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廿三风球”到“七一风暴”

发表:2003-08-08 04:4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十分一港人上街争自由

十四年前,香港开埠以来仅见的百万大游行,惊涛裂岸;十四年后,香江风云再起,七一大游行人数按龙头龙尾计算为五十万,但大量中途加入游行队伍的市民未计算在内,实际人数当在六十余万之谱。换言之,十分之一的香港人都走上了街头。七一之后,连日风驰云走,民情政情,一波三折,如同一套情节跌岩的港产剧。不消说,特区政府在此役败得丢盔弃甲。董建华对23条立法作出三项修正,仍未挽回颓势,面对民意汹汹,立法会里的保皇联盟分崩离析;恶形恶状的保安局长叶刘淑仪被迫辞职;被廉政公署立案调查的财政司长梁锦松辞职…当日在陈方安生去后曾弹冠相庆的董家班,眼见是树未倒而猢狲先散矣。紧接着,中国外交部驻港专员也被撤换,香港这轮七月风暴迄今仍然风球高悬,何时平息,尚未见分晓。

香港这场磅礴的盛夏风暴,契机起于23条,而远因早种,无庸赘言,只因港府六年来均深得中央恩宠而顾盼自雄,不知自己已成了“政治负资产”而已。七一 石破天惊,众官相顾惶然,非民选政府与民意之隔膜,此为深刻教训。直至七 一 大游行前一刻,港府和北京中央政府都以为反对者只是“一 小撮”人,结果令他们大跌眼镜,恍然之际,局势已非。按说香港之言路、民间社会、自由媒体等就算六年来一 再“自律”,仍远比大陆开放,如此密集而明确的信息,董家班与中联办为何严重误判?说到底,这是心智问题。集权机制一 贯拒绝不利于自己的“杂音”,他们的视网膜和耳膜被一 大群“御前行走”精心护卫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这些黄马褂家臣勤勉于事,“内参”源源不绝地上达天庭,于是,董建华和廖晖都得出结论:“反中乱港”的民主派,经六年“唱衰”之余,已耗尽了自己的道德资源!香港现状固然欠佳,但民主派把一 切都政治化,香港市民是反感的……诸如此类。有此假想的前提,董建华早在两个月前,就在立法会与民主派撕破脸,直斥李柱铭等无所不用其极地咒骂了他六年,“你继续骂吧”。他又指民主派不能“与时并进”,“早晚会被时代抛弃”。董建华此番舌战群儒之后,就断然勾销了和民主派议员的定期沟通,正式分道扬镳。

董家班与中联办出于同样的形势误判,认定刀条立法乃轻骑坦道,民主派的鼓噪实为螳臂挡车。直到“七一”前夕,媒体的民意调查表明受访者的18%都将上街抗议,如果它真实地反映所有香港人的意愿,那么将会是又一轮百万大游行!但无论如何,它比黄马褂们提供的数据更接近事实。须知董建华被告知,顶多三万余人啸聚街头,疥癣之疾而已。中联办亦然,他们的情报渠道判定董建华的民望尚未低到如此程度,况且温家宝总理来港,亲口承诺中港经贸更上层楼!这是一封丰厚的“大利是”,港人应该喜出望外,感恩戴德。

六载民怨如江河决堤

殊不知七 一 当日,六载民怨如江河决堤,狮子山下,人海沸腾,令观看电视直播的温家宝(在深圳)及董建华殊感震惊。一众京官港官均看错了棋,自然满盘落索。其后,政情急转直下,保皇联盟的田北俊暨自由党临阵倒戈;连亲共政党民建联的曾铉成也看风使舵,先是道歉,后又放言考虑辞职(后又改口);而先走一步的则是叶刘淑仪和梁锦松;之后是谁?

或闻人言:自由党的反水对运程急挫的董建华有“落井下石”之嫌,倒也不无道理。其实香港政坛面临的重组之局,田北俊的确是个“摘桃子”的角色。他星夜上京奏本,带回来一句话:北京对刀条立法“没有期限”,此言一出,董公遂坠落深渊,成了政治帐簿上的“负资产”特首。尽管英文《中国日报》香港版推出文章,酷似一九八九年的人民日报社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但该文尚未划上御笔朱批以表明是中央立息旨。毕竟香港政局已风云变色,23条暂时通不过了,连董的气数也日薄西山,北京唯有隐忍不发,以观其变。

田北俊是否力挽狂澜的“英雄”或至少是识时务的“俊杰”?其实真正挽狂澜于既倒的是香港人民,包括一切在体制内和体制外联合抗争的社会力量,民主派、天主教会、大律师公会、自由媒体…当然,自由党最后也站在这行列当中。

笔者素来钦佩坐言吉起行,言必信,行必果的民主派,他们是鲁迅笔下的用肩膀扛住黑暗的闸门的一群仁人志士。董建华之所谓“不能与时并进”和“早晚会被时代抛弃”的话,留给他自己倒是最合适不过了。

自由要靠民主制度保证

又闻论者立言:民主派在七一 大游行之后,未能见好就收,有“赶狗人穷巷”之嫌,过于激进的诉求恐于广大市民脱节。问题是民主派的诉求哪一条违反了国际人权公约和基本法?他们在七月九日晚发起五万人的烛光静坐,要求还政于民,落实普选。须知特区首长和立法会由普选产生,是写入基本法的原则,港府独厚刀条,而弃普选条款,确实令人齿冷。加之非民选的港府施政六年来乏善可陈,更凸显民主派的诉求理直气壮。

说到底,香港今岁的“七一风暴”,是一 个享有自由的公民社会必然发生的事件。香港的管治班子固然是委任制(以前是英国委任,现在是中国委任),但香港的运转体制承袭的是英国殖民统治的规矩方圆,香港公民的自由在殖民时期得到充份保障。但英国人没有建立民主机制,在有足够的个人自由的前提下,香港人的民主意识一 贯滞后,并不觉得民主政治有多重要。然而基本法23条恰恰成了一个契机,因为它要收回港人已有的自由,港人在抗争的过程中渐渐觉悟,自由是要靠民主来保证的。当自由受到权力者侵害时,他们必须有自己的方法途径渠道去发出民间的声音,光靠游行、静坐、集会等“街头政治”行为,以求毕其功于一役,是不够的,而且归根到底是不行的。一个社会要安全运转,便要让人民享有公器与公权,民意能影响政府。民主机制才是自由赖以扎根的土壤。有了成熟的民主机制,政府权力得到制衡,自由才能和平地得到制度性的保障。香港要长治久安,舍此别无他途。

香港“七一风暴”的启迪

香港推及中国大陆,更能证明这一条铁律。一些盲目的“爱国者”抒情入骨地赞颂大陆的进步,赞颂大陆人民“自由度”的日益增加。莫非SARS瘟疫、辽阳工运领袖的“颠覆罪”、不锈钢老鼠刘荻案、孙志刚命案、新青年学会的“颠覆国家”案……:都是“政治文明”的徽记?诚然,当下的大陆和严酷的文革年代相比,确有云泥之别。然而大陆人民享有的有限“自由”,是恩赐的自由,它没有法律和制度保障。即便如此,这种有限而且是恩赐的自由,离香港人已有的、被英国人恩赐的自由还差得甚远。于今连香港人也觉得这种自由受到莫大的威胁,必须争取民主去确保他们的自由,中国人民如何选择自己在二十一 世纪的生存方式?这便是香港七一 风暴给世人的启迪。

ChengMing(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