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暑期估計不會有旺季了,都馬上八月份了,市場還是一片慘淡,價格價格上不去,房間也住不滿,尤其是腰部和尾部排名的酒店紛紛都在倒閉轉讓,只有個別的熱門景區,人山人海,大部分商圈還是一言難盡啊。
今天問了五個做旅行社的朋友,成都九寨溝川溪全線降溫,連成都東站的客流都在下滑,高溫加暴雨勸退遊客,其實背後還有三大真相。
你有沒有發現今年的旅遊旺季怪的很景區人山人海對排的嚇人,但酒店不滿房,旅行社也沒活干,明明是七月應該是最熱鬧的時候啊。
麻煩剪輯同修添加字幕,大一點:今年暑假旅遊生意太淡了!高鐵這麼多空位!
七月二十七號路上沒車景區裡沒多少人,我還以為是我們的時間點問題,但是一路上我都感覺非常怪,然後酒店開始降價。
每年最火爆的七月二十號到八月二十號,這裡幾乎都走不動,排隊時間很長。你們看一下今年在暑假是什麼情況?杜甫草堂的北門。
分享一下我在大理玩了兩天,只花了250的攻略。
大家好:歡迎來到看大陸節目,我是美玲!
往年七八月是中國的旅遊旺季,不論高鐵、景區還是酒店,幾乎都是人從眾。但今年卻有些「反常」,
儘管部分熱門景區依然人山人海,可酒店入住率卻低迷、旅行社集體「吃土」,高鐵座位也空空如也,尤其是中小景區、酒店、生意更是一落千丈,大量商戶苦撐不住,紛紛轉讓或倒閉。
有業內人士指出,不管是青海、甘肅還是新疆,就算拼盡全力出團、搞活動,客流也是遠不如從前。而另一邊,大理兩日游僅花250元、「空城」馬路隨便走的現象也頻頻刷屏。
不知道什麼原因啊,今年暑期來黃山的客流量呢感覺比去年的同期呢要少了很多,這是最近很多來黃山遊玩的遊客和我們黃山旅遊同行的同樣的感受。因為山上排隊的現象呢,減少了山下的旅遊生意呢也沒有去年那麼旺了。像景區換乘中心,這種排山比較集中的地方呢,早上也不再像去年那樣的人潮洶湧了。
博主表示,拍視頻的當天是週六,整體客流量相對平穩,門票核驗處並沒有出現人流高峰,與往年同期旺季排隊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網路上對此有不少討論。有說法認為是黃山的免票政策縮水了,沒有去年力度大,導致吸引力下降,也有人覺得是西部旅遊實在太火,把大量遊客分流了過去,還有人把原因歸結於天氣,擔心雷陣雨影響出行。
博主認為,真正的關鍵問題,恐怕還是來自整體經濟環境的變化。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遊客的出行意願和消費意願都更加理性和謹慎。類似情況也出現在張家界。
今年張家界為什麼客流量整體呈現一個下降的趨勢。那我個人呢分析了以下三個點,第一個點呢就是大環境不行,經濟下行整體消費能力降低。第二個呢多地自然災害頻繁,切逅異常影像。第三個也是最主要的點,遊客的體驗感不好,留下的印象差。)
而在山東威海這樣典型的季節性旅遊城市,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據新媒體「勁旅網」報導,一位山東威海的民宿經營者透露,往年暑期旺季,民宿房價一路上漲,今年卻一路暴跌,從平均800元降至約400元,房源閑置依然嚴重。威海作為淡旺季明顯的旅遊城市,高度依賴暑期三個月的業績,一旦旺季表現不佳,全年虧損已成定局。還不只如此,即使是熱門的海島景區也是未能倖免。
