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廿三風球」到「七一風暴」

發表:2003-08-08 04:4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十分一港人上街爭自由

十四年前,香港開埠以來僅見的百萬大遊行,驚濤裂岸;十四年後,香江風雲再起,七一大遊行人數按龍頭龍尾計算為五十萬,但大量中途加入遊行隊伍的市民未計算在內,實際人數當在六十餘萬之譜。換言之,十分之一的香港人都走上了街頭。七一之後,連日風馳雲走,民情政情,一波三折,如同一套情節跌岩的港產劇。不消說,特區政府在此役敗得丟盔棄甲。董建華對23條立法作出三項修正,仍未挽回頹勢,面對民意洶洶,立法會裡的保皇聯盟分崩離析;惡形惡狀的保安局長葉劉淑儀被迫辭職;被廉政公署立案調查的財政司長梁錦松辭職…當日在陳方安生去後曾彈冠相慶的董家班,眼見是樹未倒而猢猻先散矣。緊接著,中國外交部駐港專員也被撤換,香港這輪七月風暴迄今仍然風球高懸,何時平息,尚未見分曉。

香港這場磅礡的盛夏風暴,契機起於23條,而遠因早種,無庸贅言,只因港府六年來均深得中央恩寵而顧盼自雄,不知自己已成了「政治負資產」而已。七一 石破天驚,眾官相顧惶然,非民選政府與民意之隔膜,此為深刻教訓。直至七 一 大遊行前一刻,港府和北京中央政府都以為反對者只是「一 小撮」人,結果令他們大跌眼鏡,恍然之際,局勢已非。按說香港之言路、民間社會、自由媒體等就算六年來一 再「自律」,仍遠比大陸開放,如此密集而明確的信息,董家班與中聯辦為何嚴重誤判?說到底,這是心智問題。集權機制一 貫拒絕不利於自己的「雜音」,他們的視網膜和耳膜被一 大群「御前行走」精心護衛著,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這些黃馬褂家臣勤勉於事,「內參」源源不絕地上達天庭,於是,董建華和廖暉都得出結論:「反中亂港」的民主派,經六年「唱衰」之餘,已耗盡了自己的道德資源!香港現狀固然欠佳,但民主派把一 切都政治化,香港市民是反感的……諸如此類。有此假想的前提,董建華早在兩個月前,就在立法會與民主派撕破臉,直斥李柱銘等無所不用其極地咒罵了他六年,「你繼續罵吧」。他又指民主派不能「與時併進」,「早晚會被時代拋棄」。董建華此番舌戰群儒之後,就斷然勾銷了和民主派議員的定期溝通,正式分道揚鑣。

董家班與中聯辦出於同樣的形勢誤判,認定刀條立法乃輕騎坦道,民主派的鼓噪實為螳臂擋車。直到「七一」前夕,媒體的民意調查表明受訪者的18%都將上街抗議,如果它真實地反映所有香港人的意願,那麼將會是又一輪百萬大遊行!但無論如何,它比黃馬褂們提供的數據更接近事實。須知董建華被告知,頂多三萬餘人嘯聚街頭,疥癬之疾而已。中聯辦亦然,他們的情報渠道判定董建華的民望尚未低到如此程度,況且溫家寶總理來港,親口承諾中港經貿更上層樓!這是一封豐厚的「大利是」,港人應該喜出望外,感恩戴德。

六載民怨如江河決堤

殊不知七 一 當日,六載民怨如江河決堤,獅子山下,人海沸騰,令觀看電視直播的溫家寶(在深圳)及董建華殊感震驚。一眾京官港官均看錯了棋,自然滿盤落索。其後,政情急轉直下,保皇聯盟的田北俊暨自由黨臨陣倒戈;連親共政黨民建聯的曾鉉成也看風使舵,先是道歉,後又放言考慮辭職(後又改口);而先走一步的則是葉劉淑儀和梁錦松;之後是誰?

