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天驚的「兩分鐘外交」 高市早苗如何硬剛習近平(圖)

作者:陳靜 發表:2025-11-01 10:2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早苗 
高市早苗與習近平。(图片来源: 公用领域 高市早苗X賬號) - 

2025年11月1日的APEC峰會上,一場中日首腦會談引爆了國際輿論。這場不到30分鐘的會晤,被日本媒體形容為「冰與火的對話」,因為在會談開始僅僅兩分鐘,也就是寒暄過後,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就開門見山地向中共黨魁習近平連拋出數個尖銳問題,直指雙方矛盾的核心。

這樣的場面,在近年的中日外交史上幾乎前所未見,可以說是讓世界都驚訝了。

一開場就震撼世界 高市早苗的「兩分鐘外交」

據NHK與彭博社報導,高市早苗在會談開場就毫不寒暄,直接點出了中日間「存在明確分歧」的多個議題。她隨即以強硬的節奏拋出一連串問題:

釣魚島與東海局勢;中共對稀土出口的限制;日本公民被中方拘押的問題;日本旅中人員的安全保障;南海行動違反國際法的問題;香港的自由與法治遭破壞;新疆人權狀況;以及朝鮮綁架日本人的懸案。

這幾乎囊括了中共最不願觸及的所有敏感議題。許多外交官事後都坦言:「這樣的開局,太石破天驚了。」

更讓輿論譁然的是,當高市早苗提及新疆人權問題時,習近平reportedly「起身離席上了洗手間」。日本網民譏諷:「習近平嚇尿了。」雖帶有誇張色彩,但足見此一場面在民間引起的震撼。

日本首位禮貌冷靜

NHK特別指出,高市與習近平在峰會前握手時,兩人都沒有露出笑容。這與她在會見川普總統時的熱烈互動形成鮮明對比。那一刻,無聲勝有聲——象徵著日本外交態度的轉折:從以往的「禮貌克制」,轉向「冷靜堅定」。

彭博社分析稱,中共仍在「評估這位新首相」,但從會談全程不足半小時、習近平表情僵硬的反應來看,評估的過程恐怕相當艱難。

會談結束後,高市早苗向媒體總結時表示:「我已明確傳達,維持臺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對地區安全至關重要。」

這是她上任以來首次當面向中共高層提到「臺灣問題」,語氣平靜卻極具份量。

「不退讓不含糊」 高市外交的新風格

短短一場會談,高市早苗以行動闡明瞭她的外交哲學:不退讓,也不含糊。她沒有迴避衝突,也沒有逢迎笑容,而是以明確的立場劃定紅線。這不只是外交技巧的展示,更是一種政治信號:日本將不再容忍以往那種「一邊受制於中國經濟,一邊對人權噤聲」的曖昧姿態。

她的這種「開門見山」外交,被日本網民譽為「真正的武士之風」。有人留言:「這才是日本外交該有的姿態,直視對方的眼睛,說出真話。」

習近平的「如坐針氈」與中共的尷尬

對比之下,習近平在這場會晤中的表現顯得異常被動。除了一句「希望中日關係走上正軌」外,幾乎沒有具體回應。中國官媒對此會談也一反常態地低調處理,僅用「坦誠交流」等套話帶過。

這反映出中共在當前國際局勢下的尷尬:一方面急於修復與日本的關係,以避免在美中對抗中失去更多外交空間;另一方面卻又不敢在國內輿論上示弱於「女首相」。有評論指出,習近平上洗手間的插曲或許真實反映了他的心理壓力,當中共習慣以恐懼施壓他國時,它卻最怕面對不怕它們的人。

亞太新局的信號 日本正在「奪回主導權」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高市早苗的強硬外交,象徵著日本在亞太格局中試圖重新奪回主導地位。

過去十年,日本外交在中美之間小心平衡,常被批評為「戰略模糊」。但如今,美中對抗日益白熱化、台海局勢緊張,日本已無法再採取被動姿態。高市以她的果敢風格,讓外界看到了一個「不再以經濟為重、而以價值為先」的新日本。

這一變化,也預示著亞太地區即將迎來新的外交風暴:日本可能將成為推動「民主陣營亞洲支點」的核心角色。

勇氣的兩分鐘 改變亞洲的外交語言

歷史往往在瞬間轉折。這場不到30分鐘的會談,尤其是那開場的兩分鐘,或許將被寫入日本外交史。

因為那不僅是一位女性首相的勇氣表現,更是日本在面對中共強權時,一次「真正的覺醒」。

當習近平試圖以權勢壓人時,高市早苗用直言與冷靜告訴世界:日本面對與強權,已經不是那個只會沉默的鄰國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