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今年第一份成绩单 评:统计局不要脸(图)

发表:2024-03-19 15:4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经济今年第一份成绩单发布,经济处于十字路口
中国经济今年第一份成绩单发布,经济状态似处于十字路口。(图片来源:ANTHONY WALLACE/AFP/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4年3月19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3月18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前两个月的经济数据,部分工业数据回暖,但是房地产等数据呈现断崖式下跌,总体来看仍是忧大于喜。

中国官方公布今年第一份经济成绩单

3月18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第一份经济成绩单,包括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经济数据。

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比上年12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

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30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5.5%;

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847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比2023年全年加快1.2个百分点;

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1842亿元,同比下降9.0%。

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称,“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有条件有支撑的,也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

她并表示,关于分年龄组失业率发布的方式已在今年1月新闻发布会上进行了通报,现在每月通过国家统计局数据发布库发布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25-29岁、30-50岁的劳动力失业率,具体的更新时间与其他指标是一致的,在每个月新闻发布会后2-3天之内。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数据稍有回升,成为官方宣传的重点。

但是,独立时评人蔡慎坤在推特(X平台)发文指出,“国家统计局越来越不要脸.....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847亿元,同比增长4.2%,而去年1-2月53577亿,分明是下滑5.1%。涉及房地产投资,统计局宣布下滑9%,对比去年数据却是下滑13.37%。再看地产销售数据,统计局公布下降20.5%,按去年同期统计数据对比下降25%。”

 

 

并且,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中强调经济增长符合预期,却避谈房地产等多项数据在新一年出现断崖式下滑。

例如,在传统中国新年的销售旺季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减慢,同比增5.5%,比去年12月低1.9个百分点,回到去年9月的水平。与房地产有关的数据表现更差,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跌9%,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金额,出现断崖式下滑,同比分别下跌20.5%和29.3%,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也同比下降24.1%,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跌幅加剧,从去年12月的93.37下跌至今年2月的92.13。

分析:经济仍靠投资 各界中国经济无信心

恒生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表示,今年前两个月,固定资产投资表现是超出市场预期的。今年“两会”强调了超长期国债,再加上地方政府要开展的一些大项目,尤其是跟绿色转型相关的项目,其实都会反映在固定资产投资中。

据自由亚洲电台3月18日报道,经济学者司令表示,中国最新的经济数据,表面上看是有所回升,但这种回升官方借国企拉动,以营造经济光明假像,又说,从零售总额食品类增速,快于非食品,以及商品房销售面积和价格断崖下滑,显示民间对前景没有信心。“我看不到什么好转的迹象.....对于中国经济的信心等等,是完全没有的,缺乏老百姓支持的增长,只是畸形的增长。房地产仍然是中国的金融风险的最大定时炸弹。”

资深政评人郑旭光表示,中国的房地产数据没有好转,让中国难以走出经济困局。地缘政治因素,也会抵销北京的如意算盘。“又要高增长,也要搞投资驱动,也要搞强国计划,这些要做就得美国、欧洲全力的跟你配合才能做好。但是习近平还要改变世界格局.....算政治账就是零和游戏,这样会造成各国打压你的高技术发展,让中国的增长到此为止,中国经济最大的隐忧是习近平。”

中国经济繁荣已落幕 “新质生产力”遭质疑

中国在新冠疫情后令人失望的复苏引发了对其经济模式基础的怀疑,并引发了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更大胆的改革以支撑长期成长的预期。过去一年,由于房地产危机、消费者减少支出、外国企业撤资、制造商争夺买家,以及地方政府背负巨额债务负担,北京当局一直在应对经济成长低于预期的问题。

3月5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参加中国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再次谈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一词是习近平去年9月考察中国东北部黑龙江时所提出。他强调“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习近平今年2月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分析指出,北京当局是希望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新口号,通过关注未来增长的前景,将民众关注的焦点从中国经济面临的“旧问题”上转移开来。中国经济现在面临重重困境,包括疲软的消费者信心、悬而未决的房地产危机以及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等。

路透社援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政策顾问的话说:“推动科技创新的方向是对的,但我担心的是如何实现它,依靠什么路径、什么样的体制机制来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生产力?”

他说:“现实情况是,市场力量正在消退,政府正在主导推动。”

北京希望“新质生产力”运动能够在地缘政治压力下,包括在美国和西方的“脱钩”或“去风险”措施限制其获得外国技术的情况下,增强中国实力。

北京的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经济学家徐天辰在接受路透采访时表示:“在议程中优先考虑‘新质生产力’,反映出领导人对中国在先进芯片和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方面可能落后于美国的焦虑。”

《华尔街日报》3月6日的报道认为,中国经济繁荣已落幕,政府政策正让情况变得更糟。

报道指出,中国面临的人口结构薄弱和债务沉重等根本性挑战确实严峻。但还有一点显而易见,困扰中国的很大一部分问题演变成了一轮糟糕的周期性滑坡,而政府不恰当的政策选择令这种局面雪上加霜。李强3月5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但他履新后首次进行的这一讲话几乎无法让人相信北京认识到了这一点,或者愿意改弦更张。人口老龄化、地方债务负担沉重以及受挫的房地产融资模式是棘手的问题。但中国最大的结构性问题可能是其日益僵化的政策机制。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2024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