或聞人言:自由黨的反水對運程急挫的董建華有「落井下石」之嫌,倒也不無道理。其實香港政壇面臨的重組之局,田北俊的確是個「摘桃子」的角色。他星夜上京奏本,帶回來一句話:北京對刀條立法「沒有期限」,此言一出,董公遂墜落深淵,成了政治帳簿上的「負資產」特首。儘管英文《中國日報》香港版推出文章,酷似一九八九年的人民日報社論《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但該文尚未劃上御筆朱批以表明是中央立息旨。畢竟香港政局已風雲變色,23條暫時通不過了,連董的氣數也日薄西山,北京唯有隱忍不發,以觀其變。

田北俊是否力挽狂瀾的「英雄」或至少是識時務的「俊傑」?其實真正挽狂瀾於既倒的是香港人民,包括一切在體制內和體制外聯合抗爭的社會力量,民主派、天主教會、大律師公會、自由媒體…當然,自由黨最後也站在這行列當中。

筆者素來欽佩坐言吉起行,言必信,行必果的民主派,他們是魯迅筆下的用肩膀扛住黑暗的閘門的一群仁人志士。董建華之所謂「不能與時併進」和「早晚會被時代拋棄」的話,留給他自己倒是最合適不過了。

自由要靠民主制度保證

又聞論者立言:民主派在七一 大遊行之後,未能見好就收,有「趕狗人窮巷」之嫌,過於激進的訴求恐於廣大市民脫節。問題是民主派的訴求哪一條違反了國際人權公約和基本法?他們在七月九日晚發起五萬人的燭光靜坐,要求還政於民,落實普選。須知特區首長和立法會由普選產生,是寫入基本法的原則,港府獨厚刀條,而棄普選條款,確實令人齒冷。加之非民選的港府施政六年來乏善可陳,更凸顯民主派的訴求理直氣壯。

說到底,香港今歲的「七一風暴」,是一 個享有自由的公民社會必然發生的事件。香港的管治班子固然是委任制(以前是英國委任,現在是中國委任),但香港的運轉體制承襲的是英國殖民統治的規矩方圓,香港公民的自由在殖民時期得到充分保障。但英國人沒有建立民主機制,在有足夠的個人自由的前提下,香港人的民主意識一 貫滯後,並不覺得民主政治有多重要。然而基本法23條恰恰成了一個契機,因為它要收回港人已有的自由,港人在抗爭的過程中漸漸覺悟,自由是要靠民主來保證的。當自由受到權力者侵害時,他們必須有自己的方法途徑渠道去發出民間的聲音,光靠遊行、靜坐、集會等「街頭政治」行為,以求畢其功於一役,是不夠的,而且歸根到底是不行的。一個社會要安全運轉,便要讓人民享有公器與公權,民意能影響政府。民主機制才是自由賴以扎根的土壤。有了成熟的民主機制,政府權力得到制衡,自由才能和平地得到制度性的保障。香港要長治久安,舍此別無他途。

香港「七一風暴」的啟迪

香港推及中國大陸,更能證明這一條鐵律。一些盲目的「愛國者」抒情入骨地讚頌大陸的進步,讚頌大陸人民「自由度」的日益增加。莫非SARS瘟疫、遼陽工運領袖的「顛覆罪」、不鏽鋼老鼠劉荻案、孫志剛命案、新青年學會的「顛覆國家」案……:都是「政治文明」的徽記?誠然,當下的大陸和嚴酷的文革年代相比,確有雲泥之別。然而大陸人民享有的有限「自由」,是恩賜的自由,它沒有法律和制度保障。即便如此,這種有限而且是恩賜的自由,離香港人已有的、被英國人恩賜的自由還差得甚遠。於今連香港人也覺得這種自由受到莫大的威脅,必須爭取民主去確保他們的自由,中國人民如何選擇自己在二十一 世紀的生存方式?這便是香港七一 風暴給世人的啟迪。

ChengMing(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