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講堂】儒家的養生長壽內涵(圖)

作者:鄧正梁 發表:2019-06-12 12: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精細的食物比較好消化,變質、變色、變味的東西不要吃。
精細的食物比較好消化,變質、變色、變味的東西不要吃。(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醫養生之道,除與醫學發展有關,還與宗教、哲學、倫理道德、民風習尚等有關係。儒家思想千百年來就是中國的正統思想,儒學也在影響著中醫養生學的發展。

孔子講的「仁愛」,除了親人、愛人之外,還包括:孝悌、寬、信、敏、惠、簡、恭、謙、溫、剛、毅、勇等道德行為規範,追求至善、至美的道德修養,有了這完美的目標,人的壞習慣就會減少很多;忠恕之道,寬以待人,賜人以惠,這樣就免除了怨恨與憤怒,減少了諸多情緒的疾病;孔子對顏回的「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大加讚賞,自己也是「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人能這樣學習孔子的思想,生活平實純樸,也可減少很多高血壓、高血脂等代謝疾病,從現代的觀點來看,也實屬長壽之道。「仁者不憂」、「君子坦蕩蕩」,以至「仁者壽」,說明了修身與長壽之間的關係,因此董仲舒曾說:「故仁人之所以多壽者,外無貪而內清淨,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養其身,是其且多且治。」

儒家在飲食方面提到每餐必有薑,但不多吃。
儒家在飲食方面提到每餐必有薑,但不多吃。(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在飲食衛生方面,《論語・鄉黨》中提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惟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薑食,不多食。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語,寢不言。」精細的東西比較好消化,變質、變色、變味的東西不吃……集市上買來的酒肉不吃;每餐必有薑,但不多吃……此中除了注意禮節,也提到很多飲食衛生上要注意的事項。「食不語、寢不言」也是良好的生活習慣。

儒家所強調的中庸,意即不偏不倚,無太過與不及,「以禮節之」,這與《黃帝內經》中所提到的養生觀念:「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有類似的想法。

儒家思想本不以養生長壽為專務,但道德行為規範卻可讓人無形中有健康的行為準則。宋代後,儒教還滲入了釋、道的思想,「不為良相,則為良醫」、「保身長全」也成了士大夫們的基本思想。



来源:看中國週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