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萬教授涉逃稅 張五常一身蟻

發表:2003-02-07 16:5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這個新年,六十七歲著名經濟學教授張五常拚命拜年,理由有點無奈:「返美國後,不知有否機會再出來,所以現在先去探親戚。」

●憑成名作《佃農理論》享譽經濟學界卅年的張五常,向來自負,三年前港大退休後事業上再闖高峰,在內地巡迴演講,掀起「張五常熱」。國內傳媒甚至盛傳他會拿下屆諾貝爾獎。

●就在他陶醉在事業「第二春」時,突然他定居的美國西雅圖傳來兩個致命打擊。先是他夫婦倆有股份的古玩店被當地報章揭發接連賣假貨,清譽盡毀;後被美國大陪審團控告沒報七千萬元收入的稅款,十三項瞞稅罪總刑罰最高達八十三年。案件於本月二十日在西雅圖開審,張五常已買了十八日機票返美,出庭應訊。

●壹週刊記者親赴西雅圖,揭露張五常涉嫌瞞稅經過。

起訴書撰寫人之一助理檢控官 Janet Freeman 稱,張五常指美國稅局與《西雅圖時報》聯手絕無根據。

究竟西岸停車場屬誰?美國政府指張五常以十一間公司互控的網路關係,掩飾他是真正持有人及得益者。公司註冊處資料顯示,透過多間公司互控,西岸公司的大股東是一間在英屬處女島註冊的公司,名為CelinalLtd.。美國政府指 CelinalLtd. 實為張五常所有,而公司名稱乃其女兒思琦 Cecile、妻子蘇錦玲 Linda 及兒子思遠 Ronald 的英文名字組合而成。不過,張五常否認自己持該公司股份,他卻不肯透露屬誰。

美國政府起訴書指,有關西岸的公司在過去十年的股權均曾有重大的改動,公司大幅增加發行股數,張氏夫婦的持股亦相對下降至不足百分之一。

張五常辯稱,成立西岸公司,主要是為處理其母的遺產。「當時媽媽有意將遺產給我,幾經商量,決定將之捐出,當時曾想過成立信託基金,但信託基金十分複雜,好難解釋俾一個老人家知道,故最後決定成立公司,而當時的律師、稅務顧問均告訴我離岸公司沒有美國稅的問題。」

美國政府指張五常另一隱瞞公司收入的手法,是三次親手提走公司現金。分別為九五年七月、九七年的三月及十二月,每次提走約百萬港元。

美國政府又發現,西岸公司有多筆款項,轉到張妻名下的公司銀行戶口,而其妻以此款項在西雅圖購買物業及一艘四十四尺長的遊艇。

起訴書指,自九四至九八年期間,由西岸公司匯到張妻有關的公司YinkayHeritageInc.的銀行戶口,款項總數多達二百五十三萬美元,約為一千九百七十三萬港元。

對於起訴書內的資金轉移,張五常向記者承認確有其事,但強調從沒有參與處理,亦沒有簽過任何相關文件,所有資金調動由法律顧問曾妙兒處理,唯一有給予意見的是買遊艇的一次。「九七效應影響下,人人都想發展地產生意,當時曾妙兒就建議要買遊艇以便接載外國人去睇樓,當時我也有反對,因為我自己也有遊艇,可以使用,但她卻認為需買一架較靚的,故我沒有再反對。」

至於他在停車場公司取走的三筆共逾三百多萬港元的現金,他表示,於九五年取走的一筆,是向該公司借來的,數月後已全數歸還。而九七年三月及十二月取走的款項,張五常解釋是公司於他在擔任董事期間欠他的,公司只是向他歸還有關款項。

「公司欠董事錢很平常,雖然九七年時我已非董事,但他們仍需還錢給我。」張五常說。

控告律師

張五常強調,該三筆借貸全有借據證明,亦曾向美國方面表示可提供有關證明,但當局卻沒有理會。

除指張刻意隱瞞及虛報資料外,美國司法部亦向他提出了六項虛報海外戶口控罪,指張氏夫婦於九六至二千年期間,在報稅時只填報一個海外銀行戶口,刻意隱瞞多個海外戶口,並稱沒有利益或對其它海外戶口擁有使用權。

