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远《孔子像》。(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古往今来,“知人”都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是很多名人大家探讨的问题。普通人当然希望通过“知人”结交知心好友,执政者希望“知人”而“善任”。如果当权者忠奸不分,所讬非人,恐怕就要误国误民了。
美国家族谘商大师维琴尼亚.萨提尔(Virginia Satir)所提出的“冰山理论”,被广泛运用在各个领域,识人方面也给人很大启发。萨提尔比喻,人的自我就好像一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外显行为只是露出水面的很小一部分,埋藏在水面下未说出口、不为人知的思想、渴望与观点,其实更为巨大、复杂,才是人的内在本质。
2500年前,孔子是怎么说的呢?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为政‧十》)
视、观、察:这三个字在这里似以深浅的次第为序。朱熹说,“观,比视为详矣;察,则又加详矣。”《大戴礼‧文王官人》曰:“考其所为,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怎么“知人”呢?在这段文字里,孔子提出——视、观、察。
“视其所以”,就是看一个人所干的事,是干好事还是干坏事,为善还是为恶。但是,干好事的就一定是好人、干坏事的就一定是坏人吗?
可不一定。这就要从“视”进一步到“观”:分析这个人做这个事情的方法和过程、心理和动机。即使为恶的人,也要看他是迫于无奈还是心存恶念,抑或好心干了坏事?至于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为善还是沽名钓誉。朱熹说,“事虽为善,而意之所从来者有未善焉,则亦不得为君子矣。”
又怎么知道这个人是否善?这就得再进一步——“察”,洞察这个人的精神追求和心理状态,所“安”何在。因为,一个人未尝不错做一两件坏事,如果因此而心不安,仍不失为好人。相反,“所由虽善,而心之所乐者不在于是,则亦伪耳,岂能久而不变哉?”“安”就涉及到了一个人的“志”,他的价值观和信仰,这是决定一个人本质的东西。能够看透一个人内心的善恶以及志趣所在,才算真正的知人识人了。
通过“视、观、察”,孔子极具信心地说“他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瞒得过我们呢”。甚至连说两遍。
中国历史上关于“知人”的讲法很多,如《史记‧魏世家》中李克说“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诸葛亮在《将苑‧知人性》中提出观人七法:“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这些都可以说源自孔子所说的“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如此说来,孔子的识人“冰山理论”领先世界2500年。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