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618”消费购物节 价格战加剧通货紧缩状态(图)

作者:文龙 发表:2024-06-11 20:2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激烈的价格战也会加剧了消费通货紧缩状态。
激烈的价格战也会加剧了消费通货紧缩状态。(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4年6月11日讯】(看中国记者文龙综合报导)“618”是中国的消费购物节,在中国电商行业已经成为了一年一度的消费狂欢节。不过,中国经济前景不佳、房地产危机爆发,激烈的价格战也会加剧了通货紧缩状态。

“618”购物节带来的经济挑战

每年的6月18日前后,成为中国的年中网络购物节,在中国电商行业已经成为了一年一度的消费狂欢节。2008年,电商京东首次举办了“618”年中促销活动。从那一刻开始,618从专属于京东的狂欢节,逐步成为了所有电商平台争相追捧的促销节点。

2024年,“618”购物节,各大主流电商平台陆续宣布取消预售机制。日前,各大电商平台开启“618”购物节促销活动。

与此同时,金融机构也借势“618”营销,采取支付优惠、分期零利息、抽奖等多种方式提升消费体验。还有金融机构推出抽现金红包、手机等活动,引发关注。电商平台则发挥流量优势,主打免息、返现等优惠。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营销深入,不少金融机构和平台联手,丰富金融服务场景。但对于消费者来说,面对各种营销活动,仍需提高自身辨别能力,并注意超前消费的潜在风险。

“618”购物节也带来了经济挑战,中国低成本零售商积极抢占市场,为一些公司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但也加剧了激烈的价格战,加剧了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通货紧缩担忧。

从咖啡、衣服到汽车,中国的电商几乎对所有商品都进行了降价,以吸引那些因房地产危机、高失业率和黯淡的经济前景而信心受挫的消费者。

虽然零售业下滑推动了折扣电商平台拼多多等公司的收入,使其能够与阿里巴巴等规模更大的竞争对手抗衡,但经济学家担心,它们的成功会在消费者心中根深蒂固地形成一种难以撼动的日本式通货紧缩心态。

由于零售商以价格竞争为主,他们迫使供应商大幅削减成本,挤压利润率。这反过来又导致工资增长放缓或对低薪零工的依赖增加,从而损害家庭需求。

6月11日,据路透社报道,墨尔本莫纳什大学经济学教授史鹤凌表示:“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中国可能陷入我们所说的恶性循环:消费附加值降低、通货紧缩、低利润率导致低工资,这进一步促使消费者降低消费。”

中国国家统计局将于6月12日公布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预计通胀率将从4月份的0.3%小幅上升至0.4%。

不过,分析师预计总体数据将主要受到公用事业--自来水、天然气等价格上涨的支撑,从而掩盖更为严重的通货紧缩压力。

在消费者信心接近跌至谷底的环境下,价格为王。

由于国内需求不旺,中国汽车制造商已陷入近两年的价格战。过去两个月,一些汽车经销商和汽车金融公司推出了零首付甚至零利息的贷款计划。

星巴克第一季度中国区营收下降8%,首席执行官拉克斯曼·纳拉辛汉(Laxman Narasimhan)将其归因于“价值型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近几个月来,星巴克加大了折扣券的使用力度,使价格更接近瑞幸咖啡。

电商巨头用各种方式缩减成本

食品配送巨头美团的首席执行官王兴上周表示,该公司已经扩大了优惠券发放范围,并引入了更多只提供配送服务的厨房,这些厨房的管理费用低于堂食餐厅。该应用程序较新的酒店预订业务正在推行王兴所说的“低星级”战略,针对注重成本的国内旅行者。

京东集团和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电商子公司淘天集团,营收仅增长个位数,它们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价格竞争力将是未来增长的关键。

两家公司都为中国年中购物节“618”推出了更长的销售期,并为数百万种产品提供最低价格保证。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拼多多推出了“自动价格跟踪系统”,确保商家能够监控和击败竞争对手。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发给员工的内部备忘录中称,京东“过于臃肿”,这引发外界猜测,该公司将通过裁员来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而这与中国恢复国内需求的需要背道而驰。

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胡光宙(Albert Hu)表示,长期来看,价格战可能会淘汰各个行业中实力较弱的参与者,从而使竞争对手提高价格,给他们的供应链带来一些喘息机会。

然而,他警告称,只有其他行业的增长创造出足够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增长,以弥补消费品价格战引发的市场退出,他们才有可能做到这一点。

胡光宙说:“通货紧缩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日本已经努力应对了三十多年。一个关键因素是工资增长。”

内需消费的恶性循环

中国国家统计局5月17日公布的多项经济数据大幅下滑。中国国家统计局发言人刘爱华承认,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显着增加。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压力较大,风险隐患较多。

数据显示,供给还在继续增长,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性需求还在继续回落,需求不足、供给过剩的矛盾未能缓解,还在继续加剧。

中国国内的消费需求、居民的投资性需求明显回落,在金融数据上也表现强烈。今年以来,居民存款、贷款意愿双降,居民部门持续收缩资产负债表。

特别是持续的房地产危机,对民众的消费影响更大。中国房地产市场销售低迷已长达两年,各地陆续出台多项措施,试图挽救消费者的购房信心并以此减少烂尾楼项目。

据自由亚洲电台6月10日报道,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The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中国经济问题研究员黄天磊认为,中国居民最大的资产是房产,占据财富的70%至80%,因此房价下跌必然会拖累消费。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