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贏了 北京輸了

發表:2012-03-29 21:3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4個留言 列印 特大

3月25日香港第四任特區行政長官選舉產生,吸引海內外廣泛關注。今天的中國觀察,要向大家介紹有關香港特首選舉的分析評論。

香港《蘋果日報》署名盧峰的評論稱:「梁振英當選下任特首的消息證實後,灣仔會展外雲集的市民立時起鬨高呼。他們喊出的不是歡呼聲,而是響亮的喝倒採聲、而是震耳欲聾的下臺聲。政治領導沒有真正上臺就被市民高呼要求下臺,這不但在香港特區歷史上沒有見過,在全世界選舉史上同樣極為罕見。」「顯而易見,梁振英是中央政府強行扭曲選委會操作,肆意破壞一國兩制,粗暴破壞香港核心價值下當選成為特首的。像這樣的特首不但缺乏最起碼的認受性及合法性,更是破壞香港體制的罪人,市民怎能不要求他下臺呢?」

香港《明報》署名劉銳紹的評論稱:「特首選戰塵埃落定,表面上樑振英贏了。不過,其實這次選舉沒有贏家,只有輸家。其中,最大的輸家就是北京。」「可以說,北京管得愈多,不聽話和反抗的事情就愈多。北京本來可以維持‘不干預’的形象,但終於在自己的狐疑症和心理恐懼(擔心失控,同時認為流選會影響中央的控制能力)作祟下,還是伸出干預之手,直接影響了香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心。」

香港《東方日報》的社論稱:「眾所周知,今次是小圈子選舉的最後一次,也是中央政府可以全力操控的最後一次,中央一改過去早早‘欽點’的方式,破天荒開放兩名建制派候選人競爭,」「表面上唐英年及梁振英同屬建制派,實際上他們代表不同的社會階層及價值取向。唐英年出身富豪家庭,是既得利益集團的代言人,假如他上臺,必然以維護小圈子利益為己任,只會加深市民對官商勾結的疑慮,令深層次矛盾進一步惡化,貧富懸殊進一步加劇,仇富仇官情緒進一步激化。反觀梁振英來自基層,以‘穩中求變’作競選主軸,反映中產階級及基層市民的利益訴求,儘管其管治理念及能力仍有待時間檢驗,能否兌現競選承諾還是未知之數,但他的出現起碼打破了商人治港和餘孽治港的困局,為死氣沉沉的香港政壇帶來一股清新的空氣,為瀕臨絕望的香港市民帶來一點期許和憧憬。」

香港《明報》署名吳康民的評論稱:「香港的這一場下任行政長官的競逐,並不止是唐英年和梁振英之爭,而是中央人民政府與香港利益集團的對弈。是香港某些壟斷財團爭取對香港‘話事人’的決定權。大家還記得在上世紀80年代中英有關香港問題的談判嗎?那時候,英國人正是用‘主權換治權’來作為與中國談判的籌碼。當年在香港的部分行政立法議員,香港的壟斷財團包括某些利益集團也都擁護‘主權換治權’。這些人有的還在台上,也是這一次看到他們的代理人大勢已去,極力主張投白票和流選的人。上世紀80年代的中英談判,中國堅持原則,堅持主權不容談判。結果英國人只好退縮,以鐵娘子戴卓爾夫人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摔了一跤收場。現在也是一樣,中央堅持原則,香港不是獨立的政治實體,‘高度自治’不是‘完全自治’。香港的行政長官必須由中央實質性的任命,也就是說,中央有‘話事權’。」

臺灣《旺報》的社論稱:「選舉結果已然揭曉,香港的特首選舉其實只是過場,千餘人的小圈子遊戲無關民主,與港人的期待也相去甚遠。不過由這次選舉的民意趨向,2017年的普選態勢已經很難避免,並將與2016年的臺灣大選產生連動。臺灣選舉固然已形成獨特的政治文化,然兩岸關係與中港關係迥然不同,未來兩岸的政治定位,也尚待和平發展的歷史進程逐步確定。不過,香港本次特首選舉的經驗,隱然可見兩岸三地之間的互動。‘一國兩制’的政治設計,也將接受歷史的考驗。」

来源:法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