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寒冰:中國股市的一個致命傷

——中國股市最需要什麼?

作者:時寒冰 發表:2009-09-13 22:2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儘管有關部門一再強調確保股市健康、平穩的發展,但中國股市似乎從來沒有買過賬,不是暴漲就是暴跌。

其實,所謂人為確保達到某種目的的說法本身,就透露出一個明顯的問題:如果股市本身是健康的,如果股市在公平制度的約束下按照自己的軌跡運行,哪裡用得著人為的干預?只要有人為的干預,在權力不受制約和權力運作不透明的情況下,這種干預就必然體現主導者的利益,而弱者的利益必然受到損害。追根溯源,那種為某種利益或價值取向干預股市的行為,不正是導致股市弱肉強食與暴漲暴跌的根源嗎?而幾乎每次股市暴漲暴跌的結果,都是強者的財富增加,而弱者的財富減少。這僅僅是一種巧合嗎?

中國股市存在著一個致命傷:缺乏公平。

最明顯不過的例子,是持倉成本極其低廉的大小非與持倉成本是其幾倍、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普通投資者在一個平台上博弈,無論普通投資者如何努力,都不可能在競爭中佔到半點優勢。

這是一個注定弱者更弱、強者恆強的市場。

以紫金礦業為例。這隻以1角錢發行的股票,在今年7月份股價的總市值最高達到1700多億元,是中金黃金或山東黃金市值的4倍多,當原始股東獲得的收益超過百倍時,普通投資者可能連手續費還沒有掙夠,這種不公平性是顯而易見的。

據媒體報導,紫金礦業第一位套現的柯希平,10年前,"以1000萬元入股紫金礦業,目前對應的市值已暴漲至70億元(如果以股價最高點時計算將更令人瞠目結舌)",如此驚天暴利怎能不讓大小非產生套現的衝動呢?而紫金礦業另一位股東陳發樹,從4月27日到7月1日,僅減持的股票就"累計套現約27億元",如此快速的暴富模式,"做中國的巴菲特"的目標,也就容易理解了--這種機會給散戶,他們也能心平氣和地做巴菲特。

不公平性還不僅僅在於這一點。每當某個上市公司的大小非減持,總有利多傳聞巧妙地現身於市場,誘惑投資者入場接單。當普通投資者蜂擁而入之後,大小非悄然撤退,然後,有關利好傳聞不實的"澄清"公告,就會被上市公司披露出來。這種無恥的金蟬脫殼的伎倆,與赤裸裸的搶劫何異?而這種做法已經被很多上市公司重複使用,而且,屢試不爽。強勢者藉助低廉的持倉成本和操縱信息的便利,玩弄普通投資者於股掌之間,卻鮮有受到真正意義上的嚴厲懲處的。

打造全流通市場,目標是公平,卻離公平越來越遠,根源在於:起點太不公平。當初為什麼不設計一種制度,縮小這種不公平呢?比如,讓在某個區間內套現的大小非給普通投資者一定現金補償,使兩者的利益真正捆綁在一起。

垃圾股充斥於中國股市,是另一種不公平。

成思危先生曾經有一句名言:"只要你持有好的公司的股票,它遲早是會漲上去的。如果你買的是那些垃圾股,就只能自認倒霉了。"筆者當時曾經撰文質疑道:那些垃圾公司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不,它們是通過合法途徑上市的,即使變成垃圾了,加個"ST"繼續存在,如果更垃圾了,ST前面再加個"*"變成 "*ST"繼續騙錢。請問,如果這些垃圾公司退市了,投資者還有機會買他們嗎?一邊讓垃圾公司存在,招搖撞騙,一邊又讓投資者自認倒霉。這能講得通嗎?

中國企業上市重融資(圈錢)而輕回報。首先,帶著巨大泡沫上市本身就是一種不公。侯寧先生前幾天寫了一篇評論,他指出:"......中國中冶這樣負債率高達94%,市淨率高達17倍的股票能進入A股,我便至少有暫時像遠離毒品一樣遠離這個市場的足夠衝動。因為,參與這樣的股市如同參加一場鴻門宴,能不被搶錢運動搶光就算幸運的了。"可謂一針見血。

另一種不公是退市機制不完善,不夠剛性。比如,那些資不抵債的股票,如果在發達國家的資本市場,早已被驅逐出市場,而在A股,照樣活得人模狗樣的,如果會倒騰概念,會講故事,股價比績優股漲得還好。在美國納斯達克,被摘牌的上市公司比目前掛牌的還多,如此嚴厲的退市制度,必然促使上市公司小心翼翼,認真回報投資者。而我們卻沒有這種制度,或者,有這種規定但只是供人觀賞並不被執行。

前段時間,中央電視臺記者採訪我,問我圈錢與融資有什麼區別。我的回答是:看結果。如果給投資者帶來了相應的回報,就是融資;如果沒有給投資者帶來相應回報,就是圈錢;如果給投資者帶來了損失,那就是惡意圈錢。

股市本身就是雙向的:普通投資者把錢交給亟需資金的企業,企業用這些錢發展給投資者相應的回報。假如企業只圈錢而不回報,股市就變成了單向的,資本市場就失去了一個最重要的根基。事實上,在任何成熟的資本市場,都會嚴厲要求上市公司給投資者相應的回報,做不到就會被法規驅逐,或遭投資者唾棄。

中國股市從建立到現在,給投資者的分紅少得可憐,普通投資者損失慘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股市屢屢遭到圈錢的質疑也就不難理解了。

總而言之,一句話:中國股市最大的不公,就是對普通投資者索取太多而回報太少。

如今,當新股發行密集展開,新股以每週四只左右的速度上市後,市場正感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別忘了,美國股市擴容到800只股票,整整用了100年時間,平均每年8只;香港股市擴容到800只股票,也用了33年,平均每年24只。中國新股發行近乎大躍進的節奏,正在成為中國股市不可承受之重。弱勢的普通投資者難道就是可以被無休無止拔毛的溫順的綿羊嗎?除此之外,大小非減持也在密集進行中,創業板正式粉墨登場的腳步也已漸近,中國的股民到底能夠支撐起多大的壓力,有關部門可曾想過嗎?

中國股市之所以暴漲暴跌,在於制度缺陷所導致的種種不公,不能給投資者相應的回報和明確的預期,人們只能帶著賭的心態去投機。對任何一個市場而言,只求索取不給投資者回報的結果都必然是遭到唾棄。要解決這個問題,除了在公平上小功夫,還能有什麼高招?

說明:此文談論問題,以推動問題的解決,與趨勢無關。本人堅持此前對大趨勢的判斷。
於2009年9月12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作者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