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教授涉逃税 张五常一身蚁

发表:2003-02-07 16:5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这个新年,六十七岁著名经济学教授张五常拼命拜年,理由有点无奈:“返美国后,不知有否机会再出来,所以现在先去探亲戚。”

●凭成名作《佃农理论》享誉经济学界卅年的张五常,向来自负,三年前港大退休后事业上再闯高峰,在内地巡回演讲,掀起“张五常热”。国内传媒甚至盛传他会拿下届诺贝尔奖。

●就在他陶醉在事业“第二春”时,突然他定居的美国西雅图传来两个致命打击。先是他夫妇俩有股份的古玩店被当地报章揭发接连卖假货,清誉尽毁;后被美国大陪审团控告没报七千万元收入的税款,十三项瞒税罪总刑罚最高达八十三年。案件于本月二十日在西雅图开审,张五常已买了十八日机票返美,出庭应讯。

●壹周刊记者亲赴西雅图,揭露张五常涉嫌瞒税经过。

起诉书撰写人之一助理检控官 Janet Freeman 称,张五常指美国税局与《西雅图时报》联手绝无根据。

究竟西岸停车场属谁?美国政府指张五常以十一间公司互控的网络关系,掩饰他是真正持有人及得益者。公司注册处资料显示,透过多间公司互控,西岸公司的大股东是一间在英属处女岛注册的公司,名为CelinalLtd.。美国政府指 CelinalLtd. 实为张五常所有,而公司名称乃其女儿思琦 Cecile、妻子苏锦玲 Linda 及儿子思远 Ronald 的英文名字组合而成。不过,张五常否认自己持该公司股份,他却不肯透露属谁。

美国政府起诉书指,有关西岸的公司在过去十年的股权均曾有重大的改动,公司大幅增加发行股数,张氏夫妇的持股亦相对下降至不足百分之一。

张五常辩称,成立西岸公司,主要是为处理其母的遗产。“当时妈妈有意将遗产给我,几经商量,决定将之捐出,当时曾想过成立信托基金,但信托基金十分复杂,好难解释俾一个老人家知道,故最后决定成立公司,而当时的律师、税务顾问均告诉我离岸公司没有美国税的问题。”

美国政府指张五常另一隐瞒公司收入的手法,是三次亲手提走公司现金。分别为九五年七月、九七年的三月及十二月,每次提走约百万港元。

美国政府又发现,西岸公司有多笔款项,转到张妻名下的公司银行户口,而其妻以此款项在西雅图购买物业及一艘四十四尺长的游艇。

起诉书指,自九四至九八年期间,由西岸公司汇到张妻有关的公司YinkayHeritageInc.的银行户口,款项总数多达二百五十三万美元,约为一千九百七十三万港元。

对于起诉书内的资金转移,张五常向记者承认确有其事,但强调从没有参与处理,亦没有签过任何相关文件,所有资金调动由法律顾问曾妙儿处理,唯一有给予意见的是买游艇的一次。“九七效应影响下,人人都想发展地产生意,当时曾妙儿就建议要买游艇以便接载外国人去睇楼,当时我也有反对,因为我自己也有游艇,可以使用,但她却认为需买一架较靓的,故我没有再反对。”

至于他在停车场公司取走的三笔共逾三百多万港元的现金,他表示,于九五年取走的一笔,是向该公司借来的,数月后已全数归还。而九七年三月及十二月取走的款项,张五常解释是公司于他在担任董事期间欠他的,公司只是向他归还有关款项。

“公司欠董事钱很平常,虽然九七年时我已非董事,但他们仍需还钱给我。”张五常说。

控告律师

张五常强调,该三笔借贷全有借据证明,亦曾向美国方面表示可提供有关证明,但当局却没有理会。

除指张刻意隐瞒及虚报资料外,美国司法部亦向他提出了六项虚报海外户口控罪,指张氏夫妇于九六至二千年期间,在报税时只填报一个海外银行户口,刻意隐瞒多个海外户口,并称没有利益或对其它海外户口拥有使用权。

张五常坚称其税务事宜主要由其律师曾妙儿处理,自己全不理解,现在被指逃税,他说理应由曾妙儿承担责任,他已于上周初入禀高等法院,控告曾妙儿疏忽职守及违反专业守则,指控她没有提醒他某些应缴税项,并涉嫌向美国政府透露其公司内部资料。

壹周刊上周曾联络曾妙儿,但她因休假没有回复。

张五常一再强调,美国当局提出的资料全是为了抹黑他,还指记者查证有关资金转移及公司股权问题是多余,“现在他们(美国司法部)根本不是告我这些,是告我漏报了九百一十万美元(约七千万港元)资产的税项。”

美国政府起诉书指,张五常于九六年从西岸国际公司调动了九百多万港元到美国,购买这所University Heights Apartments的部分业权,(JasonPayne摄)

美国税务顾问王国杰解释,美国公民若持有由美国人控制的海外公司股份一成或以上,均要向美国政府申报。(谢浩然摄)