張五常堅稱其稅務事宜主要由其律師曾妙兒處理,自己全不理解,現在被指逃稅,他說理應由曾妙兒承擔責任,他已於上週初入稟高等法院,控告曾妙兒疏忽職守及違反專業守則,指控她沒有提醒他某些應繳稅項,並涉嫌向美國政府透露其公司內部資料。

壹週刊上週曾聯絡曾妙兒,但她因休假沒有回覆。

張五常一再強調,美國當局提出的資料全是為了抹黑他,還指記者查證有關資金轉移及公司股權問題是多餘,「現在他們(美國司法部)根本不是告我這些,是告我漏報了九百一十萬美元(約七千萬港元)資產的稅項。」

美國政府起訴書指,張五常於九六年從西岸國際公司調動了九百多萬港元到美國,購買這所University Heights Apartments的部分業權,(JasonPayne攝)

美國稅務顧問王國傑解釋,美國公民若持有由美國人控制的海外公司股份一成或以上,均要向美國政府申報。(謝浩然攝)

涉案的其中一間公司,座落西雅圖一個富裕區的MillCreek商場。張五常有份持有這公司和商場。

屋漏兼逢夜雨,除要面對逃稅指控,張五常夫婦在西雅圖合共持有三成二股份的Thesaurus Fine Arts,最近因涉嫌賣假古玩而被美國政府調查。
古玩店九八年開始經營。

據揭發事件的《西雅圖時報》記者Duff Wilson向本刊憶述,收到投訴後,於去年八月十六日以顧客身份,到該古玩店「放蛇」。

當時,Duff以一萬五千港元及約二千五百港元,分別買了一個唐朝陶瓷茶壺,及一塊明朝瓷磚。古玩附有一張由香港城市大學物理及材料學系梁寶鎏博士發出的證書,證明該茶壺,確有一千二百年歷史;而明朝瓷磚則有一張由Adsigno(悉錄熱釋光化驗室)發出的證書,證明該瓷磚至少有四百至六百年歷史。

Duff旋即把兩件古玩拿往著名的英國牛津鑒證所(Oxford Authentication)及美國的Daybreak Archaeometric Laboratory,同樣以先進熱釋光技術測試,結果發現實不足一百年。

而替其古董店查驗的其中一間化驗所Adsigno,大股東為海外註冊公司,辦公室卻位於張五常旗下物業:長沙灣元州街西岸國際大廈的五○六至五○七室。上週三,記者到過該址,發現並沒有五○六這個單位。五○七亦沒有門牌寫是Adsigno,門鐘亦壞了,拍門亦沒人應,附近的商戶亦不知該單位有什幺員工,何時上班。連西岸國際租務處亦不透露Adsigno是否已搬遷。致電Adsigno的辦公室,電話亦轉駁至留言信箱。

張五常和該化驗所似乎有些關係。因為據梁寶鎏博士表示,化驗所內有一部價值五、六十萬的「熱釋光及光釋光自動斷代系統」(英文稱為TL/OSLdatingsystem)。○一年三月及○二年三月,張五常曾邀梁博士檢查這部系統。

華盛頓州司法部ChrisJarvis表示現正調查案件。

一生自負

經常撰文大談藝術的張五常,最大成就始終是他的經濟理論,六八年發表的「佃農理論」,是他畢生的代表作。自六九年《佃農理論》成書出版後的三十年間,張五常嘴邊常挂「該書內的文章每年還被引用大約二十次」的威水史。這個有關產權及交易費用的理論,被視為新制度經濟學的核心內容。

學術之外,張五常另一自鳴得意的是一生屢遇名師,如兩名諾貝爾經濟學得獎者佛利民(M.Friedman)及高斯(R.H.Coase)、價格理論大師赫舒拉發(J.Hirshleifer)和產權理論之父艾智仁(A.A.Alchian)他都一一遇上,「可算是天之驕子」。

