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希望有緣人來對下聯。上聯:秋去冬來秋水伊人望穿秋水
2. 假如我們認識了,怎麼精確得到我有多少根頭髮?
3. 請把《詩經·秦風》翻譯成英文(選做)
「秋水伊人1978」說,一題考文學、二題考數學、三題考英語。
截至昨日20:57,帖子的瀏覽量達到23.8萬多次,回帖3216條。但昨日14:05,「秋水伊人1978」刪除了徵婚帖的內容,並把原先徵婚的標題改為《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
15:43,「秋水伊人1978」再次發帖,標題是《秋水伊人1978的告別》,她在帖子裡寫道:真想留下來,至少找位可以「揮一揮手」告別的人,可是我不得不隱退,此ID也將消失在滾滾紅塵之中。自從發帖今天又見報後單位有些同事已經開始對號入座了……讓我倍感壓力。我本來想上線回答很多問題的,但是既然選擇離開,那就只能對站內的和站外的朋友說聲對不起了。請大家忘掉「秋水伊人1978」!
如果她的帖讓你深深地厭惡,那麼請你大度一點,就當是一個小小的玩笑……如果她的帖給你帶來快樂,或者給你茶餘飯後帶來一點可以談論的笑料,那麼秋水在此深感欣慰……
但是對於秋水而言,這僅僅是一個普通的徵婚帖(本人不想炒作,只是單純地想找到自己的幸福,或許每個人對於幸福有不同的定義而已)。
謝謝19樓認識和不認識的朋友們!……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秋水伊人1978」走後,19樓網站上,出現了各種懷念帖。其中,網友「薇薇安025」發表的《博士,這個稱呼得罪了誰》,點擊超過了3萬。
很奇怪,為什麼一提「博士」這個稱呼,就要被群起而攻之?如果不幸在這個名稱前加了性別「女」,就該猶如過街老鼠了?不知這個社會的價值觀是如何了……
看到「秋水伊人1978」鼓起勇氣發的帖,作為一個外人,我看到的只有真誠和客觀,雖然不認識、不瞭解這個人,但是我還是祝福她。但是看下來,看到的居然是很多人有意無意的嘲諷和風涼話……
「博士」只是一個學位,一個稱呼……這就好像你要做到銷售經理,就必須有銷售月冠、季冠的能力一樣,或者你在工作中,有個「工程師」、「高工」的頭銜,別人也會誇你一聲「張工,這麼年輕就是工程師了!」一樣的道理,一個稱呼而已……我生活的周圍,有很多博士,也有很多博士男生都因為經濟條件的不夠堅實仍然孑然一身……但並不是因為經濟條件的不堅實,就不能抱著一份對愛情的堅守了,恰恰相反,他們的感情更純真,更執著。女博士也是一樣啊。難道她是女博士,就不能徵婚,就不能追求自己的愛情了嗎?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周圍的「博士」會越來越多,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所以,請大家能不能停止異樣的眼光,客觀地接受這個現實?不要因為一個女博士來徵婚就冷嘲熱諷,難道譏諷別人的優秀就能使自己的心理得到平衡了嗎?
如果沒有看錯的話,很多跟帖的女生自己都剩著吧?就因為自己學歷沒有帖主高,覺得自己要求低,就可以在感情上比女博士更有優勢了?
帖主是出了三道題,那又如何呢?出了三道跟語文、數學、英語有關的題目,那她就是要求高了?如果我瞭解到的情況沒有錯的話,很多MM現在擇偶的要求是 「有房」、「有車」呀!難道這個要求就不高了?你可以根據你的喜好來選擇自己的伴侶,為什麼帖主就不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找一個如意郎君呢?帖主可沒要求別人有房有車呀。別人要求高是一回事,找不找得到是另一回事,有必要指責嗎?就像徐志摩說的:「我將用我的一生尋找我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得不到,就認命,何須外人論短長……
網友「顧曲周郎 」發帖《生活沒那麼複雜——給博士學妹》:
長你幾歲,應該可以稱你為學妹吧。
或許學妹想效法蘇小妹,這本身無可非議,但是,帖子背後的東西為兄不太贊同。生活這道題本來很簡單,是人們自己把它弄複雜了,就像你的第二道題根本不需要高深的公式(小學生都可以解),第三道題也沒必要硬譯成英文(詩經這種特別的文體,想欣賞讓老外自己學了中文再來,譯過去就不再值得玩味)。況且,術業有專攻,如果學妹要求愛人一定得答上這些題來,那麼很多理工科出身的優秀人士或許就會倒在了你的第一題下。換個角度,他們如果讓你解一道微分方程,譯一段程序語言,畫一幅電路圖,你是否能答上來?這能說明學妹你不聰慧、不能幹嗎?
尋找伴侶,要的是性格相諧,心心相印,彼此關愛,互相支持,而不是同事間的學術合作與交流。用專業的知識來考察對方,是否有失偏頗?博士,那是社會角色;妻子、母親,這是家庭角色,二者不應該混同。學妹如果更謙虛點、更溫和點,扮演好家庭與社會兩種不同角色,或許可以更輕鬆地解決這道生活題。
事實上,身邊的博士師妹們時時證明著:她們是一群秀外慧中、知書達理的可愛姑娘!
佩服學妹的勇氣,也祝福學妹早日覓得意中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