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發現,可能是探索外星生命的一大進步。(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劍橋大學的研究小組在觀測一顆名為K2-18b的系外行星時,發現了令人振奮的線索,這顆圍繞另一顆恆星運行、距離地球約120光年的行星,似乎擁有與生命相關的化學物質。這一發現是根據美國太空總署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收集的大氣數據所做出的,這也是該望遠鏡第二次在K2-18b的大氣中發現類似的訊號。
K2-18b行星的大小約為地球的2.5倍,距離我們約700兆英里(124光年),是一個超越人類目前科技可達距離的星球。劍橋大學的研究團隊透過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精密觀測,發現了可能與生命相關的分子跡象。這些分子包括二甲基硫化物(DMS)與二甲基二硫化物(DMDS),在地球上這是僅存於海洋中的微小生物的成分。
「這可能是目前為止,外星生命存在最有力的證據。」劍橋大學天文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員尼庫·馬杜蘇丹(Nikku Madhusudhan)如此強調,他說這項發現令人振奮,但現在仍處於初步階段,還不能完全排除其他解釋的可能性。「我們需要更多的數據來證實,但我可以肯定地說,我們有可能在一到兩年內確認這一信號。」這項研究已發表於《天文物理學雜誌快報》(The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地球之外的生命氣息?
研究主導者馬杜蘇丹教授表示,在一次觀測中,就檢測到好幾種關鍵氣體,它們的濃度可能比地球高出上千倍。這並不是第一次JWST在K2-18b大氣中發現類似跡象,但這次,訊號比以往更強、更清晰。如果這些氣體真的來自生命活動,那麼,K2-18b可能不是一個荒涼的星球,而是一個充滿生命的海洋世界。
但事情還沒那麼簡單。這項研究目前的可信度是所謂的「三西格瑪」(99.7%)雖然高,但還不夠達到科學界正式承認發現所需的「五西格瑪」(99.9999%)標準。即使達標,也還不能直接證明那裡有生命存在。因為氣體的產生方式可能不只來自生物活動,某些地質活動或未知機制也可能產生這些氣體。正因如此,研究團隊正在與全球其他科學小組合作,試圖找出是否有非生物的方式也能製造DMS和DMDS。
有些研究團隊認為,K2-18b的大氣中幾乎沒有氨氣,可能原因是氨被液態海洋吸收了,因此推測這顆行星可能擁有龐大的海洋。但也有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因為星球表面是一片滾燙的熔岩海,那樣的環境將不利於任何生命形式的存在。更有些研究甚至提出,K2-18b可能根本沒有「表面」,而是一顆微型氣態巨行星。目前關於它的結構仍有激烈爭論,因為所有資訊都來自極其微弱的光線訊號。
天文學家克里斯·林托特教授對這項研究表示欽佩,但也提醒大家要保持冷靜。他說:「我們以前也遇過所謂的突破性時刻』這可能只是理解宇宙的一部分旅程。」馬杜蘇丹教授也坦言,要回答宇宙中是否還有其他生命這樣的問題,仍有許多未知與挑戰,但他相信,他的團隊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也許幾十年後,我們會回頭看現在,並意識到這就是我們第一次真正接近外星生命的那一刻。
責任編輯:築林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