涉案的其中一间公司,座落西雅图一个富裕区的MillCreek商场。张五常有份持有这公司和商场。

屋漏兼逢夜雨,除要面对逃税指控,张五常夫妇在西雅图合共持有三成二股份的Thesaurus Fine Arts,最近因涉嫌卖假古玩而被美国政府调查。
古玩店九八年开始经营。

据揭发事件的《西雅图时报》记者Duff Wilson向本刊忆述,收到投诉后,于去年八月十六日以顾客身份,到该古玩店“放蛇”。

当时,Duff以一万五千港元及约二千五百港元,分别买了一个唐朝陶瓷茶壶,及一块明朝瓷砖。古玩附有一张由香港城市大学物理及材料学系梁宝鎏博士发出的证书,证明该茶壶,确有一千二百年历史;而明朝瓷砖则有一张由Adsigno(悉录热释光化验室)发出的证书,证明该瓷砖至少有四百至六百年历史。

Duff旋即把两件古玩拿往著名的英国牛津鉴证所(Oxford Authentication)及美国的Daybreak Archaeometric Laboratory,同样以先进热释光技术测试,结果发现实不足一百年。

而替其古董店查验的其中一间化验所Adsigno,大股东为海外注册公司,办公室却位于张五常旗下物业:长沙湾元州街西岸国际大厦的五○六至五○七室。上周三,记者到过该址,发现并没有五○六这个单位。五○七亦没有门牌写是Adsigno,门钟亦坏了,拍门亦没人应,附近的商户亦不知该单位有什幺员工,何时上班。连西岸国际租务处亦不透露Adsigno是否已搬迁。致电Adsigno的办公室,电话亦转驳至留言信箱。

张五常和该化验所似乎有些关系。因为据梁宝鎏博士表示,化验所内有一部价值五、六十万的“热释光及光释光自动断代系统”(英文称为TL/OSLdatingsystem)。○一年三月及○二年三月,张五常曾邀梁博士检查这部系统。

华盛顿州司法部ChrisJarvis表示现正调查案件。

一生自负

经常撰文大谈艺术的张五常,最大成就始终是他的经济理论,六八年发表的“佃农理论”,是他毕生的代表作。自六九年《佃农理论》成书出版后的三十年间,张五常嘴边常挂“该书内的文章每年还被引用大约二十次”的威水史。这个有关产权及交易费用的理论,被视为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学术之外,张五常另一自鸣得意的是一生屡遇名师,如两名诺贝尔经济学得奖者佛利民(M.Friedman)及高斯(R.H.Coase)、价格理论大师赫舒拉发(J.Hirshleifer)和产权理论之父艾智仁(A.A.Alchian)他都一一遇上,“可算是天之骄子”。

九一年,高斯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张五常陪他到瑞典领奖。已八十岁的高斯因年迈体衰,晚宴发言改由张五常代劳,他因而成为该年唯一未曾获奖,但被邀出席典礼经济学者。而高斯领奖时,也当众感激他在学术上相助。

挟“佃农理论”和高人爱徒的威势,年多前离开香港大学的张五常,事业又创另一高峰,三年前频到内地大学讲学,如中山大学、辽宁大学、四川西南财经大学等巡回演讲,去年更应国家单位--国家经贸委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甚至到北京大学演讲,掀起了一股“张五常热”。每场演讲,讲场爆满,所到之处,总有学生、支持者高呼其名。

旋风式的讲学,加上著作《经济解释》一书,在内地卖个满堂红,树大招风亦难免。自去年开始,内地不少学者纷纷撰文批评张五常,认为他为人处事傲慢狂放、不了解中国国情。不过,这些批判文章一出,不单没有令“张五常热”降温,反而掀起了学术及文化界铺天盖地的骂战,令原本已达沸点的热潮愈演愈烈,张五常本人愈加声名大噪。

张五常与佛利民夫妇稔熟,张曾两次陪同二人到北京拜会国家领导人。

《卖桔者言》(中)是张五常其中一本经济学畅销书,甫出版即大卖八万本。

最爱双亲

张五常研习书法多年,经常出席大小书法展。

张五常对外狂傲,但在双亲之前,却难得的谦恭自省。他一九三五年于西湾河奥背龙村出生时,父亲张文来已四十多岁,两父子相处了短短十七年后,父亲便去世。父子相处时间虽少,纵使关系疏离,但他对父亲却是非常尊敬,形容父亲为“所知中最伟大的人”。

相对父亲,张五常与母亲苏燕琦的感情深厚得多。在张五常眼中,母亲虽然“目不识丁”,但“坚强而聪明”。二次大战时,兵荒马乱,苏燕琦一个女子,带子女逃难至广西、佛山;回港数年后,丈夫去世,独力带大几个子女。张五常一直跟母亲关系密切,张母在生时曾将祖屋转赠张五常,九二年她死后,亦将二百万遗产悉数留给他。

在十一兄弟姊妹中,张五常排第九,跟十一妹张秀芳感情最好。在十一妹脑海中,六、七岁的张五常是个顾家的小男孩,为她所做的一切,更教她一生回味:“细个无乜做,佢同我最钟意抛石仔同放风筝,一张纸都可以画一日。走难阵,常哥仲一面我一面执番薯,无佢煨番薯,就无我十一。”

