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外交大突圍 重塑東亞格局(圖)

作者:陳靜 發表:2025-11-04 21:0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高市早苗
川普與高市早苗。(圖片來源: Andrew Harnik/Getty Images )

2025年的日本政壇,一個歷史性的時刻悄然到來,高市早苗成為日本首位女性首相。更令人震驚的是,她的支持率幾乎是以「爆炸式」的方式竄升:根據《產經新聞》的最新民調,高市的整體支持率高達75%,其中20至29歲的年輕族群更是達到驚人的90%。這樣的數字,在日本近代政治史上幾乎前所未見。

這位來自奈良的女政治家,並非自民黨派系政治的「天之驕女」,她一路走來,是在男性主導的政治體系中披荊斬棘、從逆境中突圍的代表人物。曾經民調僅居第五的她,竟能在短短几個月內一躍登頂,這不只是選戰的奇蹟,更是一場象徵「新日本」誕生的民意革命。

「洋派」作風震撼外交圈與川普的驚艷互動

高市早苗於10月21日正式就任首相,上任僅一週,美國前總統川普便旋風訪日。

兩人的首次會晤不僅氣氛熱絡,更被媒體形容為「外交戲劇性的一幕」。高市主動以英文對話、笑容大方、肢體自然——與過往日本首相拘謹嚴肅的形象判若兩人。

川普甚至在社交媒體上稱讚她是「亞洲最有活力的領導人之一」。

這場外交會面,不僅打開了高市的國際舞臺,也讓日本年輕人首次看到一位「不再唯唯諾諾」的領袖。她展現出女性特有的柔性魅力,同時兼具堅定戰略感,這種「剛柔並濟」的領導風格,正是她支持率飆升的關鍵之一。

敢言移民問題觸動日本社會的「沉默痛點」

然而,高市早苗的高支持率,並不僅止於形象。她敢於觸及日本長期迴避的議題,外來移民與社會秩序問題。

近年來,日本社會對部分中國移民的不滿情緒急速上升。從房東拒租中國房客,到中國旅客在奈良公園虐待鹿的事件頻發,種種不文明行為引發日本民眾強烈反感。

高市早苗在競選時明確表態:「對違法或破壞社會秩序的外國人,必須依法嚴懲。」這句話震撼全場。對日本媒體而言,這是「禁忌」的話題——歷屆政治人物都擔心此議題會被解讀為排外或煽動仇恨,因此避之唯恐不及。

但高市選擇正面應對。她以自身在奈良的成長經歷為引,講述童年與鹿為伴的故事,呼籲保護日本的自然與文化尊嚴,並批評「外國人踐踏日本的傳統」的現象。這種直言不諱,反而贏得日本國民的廣泛共鳴。

積極財政與「安倍經濟學」的繼承者

在經濟政策上,高市早苗繼承了安倍晉三的「三支箭」精神,但更為果斷。

日本國債佔GDP比率高達200%以上,是臺灣的十倍。過去歷任首相皆以「還債優先」為口號,導致長期財政緊縮,民間消費疲軟,年輕人收入停滯。

而高市早苗主張:「與其讓國家萎縮在貧困中,不如以積極財政創造繁榮。」她提出大規模基建投資與科技振興方案,並呼籲以「國債促成經濟再生」。

雖然反對者質疑「債留子孫」,但日本庶民心中更在意的是「今天能不能活得更好」。這種務實的民意,正是高市早苗崛起的社會基礎。

外交突圍 從川普到習近平,重塑東亞格局

高市早苗上任僅一週,便迎來川普總統訪日。兩人互動自然、默契十足,川普甚至在公眾場合主動挽起她的手臂,意味深長地說:「我支持你。」這一幕,象徵了美日同盟的重新加深。

高市隨後登上美國航空母艦,這是日本首相首次在海外軍艦上公開亮相,象徵日本正式走出「戰後非軍事國家」的陰影。對中國而言,這是戰略噩夢;但對臺灣與自由陣營而言,卻是希望的象徵。

