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硕士生12万建“9平米智能别墅” (组图)

发表:2010-12-03 21:5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2个留言 打印 特大

9平方米的空间也能建成别墅式享受?日前,北京几个年轻人,在三环边上,基于一个集装箱的空间,3个月时间,打造了一间用手机控制的智能“别墅”,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强烈关注。

建造过程以图文并茂方式发到网上后,许多网友感慨有创意,称比当前网上爆红的“蛋形小屋”要智能得多,是现实版《生活大爆炸》。也有人质疑劳神伤财、做工粗糙、不适宜居住,像行为艺术。而制作发起人称他们是挑战高房价。

20多张照片显示,蓝天下,一个红色的集装箱被不断修整,随着木料、电线、桌椅、床、厨具、卫具等不断增加,屋内甚至还有秋千,屋外还有风能发电设备,最后几个年轻人在用手机调试控制家居,比如控制淋浴间的水流、升降桌椅等。

最后,一个浓缩版的居室出现在眼前,室内还摆放着吉他、酒瓶、花瓶等,俨然一个温馨的小家,而这一切家居都能通过一部触摸屏智能手机来控制,旋转浴室、厨房,升降桌椅、滑动床,投影机构造灵活家居环境,风力发电低碳环保。

2日下午,作为制作发起人的马同学告诉潇湘晨报记者,他是北京某高校机械类专业在读硕士生,为了实现一个智能家居系统的想法,就邀集了五六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及北漂的朋友一起来实现,9月开始做的,耗时3月,花费约12万元。

马同学说这钱是他们凑份子凑的,已经毕业有工作的人出的多点,由于几个人都是学机械类专业的,所以也算是有一些理论背景,制作都是利用业余不耽误学习工作的时间进行的,成品大体上符合当初的设想,目前房子已拆卸完毕了,材料留着今后做其他用途。

在网络上,有人提出质疑称,这样的房子无法解决高房价带来的居住问题,因为其通风、防火、漏水、水电气、通讯线路布局及室内辐射高等问题都未能彻底解决,做工粗糙,成本较高,生活个几天也许没事,但长了绝对不行,实属劳神伤财。

对此,马同学坦承是有些不完善的地方,但他们愿依据自身知识不断进行改进,最终实现其实用价值,何况其本身也比北京的“蛋形小屋”要宜居,这也是提供一种生活的方式,日本等国也有胶囊公寓的,如有可能,想将这种创意推向市场,建个智能家居公司。

作为这个“别墅”制作班底核心成员的小刘,也说建“9平米胶囊智能别墅”是其生活愿望的反映,作为刚毕业的学生,在北京漂着,高房价导致买房租房都不容易,参与建造的初衷,也是想证明一种生活的态度,低收入人群也有自己的生活空间,虽小,但能充分利用。

来源:潇湘晨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