我發現今年的遊客真的是很少,就包括劉公島。現在上島都不用排隊了,而且是只有上午有船上島,而且下午都不用不用發船了,沒人上島。還有呢,就是你說那索道是嗎?右早上八點鐘的時候都沒有人,就九點開始慢慢陸陸續續。有人這兩天還有朋友問我,就是今年,海驢島最近排隊嘛,去年來的時候,老排隊排倆小時,我跟你說,就是一點都不用排隊。
博主指出,今年市場變化明顯,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方面是因為今年上線了兩艘大型郵輪,承載遊客的總量一下子上去了,把不少原本會留在本地住宿的客人直接帶走了;另一方面就是遊客數量本身確實沒有往年多。你不信可以隨便搜一下現在的酒店價格,比如威海的四星酒店,現在基本只要四五百塊錢一晚,五星的也就在八九百左右。可你要是放在前幾年,就算是普通一點的酒店,旺季價格輕鬆破千。這一明顯對比,市場的冷清顯而易見。
而更令人震驚的是,有人實地走訪一些曾經人氣爆棚的景區,實際情況卻令人失望。一位網友感嘆道:「這已經是我第四次來茶卡鹽湖了,從沒見過遊客這麼少。」
現在你看看這麼大廣場,這麼大的停車場,沒車,房車也沒有,真是不可思議,怎麼這麼蕭條啊,之前咱倆還上上面去超市買東西去吃飯,你看現在沒人了,看到沒有一個人都沒有了。
網友指出,這裡的停車場也空空蕩蕩,服務區整棟樓裡安靜得出奇,連自助餐區也冷冷清清。遠處的停車場同樣如此,空位一片,真的是怎麼都想不到。
有業內人士指出,今年暑期旅遊市場的「遇冷」,表面看似天氣作祟,實則背後是整個行業格局的轉變。
首先,極端天氣確實讓部分遊客望而卻步。從6月中旬開始,全國多個熱門旅遊地陸續進入「40度高溫+暴雨」模式。以四川為例,七月裡既有持續高溫,又有頻繁暴雨,遊客擔心中暑、塌方,索性選擇「宅家避暑」。但天氣只是導火索,真正的問題在於:消費降級加模式轉型。
比如敦煌,景區人滿為患,但周邊酒店價格卻大跳水,280元一晚都無人問津。成都東站附近的民宿老闆表示,100塊一晚都難以出租。川西一帶的酒店入住率也大幅下滑,去年一天能掙八萬的酒店,今年遊客人數腰斬,營收自然大減。而在另一邊,遊客卻沒有消失,他們只是換了方式旅行:睡車裡、搭帳篷、自己做飯,完全擺脫了傳統旅行社和酒店的束縛。
近期出來帶團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每個景區它的停車場都是停滿狀態,景區的客流量它是呈一倍兩倍三倍的瘋狂上漲,但是今年的旅行社授客量不足百分之五十。
往年你像茶卡大茶旦,敦煌這些地方,它的酒店是訂不到房的,酒店的價格也是一天一個價格。但是今年這些地方酒店他的房子是沒有賣完的,還是有空房的。
有網友指出,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因為,這條線路本身已經非常成熟,交通條件也很便利,再加上現在網路上隨處都能查到非常詳細的攻略,很多遊客乾脆就選擇自己開車來,一天來回吃喝拉撒全在車上解決,根本不打算在本地住一晚。這樣一來,酒店的入住率就被拉低了,旅行社也很難再組織到成團的人數,生意也就是越來越難做了。
還有專家指出,現在自駕+床車的模式正在成為新潮流,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自己規劃路線,小紅書上14天自駕7000公里、人均花費3500元的攻略爆火,說明遊客正在用更低的成本獲得更高的自由度。
