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4日,香港人在维多利亚公园六四烛光晚会上悼念死难者。(摄影:庞大卫/看中国)
【看中国2022年6月2日讯】(看中国记者邢亚男综合报导)“六四”事件33周年前夕,北京、天津多所高校,因不满“清零”政策下的持续封校,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持续爆发抗议活动,甚至喊出“打倒形式主义!打倒官僚主义!”的口号。而香港坚持了30多年的六四烛光,今年将不会在维园点燃。
北大、北师大、政法大、二外、天大、南开爆发抗议
连日来,中国多所高校学生爆发抗议,引发海内外关注。为实现社会面清零,中国多地管控措施越来越严厉,学生们此起彼伏的抗议事件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
事情最早发生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5月6日,二外院方被指未经咨询,私自建立围栏分割居民区,引发师生抗议。随后,大批警察出动,并威胁称,如果在三次警告后还继续聚集,就会进行强制驱散,开始抓人。师生们在收到第二次警告后,选择离开。
第二波抗议在北京大学发生。5月15日晚,北大学生聚集校园,抗议学校建立“柏林墙”,把学生宿舍区与“社会面”隔开。15日晚,校方在没有征求意见和发出公告的情况下,天黑施工,把几千名学生居住的万柳宿舍区与教职员工区“一隔为二”。这边,学生们不能从公寓进入“社会面”,不能点外卖,进出受限;而那边的教职员工却可以自由出入,引发学生愤怒,要求教职工与学生“同住同权”,校方加建的隔离墙最后被推倒。
第三波爆发抗议的学校较多。5月23日、24日,位于北京的中国政法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相继发生抗议活动,要求校方明确期末考试方式和时间,允许学生返乡。网传学生发出的召集通知写有:“沉黙围观或是勇敢发声”,“只要你在就是支持”。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诉求,质问学校已停止校内线下授课,为什么不允许学生返乡上网课?事件发生后,政法大和北师大校方同意学生返乡。
5月25日,受疫情影响,天津管控升级,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学生于5月26日晚在校园聚集,抗议校方防疫措施下的不合理规定。南开大学因已封校多日引发学生强烈不满,有学生在校内大楼上悬挂大型标语,讽刺校方“自绝于社会”;有学生在校内的隔离墙上喷涂“我要当自由的大学生”,还有学生在校内张贴反对继续封校的传单。而天津大学的学生,则高喊出“打倒形式主义!打倒官僚主义!”的口号,声音此起彼伏,现场还不断有掌声。
高校抗议引发热议 香港传媒人忆六四
中国高校抗议事件,特别是天津大学学生喊出“打倒形式主义!打倒官僚主义!”的口号,在推特上引发了热议,网友纷纷留言说:“这已经是很严重的口号了,我服气。”“这几年的大学生是真的憋屈,处处受限。但这就是青年应该有的样子,朝气和拚搏精神!”“有点像香港的五大诉求。”“重演8964,现在是2264。”“断片的历史迟早要续上。”“这么多年了,我们还要牺牲我们的孩子吗?”
香港资深传媒人沈四海表示:“这个学潮最特别的是甚幺么呢,就是重新叫了几个口号,就是‘打倒官僚主义、打倒形式主义’……令我们的神经、电波‘碰’一声接到33年前爆发在北京上面的事,是一模一样”。
他还忆述,33年前的5月27日,香港曾爆发大游行,超过百万人上街声援北京的学生,“当时没有航拍机,用直升机拍到整个香港,基本上由西环塞到北角,都是人”。
维园烛光已成绝响 一支蜡烛为良知点燃
香港市民自1990年开始纪念六四,直至2021年警方封锁维园,禁止市民悼念,这个全球最大的六四纪念活动才被迫取消。去年9月,香港政府逮捕并起诉支联会(全称: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主运动联合会)主席李卓人、副主席何俊仁和邹幸彤,控告他们“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其后,支联会在压力下解散。
今年,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称,因疫情关系维多利亚公园足球场暂不会出租予“非指定用途活动”,昔日六四维园烛光似乎已成绝响。
去年六四前夕,支联会副主席邹幸彤曾撰文表述悼念六四的意义。她说,即使每年六四,大陆一片沉寂,但烛光在香港和海外被千万人点燃,香港人年复一年的六四烛光,让死难者家属稍感安慰,也点燃了大陆民运士的希望,让他们知道自己不孤单。
她写道,每年的六四烛光是择善固执的香港人朴素的执着,香港人赋予了维园特殊的历史意义,用过去31年的烛光,谱写出抵抗暴政的诗篇。可惜港人追求自由的权利,正被当局一一剥夺。
天安门母亲发言人尤维洁表示,对于今年香港再次不能举办六四集会感到遗憾,但在坚持了30多年维园的烛光,早已根深在每个人有良知的人心中,这是点燃在每个人心中的烛光,也是对生存自由的渴望。她相信六四烛光,会在世界各地,被更多有良知的人点燃。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