我不得不暗中準備,看上去真的像是在幹壞事一樣。
美國朋友也小心翼翼。「我們的目標是讓你能安全回去,不希望這次訪學給你帶來什麼麻煩。」
那時候有一點悲愴:一個人到美國訪學,都成了危險的事啦?如果我要因為這個坐牢,還真的能進入歷史。
過去幾年,中國正在遠離那個過去的「世界」,這就是我們面臨的現實。
如果讓我選一個標誌性場景,我會選疫情中的某一天,一個美國小夥子在成都桐梓林舉牌,來求人幫他收養自己的狗,他要回美國了,而狗帶不走,這是生離死別。
2022年朋友吃飯,遇到某大學經貿學院英國籍院長「強哥」。他告訴我,2019年四川和重慶有兩千多英國人,而「現在只有兩百多個了」。在成都,以前九眼橋的酒吧裡有很多外國人。但是到2022,外國人已經罕見。即使電子科大附近,也很少看到非洲留學生了。
這是疫情的阻隔,也是一種文化氛圍的影響,實際上,「疫情」也可以理解成某種文化氛圍:防止「人傳人」,鼓勵「隔離」和防範心理。
2023年疫情結束,「排外情緒」卻沒有終結。它的高峰是很多媒體故意歪曲報導「日本核廢水」引發的廣泛抵制。
不光抵制日料,還抵制和服,以至於人們要討論「中國人穿和服算不算刺激民族感情」。當然,不意外,一些地方不准年輕人cosplay進地鐵。
它的極端形式,就是好幾個地方都發生了衝擊「衝擊日本人學校」事件,這是從網路到現實的延續。
等到2024年,有關部門意識到這種氛圍帶來的問題,不斷釋放善意,對很多國家施行免簽,包括日本和韓國,但是要扭轉那種排外氛圍,不是一天兩天能做到的。
比如,昨天湖南某媒體轉發了「小心評論區有間諜」的文章,閱讀量很大。實際上,這是去年(2024)8月國家安全機關在公號上發布的文章——一個地方媒體把舊聞當新政來轉發。
一個部門在自己的公號上刊發這樣的文章再正常不過,但是很多地方媒體轉發,卻完全是流量驅動,閱讀量說明一切。很多人就是喜歡看這樣的文章,媒體心知肚明。
這樣的社會互動,最終會傳遞到青少年那裡。觀測民意,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問身邊的青少年,他們對美國、日本怎麼看?青少年單純如白紙,人格正在成型之中。他們的「觀念」卻完整呈現出一個社會的「主流觀念」。
小紅書上來了美國人,中國和美國的年輕人能夠多多交流,對全世界都有好處。但是要知道,即便在中國,小紅書也是一個比較小眾的平臺。想要融入世界,還有很多路要走。
前兩天,書店來了一個外國朋友。他說自己以前是彭博社記者,「你要寫什麼報導嗎?」
「我已經失業了,不寫。」他只是到書店打卡,來和我聊天,接下來準備去玉林,聽說那裡有很多年輕人,他的一個朋友(也是英國人)在那裡等他。
我把這理解成是美好的事情。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