九一年,高斯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張五常陪他到瑞典領獎。已八十歲的高斯因年邁體衰,晚宴發言改由張五常代勞,他因而成為該年唯一未曾獲獎,但被邀出席典禮經濟學者。而高斯領獎時,也當眾感激他在學術上相助。

挾「佃農理論」和高人愛徒的威勢,年多前離開香港大學的張五常,事業又創另一高峰,三年前頻到內地大學講學,如中山大學、遼寧大學、四川西南財經大學等巡迴演講,去年更應國家單位--國家經貿委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甚至到北京大學演講,掀起了一股「張五常熱」。每場演講,講場爆滿,所到之處,總有學生、支持者高呼其名。

旋風式的講學,加上著作《經濟解釋》一書,在內地賣個滿堂紅,樹大招風亦難免。自去年開始,內地不少學者紛紛撰文批評張五常,認為他為人處事傲慢狂放、不瞭解中國國情。不過,這些批判文章一出,不單沒有令「張五常熱」降溫,反而掀起了學術及文化界鋪天蓋地的罵戰,令原本已達沸點的熱潮愈演愈烈,張五常本人愈加聲名大噪。

張五常與佛利民夫婦稔熟,張曾兩次陪同二人到北京拜會國家領導人。

《賣桔者言》(中)是張五常其中一本經濟學暢銷書,甫出版即大賣八萬本。

最愛雙親

張五常研習書法多年,經常出席大小書法展。

張五常對外狂傲,但在雙親之前,卻難得的謙恭自省。他一九三五年於西灣河奧背龍村出生時,父親張文來已四十多歲,兩父子相處了短短十七年後,父親便去世。父子相處時間雖少,縱使關係疏離,但他對父親卻是非常尊敬,形容父親為「所知中最偉大的人」。

相對父親,張五常與母親蘇燕琦的感情深厚得多。在張五常眼中,母親雖然「目不識丁」,但「堅強而聰明」。二次大戰時,兵荒馬亂,蘇燕琦一個女子,帶子女逃難至廣西、佛山;回港數年後,丈夫去世,獨力帶大幾個子女。張五常一直跟母親關係密切,張母在生時曾將祖屋轉贈張五常,九二年她死後,亦將二百萬遺產悉數留給他。

在十一兄弟姊妹中,張五常排第九,跟十一妹張秀芳感情最好。在十一妹腦海中,六、七歲的張五常是個顧家的小男孩,為她所做的一切,更教她一生回味:「細個無乜做,佢同我最鍾意拋石仔同放風箏,一張紙都可以畫一日。走難陣,常哥仲一面我一面執蕃薯,無佢煨蕃薯,就無我十一。」

張五常如今學術成就非凡,但在二十二歲前他的學業成績卻乏善足陳。自言為「留級專家」的他,小時經常逃學,九歲時逃難到廣西,十三歲才返港。先在灣仔書院讀第八班,然後轉到皇仁書院,因為留了兩次級而被趕出校。

被趕出校,沒學校收容,但卻造就了張五常,讓他有機會跟街頭「三山五嶽」的「奇人」混熟,音樂、文學、體育瓣瓣皆學,令他「頭腦靈活、思想獨立」。

讀書不成,張五常加入父親的文來行學做生意。父親去世後,他於五七年遠赴加拿大升學。「佢朝早就送牛奶送報紙,之後又的士。有一次佢仲畫隻腳形落張信紙度,問我有無佢咁大鞋買俾佢,雖然好似開玩笑,但系我知佢系捱得好淒涼!」十一妹心痛的道。

初到加拿大,張五常對讀書還不甚在意,只是補修中學課程,學點英語和攝影。五九年他才決心讀書,二十三歲以成人學生身份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攻讀經濟,六一年畢業,六二年取得碩士,那年秋天,他遇到生命中第一位啟蒙老師--財務投資學的開山鼻祖赫舒拉發。