张五常如今学术成就非凡,但在二十二岁前他的学业成绩却乏善足陈。自言为“留级专家”的他,小时经常逃学,九岁时逃难到广西,十三岁才返港。先在湾仔书院读第八班,然后转到皇仁书院,因为留了两次级而被赶出校。

被赶出校,没学校收容,但却造就了张五常,让他有机会跟街头“三山五岳”的“奇人”混熟,音乐、文学、体育瓣瓣皆学,令他“头脑灵活、思想独立”。

读书不成,张五常加入父亲的文来行学做生意。父亲去世后,他于五七年远赴加拿大升学。“佢朝早就送牛奶送报纸,之后又的士。有一次佢仲画只脚形落张信纸度,问我有无佢咁大鞋买俾佢,虽然好似开玩笑,但系我知佢系捱得好凄凉!”十一妹心痛的道。

初到加拿大,张五常对读书还不甚在意,只是补修中学课程,学点英语和摄影。五九年他才决心读书,二十三岁以成人学生身分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经济,六一年毕业,六二年取得硕士,那年秋天,他遇到生命中第一位启蒙老师--财务投资学的开山鼻祖赫舒拉发。

张五常因慕名赫舒拉发是价格理论的高手,旁听了五个学期的课,为赫的思考方法而迷。在课堂上,赫的“过瘾刺激”、互相激发的发问和思考,令张五常开了窍,打下日后做学问的良好基础,令他毕生受用。

完成硕士课程后,张五常留在加大读博士,再遇上另一位名师--产权理论之父艾智仁。从一九六四年开始,赫、艾二人当上他的博士论文的导师。

在赫氏的引荐下,张五常取得了芝加哥大学的奖学金,在完成论文后,便到了芝大继续研究工作。在此,他再遇高人,碰上了两位一代殿堂级的经济学大师--佛利民及高斯,有幸获二人的指点,对日后的研究起奠定性的启发作用。

初露头角

母亲逝世后两个月,张五常登报鸣谢照料母亲的医护人员。

在海外扬名后,张五常于八二年重回故土,到香港大学经济学系任教。当时香港认识他的人不多。他之所以能脱离“象牙塔”,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最红的经济学者,全凭早年为《信报》写的专栏《论衡》。

八三年底,张五常返港任教港大经济系才一年,廿几年没写过中文,却胆敢应《信报》老板林山木之邀,每周写一篇五千字散文,介绍历来被认为是深奥的“产权经济学”。他从街头卖桔,讲到高斯定律,洋洋洒洒,一登便占去半版,比林山木(林行止)写的“社论”更为触目。此“与市场打赌”的惊人之举,为“千里马”与“伯乐”创造了双赢局面。据称,每当有张的专栏,《信报》会起码多卖二、三千份。八四年中,《信报》将写了七个多月的《论衡》专栏,结集成书,取名《卖桔者言》,旋即热卖廿五版(约八万本),令张五常大红大紫,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化明星。之后,替《壹周刊》、《苹果》撰文,令他风头更劲。

当年一班财金官员,包括由八一至八六年担任财政司的彭励治,在考虑采用联系汇率之际,也邀张五常提供意见。其后,彭励治及曾被张点名批评为“任一招”的金融管理局行政总裁任志刚,也曾应张之邀,到港大经济系客串讲学。连前布政司夏鼎基也很赏识张五常。

虽然他九一年曾获颁“最差教学奖”,但他的课总是坐无虚席,慕名而来的学生挤满了可容纳三百五十人的课室,有百多名后来者更要席地听书。除了学生的支持,张五常一直获两任校长黄丽松和王赓武器重。王赓武甚至于九二年,在张母丧礼上扶灵,九三年,当经济系升格为经济金融学院时,张五常顺势由系主任升为创院院长。

事业攀上高峰之际,他亦找到了人生的第二春。

张五常回港大前一年,已与结婚十一载的Josephine离异,当时育有十岁的儿子思远,以及九岁的女儿思琦。现任妻子苏锦玲的前夫黄德伟博士是港大比较文学系高级讲师,亦是诗人,然而情诗挽留不了妻子。张五常与前妻为赡养费有关的问题,诉讼经年,到了八九年,才得以和苏锦玲正式结婚。婚礼在西雅图张五常开设的龙苑酒家举行,由佛利民主婚。

不甘平淡的张五常,年多前离开港大后,并没有从此引退,反而踏上一个更大的舞台--大陆。果然,在这里他找到人生的另一高潮。

万料不到,就在此时,他因涉嫌逃税及卖假古董而搞到一身蚁。

“我觉得好遗憾、好难过,我唔知道点样可以帮到佢,我好希望佢快澄清件事!穷唔紧要,如果能够时光倒流,再食到常哥煨番薯,我呢一世都会无憾!”张的十一妹说。以“穷途末路”形容自己的张五常听到妹妹这番话,肯定感慨万千。

《壹周刊》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