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碩士生12萬建「9平米智能別墅」 (組圖)

發表:2010-12-03 21:5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9平方米的空間也能建成別墅式享受?日前,北京幾個年輕人,在三環邊上,基於一個集裝箱的空間,3個月時間,打造了一間用手機控制的智能「別墅」,引起了廣大網友的強烈關注。

建造過程以圖文並茂方式發到網上後,許多網友感慨有創意,稱比當前網上爆紅的「蛋形小屋」要智能得多,是現實版《生活大爆炸》。也有人質疑勞神傷財、做工粗糙、不適宜居住,像行為藝術。而製作發起人稱他們是挑戰高房價。

20多張照片顯示,藍天下,一個紅色的集裝箱被不斷修整,隨著木料、電線、桌椅、床、廚具、衛具等不斷增加,屋內甚至還有鞦韆,屋外還有風能發電設備,最後幾個年輕人在用手機調試控制家居,比如控制淋浴間的水流、升降桌椅等。

最後,一個濃縮版的居室出現在眼前,室內還擺放著吉他、酒瓶、花瓶等,儼然一個溫馨的小家,而這一切家居都能通過一部觸摸屏智能手機來控制,旋轉浴室、廚房,升降桌椅、滑動床,投影機構造靈活家居環境,風力發電低碳環保。

2日下午,作為製作發起人的馬同學告訴瀟湘晨報記者,他是北京某高校機械類專業在讀碩士生,為了實現一個智能家居系統的想法,就邀集了五六個志同道合的同學及北漂的朋友一起來實現,9月開始做的,耗時3月,花費約12萬元。

馬同學說這錢是他們湊份子湊的,已經畢業有工作的人出的多點,由於幾個人都是學機械類專業的,所以也算是有一些理論背景,製作都是利用業餘不耽誤學習工作的時間進行的,成品大體上符合當初的設想,目前房子已拆卸完畢了,材料留著今後做其他用途。

在網路上,有人提出質疑稱,這樣的房子無法解決高房價帶來的居住問題,因為其通風、防火、漏水、水電氣、通訊線路布局及室內輻射高等問題都未能徹底解決,做工粗糙,成本較高,生活個幾天也許沒事,但長了絕對不行,實屬勞神傷財。

對此,馬同學坦承是有些不完善的地方,但他們願依據自身知識不斷進行改進,最終實現其實用價值,何況其本身也比北京的「蛋形小屋」要宜居,這也是提供一種生活的方式,日本等國也有膠囊公寓的,如有可能,想將這種創意推向市場,建個智能家居公司。

作為這個「別墅」製作班底核心成員的小劉,也說建「9平米膠囊智能別墅」是其生活願望的反映,作為剛畢業的學生,在北京漂著,高房價導致買房租房都不容易,參與建造的初衷,也是想證明一種生活的態度,低收入人群也有自己的生活空間,雖小,但能充分利用。

来源:瀟湘晨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