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智慧: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图)

作者:贯明 发表:2018-08-28 00:1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沉稳的沉默是一种智慧的积淀,也是一种高级的自律。
沉稳的沉默是一种智慧的积淀,也是一种高级的自律。(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以前结识过一些能言善辩、巧舌利嘴的人,当时曾认为那是他们的一种才能,并没有认真考虑过善辩与善恶的关系问题。后来又结识了一些忍辱不辩、寡言不争的修炼人,就感觉到了他们的精神境界差异很大。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老子在《道德经》中的最后收笔之言:“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顿时感到恍然大悟。是啊,巧言令色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才能,忍辱不辩才是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一语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原文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意思是说:诚实的话不一定动听,动听的话不一定诚实。世间的好人不会花言巧语,能言善辩的人不一定是好人。聪明的人不一定博学,见多识广的人不一定真正聪明。人生的修行重在于行,而不在于辩。真理没有必要每天去争辩,一天到晚争论不休,也未必就能辩论出来真理。一切真理与正道,只有真正用心去实修,才能真正领悟。

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在《论语・学而》中又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由此看来,在人生中应该少说多做,这一点孔子与老子的主张是完全一致的。因此,不管是人生的修行还是一般的社会活动,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脚踏实地,不能只说动听漂亮的话而没有实际行动。

细思之,善良而有能力的人不需要去与别人辨论什么,不会只用言论去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即使面对诽谤或人身攻击,他也能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无辜和清白。忍辱不辩的人往往都是在用心做事,却有一颗与世无争的心。与此相反,那些天天与别人辩论的人并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尽管他们在与别人辩论时处处表现自己的能力,然而真正善良的人不需要用花言巧语去赢得别人赞许,空谈而没有实际行动的行为将一事无成。

修口就要先远离高谈阔论,不对他人评头论足;真诚待人,与人为善,遇到磨难时忍辱不辩,才是正人君子之所为。君不见市井的地痞或泼妇时常高声叫骂,而真正有教养的人即使受了莫大的委屈,仍然隐忍不发作,其中的个人修为,岂非一目了然?此外,对于那些不理解你的人,不管你怎样善心地去解释也未必有效;而那些真正理解你的人,不用解释也能明白你的苦衷。因此,人的实际行为远胜于高谈阔论。

来源:看中国专栏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