張五常因慕名赫舒拉發是價格理論的高手,旁聽了五個學期的課,為赫的思考方法而迷。在課堂上,赫的「過癮刺激」、互相激發的發問和思考,令張五常開了竅,打下日後做學問的良好基礎,令他畢生受用。

完成碩士課程後,張五常留在加大讀博士,再遇上另一位名師--產權理論之父艾智仁。從一九六四年開始,赫、艾二人當上他的博士論文的導師。

在赫氏的引薦下,張五常取得了芝加哥大學的獎學金,在完成論文後,便到了芝大繼續研究工作。在此,他再遇高人,碰上了兩位一代殿堂級的經濟學大師--佛利民及高斯,有幸獲二人的指點,對日後的研究起奠定性的啟發作用。

初露頭角

母親逝世後兩個月,張五常登報鳴謝照料母親的醫護人員。

在海外揚名後,張五常於八二年重回故土,到香港大學經濟學系任教。當時香港認識他的人不多。他之所以能脫離「象牙塔」,走入尋常百姓家,成為最紅的經濟學者,全憑早年為《信報》寫的專欄《論衡》。

八三年底,張五常返港任教港大經濟系才一年,廿幾年沒寫過中文,卻膽敢應《信報》老闆林山木之邀,每週寫一篇五千字散文,介紹歷來被認為是深奧的「產權經濟學」。他從街頭賣桔,講到高斯定律,洋洋灑灑,一登便佔去半版,比林山木(林行止)寫的「社論」更為觸目。此「與市場打賭」的驚人之舉,為「千里馬」與「伯樂」創造了雙贏局面。據稱,每當有張的專欄,《信報》會起碼多賣二、三千份。八四年中,《信報》將寫了七個多月的《論衡》專欄,結集成書,取名《賣桔者言》,旋即熱賣廿五版(約八萬本),令張五常大紅大紫,成為家喻戶曉的文化明星。之後,替《壹週刊》、《蘋果》撰文,令他風頭更勁。

當年一班財金官員,包括由八一至八六年擔任財政司的彭勵治,在考慮採用聯繫匯率之際,也邀張五常提供意見。其後,彭勵治及曾被張點名批評為「任一招」的金融管理局行政總裁任志剛,也曾應張之邀,到港大經濟系客串講學。連前布政司夏鼎基也很賞識張五常。

雖然他九一年曾獲頒「最差教學獎」,但他的課總是坐無虛席,慕名而來的學生擠滿了可容納三百五十人的課室,有百多名後來者更要席地聽書。除了學生的支持,張五常一直獲兩任校長黃麗松和王賡武器重。王賡武甚至於九二年,在張母喪禮上扶靈,九三年,當經濟系升格為經濟金融學院時,張五常順勢由系主任升為創院院長。

事業攀上高峰之際,他亦找到了人生的第二春。

張五常回港大前一年,已與結婚十一載的Josephine離異,當時育有十歲的兒子思遠,以及九歲的女兒思琦。現任妻子蘇錦玲的前夫黃德偉博士是港大比較文學系高級講師,亦是詩人,然而情詩挽留不了妻子。張五常與前妻為贍養費有關的問題,訴訟經年,到了八九年,才得以和蘇錦玲正式結婚。婚禮在西雅圖張五常開設的龍苑酒家舉行,由佛利民主婚。

不甘平淡的張五常,年多前離開港大後,並沒有從此引退,反而踏上一個更大的舞臺--大陸。果然,在這裡他找到人生的另一高潮。

萬料不到,就在此時,他因涉嫌逃稅及賣假古董而搞到一身蟻。

「我覺得好遺憾、好難過,我唔知道點樣可以幫到佢,我好希望佢快澄清件事!窮唔緊要,如果能夠時光倒流,再食到常哥煨蕃薯,我呢一世都會無憾!」張的十一妹說。以「窮途末路」形容自己的張五常聽到妹妹這番話,肯定感慨萬千。

《壹週刊》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