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看云起】大才子的风范(组图)

作者:李云飞 发表:2017-07-13 15: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李白,字太白,唐代杰出的诗人,世人称李白为“诗仙”。
李白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世人称李白为“诗仙”。(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唐诗宋词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两颗闪闪发光的明珠,许多名句、佳句朗朗上口,流传千年仍为世人所传诵。大唐盛世诗人辈出,首屈一指的当属诗仙李白。他的诗豪迈奔放,意境奇妙;两宋时代的词人同样高手如林,但是大文豪苏轼写出了两篇《赤壁赋》之后,其豪情才气堪称文坛之冠。他的文采豪放而不拘泥,洗练且自在。掩卷沉思,我时常为两位大才子的万丈豪情拍案叫绝,每当读到他们的生平事迹之时,也时常为其所遭受的磨难和坎坷的命运而惆怅叹息。

李白在诗歌上的艺术成被认为是中华诗坛的巅峰。他一生留下了许多优美的古诗、律诗,还有乐府诗,其中尤以绝句独受好评。李白的五绝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奇葩,历来广受人们喜爱,有许多五绝,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达到了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程度。杜甫所做的五言古诗《寄李太白二十韵》中说:“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四句诗最能表现旷世诗仙李白的狂放不羁和摇惊风雨的才华。苏轼性格豪放,诗词清新隽永,文章多金玉良言,作品常给人豪迈、洒脱、豁达之感。在参透了人生的跌宕起伏皆有因缘之后,他后期的诗文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苏轼才华横溢,书法取法古人,又能自创新意,充满了天真烂漫的趣味。受到皇帝赏识之时,他的书法工整、华丽,但上乘之作甚少。但是他落难时所写的书法,看似这么笨拙,歪歪斜斜的,却是中国书法之中的极品。他有儒家的严谨却无其拘束,拥有道家的豁达却无其消极。这两位中华历史文坛上的巨人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才华洋溢,诗文盖世,虽然胸怀忠君报国之心,却在官场上遭人妒嫉暗算,一生郁闷而不得志;然而,李白至死自由洒脱,苏轼一生乐观豁达,足为文人志士们的典范。

嫉恶如仇得罪宦官 旷世奇才赐金放还

李白,字太白,唐代杰出的诗人,世人称李白为“诗仙”。在唐文宗的时代,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裴旻的剑舞被称为“三绝”。李白虽是旷世奇才,诗文盖世,然而他的官运却一直不甚亨通。直到唐玄宗天宝元年,李白已经四十二岁,才得到当时的皇帝下诏征赴长安。这并非是当时的朝廷爱才惜才,而是因为诗人、官任秘书监的贺知章读了李白的诗章之后,甚为赞叹,向唐玄宗大力推荐的结果。

大才子李白一向放荡不羁,自由洒脱。诗圣杜甫曾有《饮中八仙歌》赞之:“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虽然李白因为才华出众,深得唐玄宗皇帝的喜爱,但是他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也经常在长安街道溜达闲逛。他发现专横的宦官和骄纵的外戚如乌云一般笼罩着长安,心中自然就对高力士和杨国忠等人心生厌恶。有一天李白喝的酩酊大醉,恰巧皇帝召见他去草拟诏书,高力士对李白的狂傲心里早就不满,对于皇帝对李白的喜爱也早已心生嫉妒,而李白也看不惯高力士的欺软怕硬,于是借着酒劲戏弄了高力士。在得到皇帝的允许之后,李白借自己靴子太紧草拟诏书不舒服为由命令高力士为其脱靴,高力士只好为李白脱了靴,但是李白却因此被高力士怀恨在心。

李白本想成为名副其实的宰辅之臣,施展自己的才华,让玄宗刮目相看。但是玄宗皇帝只是把李白当作一个舞文弄墨的诗人供奉而已,远不如对高力士和杨国忠等人那样恩宠有加。后来高力士借杨贵妃之口进谗言,抹消了皇帝对李白的信任。因为李白诗中有云:“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在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粧。”诗中所用的典故飞燕,是赵飞燕。赵飞燕因貌美受宠于汉成帝,立为皇后。后因淫乱,平帝时被废为庶人而自杀。本来李白是用飞燕新粧比喻名花凝香,并没有讽刺杨贵妃的意思;高力士却说诗中的赵飞燕就是指杨贵妃,是故意侮辱她。杨贵妃为此非常恼火,便在唐玄宗面前诉说李白无礼。李白受冷落之后无奈上表辞职,唐玄宗只得赐金放还。千古诗仙从此远离朝堂,流落民间。

风景不转心境转 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其父苏洵、弟弟苏辙亦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一门三杰,故合称“三苏”。苏轼自从二十四岁步入仕途以后,就被卷入了上层士大夫激烈的党争之中,历经宦海浮沈。先历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后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最后又被远谪广东惠州、海南儋州。直到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次年死于常州,卒諡“文忠”。

『黃州寒食詩帖』(蘇軾書、右)
苏轼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帖》。(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苏东坡与李白不同,他一生从政,但是累经挫折,而失败的原因却在于他的爱民如子。他反对新法,因为他在地方任职时,亲身体会到每一项政策都会牵动老百姓的生命,大意不得,所以他反对新政,说新政“不便民”,反对操之过急。新政推行十年,受挫,司马光以垂老之年主持政务,行政主轴在尽废新法,东坡也认为不妥,因为十年新政,百姓已习以为常,如果废除,无疑是另一次扰民。就这样,苏东坡的政治生涯便一再的遭遇贬谪,注定失败,但这都是因为他爱民的原故。

虽然他的一生多灾多难,在四十余年的官场生涯中,几经沉浮,粗食布衣,却依然欢喜自在,悠然自得。苏轼的人生跌宕起伏、极为坎坷。他曾经遭遇的“乌台诗案”,大难临头,差点人头落地。这个人生的关键时刻却也改变了他的后半生。他生性达观,能自拔于现实悲苦之中而不减其生活乐趣,处于逆境之时他仍持有乐观的精神,在被贬黄州任闲职期间,创作了千古名篇——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共七百余篇文学作品。在经历仕途和生活不顺之后,他已磨炼出修炼人应有的达观:“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082年的某一天,苏东坡途中遇雨,没带雨具。常人只有狼狈二字,雨点打在竹林里发出清响,常人不寒而栗。苏轼却写出了最美的词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雨后自有晴天,做人无须在逆境中垂头丧气。苏东坡在逆境中凭心境自乐,不管是阴雨还是晴天,外界的无常之变已与他的心境无关。

因为他是大才子,皇上皇太后宠幸他,天下人也都知道他。得意之时他经常不给人好脸色。然而,在他落难之后,他的生命开始有了一种洪大的包容,心量随之扩大。苏东坡曾自言:“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他以这种乐观旷达的心境也是长期磨炼之后结果。一个修行中的高人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老是念念不忘别人的坏处,实际上深受其害的是自己;既往不咎的人,才是快乐轻松的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细思东坡的诗句,我的内心逐渐归于宁静。

来源:看中国专栏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