川渝地區酒店加盟業者也表示,景區客流不飽和,曾經大排長龍的景象不復存在,周邊酒店入住率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能達到60%入住率就已經屬優秀了。
這個暑期旺季對酒店來說真的是最慘淡的一個旺季了。消費降級疊加,暴雨連連,很多熱門景區城市現在連訂單都還沒有根據我們得到的數據來看,大多數酒店的流量價格同期對比下滑三成以上往年賣一千多的酒店,現在三四百多美人真的是太慘了。
今年酒店九月份會倒閉一半以上的酒店。這句話不是我說的,是我前兩天拜訪一個酒店大佬,他提出來的觀點,他的看法是今年的七月份八月份已經比往常要慘很多了,為什麼大家還在苦苦支撐?因為七八月份就是酒店傳統的旺季了,大家都想先撐過這個七八月份再說。等到七八月份一過寒冷的就願意來,大家都撐不住了。
另外,現在所謂的「報復性旅遊」已經結束,市場逐漸回歸理性。2023年至2024年間,大家還在釋放疫情期間壓抑的出行慾望,但到了2025年,經濟壓力明顯加重。家庭負債率已升至66.4%,比十年前增加了48%,消費明顯縮水,旅遊不再是剛需。傳統景區同樣受到衝擊,張家界近五年虧損達13億元,西安大唐不夜城雖然遊客眾多,但消費趨於謹慎。如今,遊客更看重「情緒價值」,比如淄博燒烤和天水麻辣燙走紅,靠的是煙火氣和真誠待客,而非單純景色。
疫情以來,傳統跟團游逐漸衰落,小包團興起,但今年暑期小包團也失去部分市場,自由行人數顯著增長。年輕遊客甚至一邊旅行一邊擺攤,增加旅遊收入。消費降級趨勢明顯,調查顯示62%的遊客削減了旅遊預算,經濟型酒店選擇比例上升至45%。高鐵游、露營等「窮游」方式逆勢增長,旅遊消費更加理性,旅遊業「旺季不旺」或將成為新常態。
說實話,今年旅遊群游比較多,好多餐廳都遇到這種情況啊,十四個人點一份大盤雞花一百多塊錢,坐在包間裡面烤肉也不點,有沒有這樣事,現有的吧,四五個人過來吃半份椒麻雞加四個面自帶酒水啊,喝到晚上兩三點。哎呀,還有一個旅行團,幾個小夥過去買瓜去了,買了這一個瓜五公斤,他要一半老闆問了你們幾個人吃呢,反正這個小夥說咋個我們十一個人吃呢?哎,十一個人嘛,哎,你每樣幾個瓜不行嗎?說的哎,切開一半兒人家賣走了嗎?
還有網友表示,曾經身邊有很多朋友,一到假期就收拾行囊、奔向遠方,旅遊幾乎成了他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但這幾年,你有沒有發現,他們悄悄地不怎麼走動了?
這些人年輕的時候總覺得要多看看世界,一拿到工資就迫不及待地買票出發,記錄不同的風景發在朋友圈收穫點讚和羨慕。
你就說出去轉的多了吧,然後就發現自己越來越浮躁了,然後越來越不滿足。現在已有的這種生活狀態啊,發現的時候變來越興而了。然後只要有假期,總想著往外去,可是隨著他手機相機裡邊照片越來越多,就發現口袋越來越空了。
然後有一天心血來潮,算了算賬,就發現這幾這幾年他旅遊花出去,錢能在他那個四線城市買一套房子了。他說別人存下的房子和錢,他存下的詩和遠方,錢和房子能解決溫飽,他的詩和遠方,只能滿足他的虛榮心。其實你們有沒有感覺啊,在沒有文化底蘊做支撐的那種。所謂的行萬里路啊,我感覺其實也不過就是個郵差而已。你們覺得呢?
