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時代開始了 北京奈何?(圖)

作者:安德烈 發表:2024-05-21 08:3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4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賴清德
5月20日,賴清德正式就任,成為中華民國總統。(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5月21日訊】北京是否從臺灣新任總統賴清德5.20就職演說找到其期待的「善意」?從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應「台獨是死路一條」,給人感覺北京的希冀落空了。

對於這位幾年前曾表白自己是一個「務實的台獨工作者」的新總統而言,他沒有在就職演說中有任何「台獨」言論,強調新政府的兩岸政策是秉持不卑不亢、維持現狀的基調。這已經是相當的「善意」了。

但是,對於一心想把臺灣納入「祖國懷抱」,不惜動用武力統一的北京,賴清德的演說不僅僅是缺乏「善意」,而是汪文斌所謂的「老調重彈」。

賴清德重申了前任蔡英文表述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是賴清德強調的新政府將秉持的「四個堅持」中的重要內容,四個堅持包括:「堅持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堅持主權不容侵犯併吞。堅持中華民國臺灣的前途必須遵循全體臺灣人民的意志。」

四個堅持,字字體現出他所說的「沒有必要宣布臺灣獨立,臺灣已經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自由民主體制,臺灣前途臺灣人民自己來決定,不容侵犯併吞,這不會讓北京感到高興。

賴清德演說中講臺灣與美國的關係,講「世界的臺灣」,「臺灣問題」從蔡英文開始至今,在習近平政權強大的壓力下,不可遏止地「國際化」了,而且這一趨勢將繼續擴大,北京不會感到高興。

賴清德特別強調「有主權才有國家」,他說,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有中華民國國籍者,為中華民國國民。明白無誤地界定了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性質和現實。

賴清德就職演說處處突出臺灣的主體性,對於兩岸相當敏感的國號,他也有自己獨特的表述:「無論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臺灣或是臺灣,皆是我們自己或國際友人稱呼我們國家的名稱,都一樣響亮」。

有媒體指出,過去蔡英文慣用中性的「兩岸」、「中國大陸」,但賴清德在5.20演說幾乎都稱之為「中國」,還有,賴清德在演說中提到臺灣的次數遠遠多於中華民國,他乾脆講明瞭,中華民國與臺灣都是國名。賴清德在這一點上也體現了其一貫的堅持和立場。

反對黨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批評說,對於將「兩國論」台面化感到憂心。臺灣前總統馬英九基金會的執行者蕭旭岑就批評賴清德表明「臺灣是國家名稱」,將中國視為外國,是「新兩國論」。其實,美國皮尤研究中心一月份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近7成民眾認為自己「主要是臺灣人」,今日臺灣,與馬英九時代的臺灣,有了很大變化。

賴清德的演說沒有提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也沒有提「九二共識」。這一點比蔡英文更強硬。蔡英文拒絕接受「九二共識」,但在2016年就職演說與國情文告都有提到1992年會談這段歷史。

這些說法北京當然不會高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記者詢問中方對賴清德演講的看法時強硬地表示:「台獨是死路一條,不管打著什麼幌子,什麼旗號,推行台獨分裂都注定失敗。」他重申「無論臺灣島內政局如何變化,都改變不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和法理事實。」

中國大陸學者周志懷對中央社稱,賴清德的演說是一份挑釁、挑戰大陸的台獨獨白書,「和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相比,這是一個最台獨的演說,這是一條不歸路」,這一思路顯然與北京官方極為接近。

與前任一個重大的不同是,除了中國威脅加劇,臺灣朝小野大,立法院反對黨佔了多數。這是賴清德演說中可以感覺到的「內憂外患」。

他告誡臺灣人不能有幻想:「在中國尚未放棄武力犯臺之下,國人應該瞭解,即使全盤接受中國的主張,放棄主權,中國併吞臺灣的企圖並不會消失」。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法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