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人生究竟像什么呢?宋朝大文豪苏轼在写给苏辙的〈和子由渑池怀旧〉(据《苏东坡全集‧前集‧卷一》引)一诗中写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飞鸿踏雪泥”的意思是指:鸿雁踏过雪泥遗留的爪痕,用来比喻往事所遗留的痕迹。
这首诗是苏轼在何种感慨下创作出来的呢?话说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通过制科考试,以最优成绩,派任大理评事凤翔签判(知府的助理官),与弟弟苏辙(字子由)在郑州分手时先作。“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辛丑11月19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行至渑池,想起五年前进京赶考,夜宿这里的一座寺庙,临别曾在老僧奉闲居住的僧房壁上题诗。
可如今老僧已死,旧壁颓圯,苏轼感悟到人生无常,创作了这一首〈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首诗的意思是:人生的遭遇,如同飞雁踏过雪地留下的爪印一样,是那么的偶然,当鸿雁飞离后,无人知晓它的去向。苏轼感慨自己一生漂泊,仕途不顺,境遇如同鸿雁偶然在雪泥中留下爪印一样的飘忽不定,不由心生无限万千感慨。
苏轼的这首〈和子由渑池怀旧〉诗抒发了对人生经历的思考,人生所经历的事情或是地方,像什么呢?就像是飞翔的大雁,踩在积雪的泥地上的痕迹。偶然留下一次的痕迹有什么可留恋的呢?大雁还将继续飞向远方,至于去往哪里?又有谁能做得了主呢?诗中前四句自由舒卷,超逸绝伦,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把人生看作漫长的旅途;他展望未来,意境阔远,没有那种对功名、功业的浮躁和焦灼,也没有那种非要如何改变世界的昂扬或怅惘,体现出一种顺天应人的达观和洒脱。
无常的觉悟让苏轼有了漠视一己得失利禄的超然品格。最后一句既是当年他们骑驴跋涉的实景,也有人生旅途艰困的寓意。
至于用来比喻往事痕迹的“飞鸿踏雪泥”,后来又逐渐演变出“泥雪鸿迹”、“飞鸿印雪”、“飞鸿雪爪”、“鸿泥雪爪”、“鸿爪雪泥”等成语。
苏轼过去曾言:“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其实,苏轼在1070年写的送行诗《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也表达了同样的思索和意涵:“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世间的兴亡更替是否都有定数?人的一生是否也是高层生命安排好的呢?人生应该怎样度过?这是自有人类以来就摆在世人面前的一个终极问题,每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思考和作答方式。
苏轼一方面对人生有着十分冷静、清晰的认识和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与豪迈,“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临江仙‧送钱穆父)。” 与李白有着极为相似的洒脱和泰然:“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展现出堂堂正正、超凡脱俗的浩然之气,在任何境遇中都泰然处之和坦荡自适,“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这种贯于天地之间的快哉风就不是宋玉在《风赋》中所议论的“起于青萍之末”的“大王之雄风”,或“起于穷巷之间”的“庶人之雌风”所能涵盖的。
纵观苏轼一生,屡屡因言遭贬谪,在乌台诗案中险些丢了性命,但依然敢言,就是这种存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这也是今天的人所难以理解的,只要不说话,便可稳享高官厚禄,平安无虞。从中也显示出古人与今人的境界和格局的不同。他的豁达和洒脱,并非是处于逆境中无奈的回避与自适,而是对世事发展规律的洞彻。道德才是国家存亡和社稷安危的根本,人为什么就不能遵循道德的指引,尽人事顺其自然呢?
(文章取自:王舍微〈成语典故评注:雪泥鸿爪〉一文。此文经过删改)
责任编辑:清浅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