還有網友表示,中國景區,乃至整個旅遊產業的運作邏輯,本質上並不是為了滿足個體的休閑、放鬆或探索體驗。它更像是一套高度工業化的程序,你付出時間和金錢,最終獲得的卻是一次標準化、同質化的「打卡任務」。彷彿旅遊的意義不在於享受和沉浸,而只是在朋友圈留下一張「我也去了」的照片,證明自己曾在假期「積極參與」。
這種旅遊方式並不是在釋放人們的壓力,而是在假期這個名義下繼續掠奪剩餘價值。一張門票、一輛景交車、一頓高價餐食,每一筆都精準地擊中消費者的軟肋。所謂「假期」,其實並沒有讓人變得自由,反而成了另一種形式的集體遷徙和消費綁定。
中國式假期,有時更像是一場被動的制度性輪換,人們如同流水線上的零件,在節假日被短暫「鬆動」下來,投進一個充滿人群與喧囂的「冷卻槽」,還未真正冷卻,就又被擰緊在原有的位置上,繼續運轉。對大多數人來說,旅遊從來不是逃離日常,而只是另一種形式的身不由己。
與此同時,中國景區的問題也是層出不窮,最近甘肅四個景區爆出令人震驚的「天價過路費」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和熱議。
許多遊客反映,甘肅馬蹄寺出現了強制收取過路費的現象,參觀金塔寺如果沒有提前預約,自駕車輛需繳納每人300元的過路費,這還不包含景點門票。
若拒繳,車輛會被攔截,工作人員甚至引導遊客購買「通行票」。這條公路並非景區修建,但縣道卻被強制收費,公共道路被變成了景區的私家車道,演變成「攔路大劫」。一輛車四人計算,過路費高達1200元,堪稱強制收費。雖然官方很快做出回應,但網友認為,這其中問題太嚴重。
閃電新聞批他吃相太難看,一點都沒冤枉。當地文旅局火速出了個情況說明,態不誠懇,道歉及時,但您仔細批評他的這篇文章,承認景區道路和公共道路是同一條道路,然後呢,深表歉意就完了。請問公共道路是誰給你的權利設下攔車,這是道歉就能完事了的嗎?這不存在違法行為呢,甩鍋引導不精準,視頻清清楚楚,拍到執行道路被追行筒和指示牌物理,阻斷,所有車輛被指揮進入收費口,這叫引導不精準嗎?我看有點強制導流變相設卡呀。
網友吐槽,官方稱非觀光遊客可自由通行的規定,實際上,僅掛在牆上作為形式,現場執行卻完全是另一套操作,強制收費現象屢見不鮮。官方藉口旺季人多將違規收費合理化,殊不知這是對遊客的極大不尊重和管理層培訓缺失的表現。一線員工「政策不懂」只能說明管理混亂,把責任推給基層人員更顯的敷衍和推卸。
最令人憤慨的是,官方稱遊客「誤解」現場收費操作,這種輕描淡寫的說法充滿了傲慢,暗示遊客不理解收費流程,實則是景區工作人員攔錯路、收錯費的事實擺在眼前。最初,工作人員也曾承認設卡收費既不合法也不合理,這才是實話。官方所謂「深度旅遊產品收費」更是前後矛盾,遊客關心的根本不是你所謂的「深度旅遊」,而是憑什麼在公共道路上強制非觀光遊客繳納高額的過路費。這赤裸裸的狡辯,完全是想矇混過關,欺騙公眾。
好的,今天就跟大家聊到這裡。請記得點讚、訂閱、留言,並分享給您的朋友,感謝您的支持。我是美玲,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
●《看中國》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JYH0o60tlyAdy3g5GNrKw
●乾淨世界《看中國TV》訂閱頻道
https://www.ganjing.com/zh-TW/channel/1eiqjdnq7goOxWkCG46DBd41d1gt0c
和我們一起守護香港、守護台台灣、守護14億中國人,獲得真實資訊的權利!
榮譽會員招募中:https://www.secretchina.com/kzgd/subscribe.html
《看中國》作為一家不受中共審查的海外獨立中文媒體,已經在全球各地義工的支持下走過了風風雨雨近二十年。2019年,由於《看中國》堅持一線獨立報道反送中運動,我們在Facebook上可賺取廣告費用的新聞帳戶被強行關閉甚至註銷;由於我們堅持報道台台灣民主選舉及中共病毒疫情真相,我們在Youtube上的頻道被黃標,收入甚微。但為報導真實資訊,《看中國》義無反顧!
来源:看中國視頻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