此後,據失板明夫透露原本拒絕會面的習近平臨時改變立場,在韓國與高市早苗短暫會談。據其透露,中方此舉是因「日美關係過於密切,必須調整姿態」。

高市在會談中嚴正提出日本公民在中國遭拘留問題,語氣不卑不亢。會後,她更主動在社群平台上發布與臺灣代表林信義的合照,引發中國外交部強烈抗議,但這場外交「抗議劇」,反而讓全世界看清:高市早苗的日本,已不再是可以被喝止的「附庸國」。

民意與媒體日本社會的「政治覺醒時刻」

高市早苗的高支持率,並非一時的偶然,而是日本社會在長期政治低迷與經濟停滯後的集體心理反彈。

根據《產經新聞》與《富士電視臺》於2025年10月公布的聯合民調,高市內閣支持率高達75.3%,在20至29歲族群中更達89%。這個數字在日本戰後政壇僅見,甚至超過了1970年代田中角榮內閣的高峰期。

日本NHK在分析中指出,高市早苗的民意基礎呈現「跨世代現象」:年輕人喜歡她的直率與自信;中年族群認同她的經濟務實與反官僚態度;老年人則被她的愛國與傳統價值觀吸引。

此外,《讀賣新聞》評論指出:「高市早苗讓日本人重新相信政治人物可以既有信念,又有溫度。」

女性首相的象徵力量從被忽視到被期待

日本長期被視為「男性政治的堡壘」,即使安倍晉三曾提出「女性活躍社會」口號,但在政壇中真正能掌握實權的女性寥寥無幾。

高市早苗的崛起打破了這一結構性困境。她不是靠家族、門閥或裙帶關係,而是靠實力與長期基層經驗一步步走過來的。

她曾在NHK擔任節目主持人,也在安倍內閣中歷任總務大臣、經濟安全大臣等要職,以嚴謹著稱。她推動的「關鍵技術保護法」與「晶片自主戰略」,成為日本重建科技主權的關鍵基石。

這使得她的形象超越性別界限,被視為「日本精神的現代化代表」。

韓國《朝鮮日報》甚至以頭版評論稱她為「令男人佩服的女人」,並形容她「不僅是女性領袖,更是重塑亞洲政治格局的關鍵人物」。

「高市學」以禮制敵以誠動人

高市早苗在外交場合的表現,被日本輿論稱為「高市學」,一種結合日本傳統禮節與現代戰略思維的新外交方式。

她的原則是:

「強硬時有理、有節;友好時真誠、可信。」

在與韓國總統會談時,她特意安排站位讓韓方國旗與日旗等高、等距;會後親自目送韓國代表團上車離開,並鞠躬致意。這種看似細節的小動作,被韓國媒體稱為「外交禮節上的柔性勝利」。

在與美國川普總統會談時,她則展現出不同的一面——語速快、用詞準、反應敏捷,能在川普連番玩笑中穩定節奏,贏得美方尊重。川普甚至在社交平台上留言:「高市首相是我見過最懂得平衡力量與溫度的領導人。」

而在與中國領導人短暫會晤後,她於翌日發表的聲明措辭冷靜卻強硬,明確提及「人權與法治原則不容妥協」,在日本國內引起巨大共鳴。

媒體觀察 從「保守女鐵人」到「新日本的象徵」

在國際媒體眼中,高市早苗的形象已遠超日本政壇範疇。《紐約時報》形容她是「一位在男性政治世界中打開未來之門的女性」。

《泰晤士報》指出,她的領導風格讓人想起「撒切爾夫人」,但更具東方智慧。《路透社》評價她的崛起「顯示日本保守主義正重新找到現代化語言」。

而在日本國內,社交媒體上更出現了「高市旋風」與「高市時代」等熱門標籤,連動漫圈都紛紛以她為原型創作二次元形象,象徵著一種「政治與文化融合」的新現象。

她成為了日本久違的「全民話題」,也是戰後政治史上少數能跨越階層、性別與世代的領袖人物。

正如《產經新聞》社論所言:「高市早苗讓日本不再只是活在戰後,而是重新走向未來。」她的崛起,是一面鏡子,照見了日本的過去,也映照出亞洲未來的方向。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