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别林在《淘金记》中,饰演一名流浪汉。图为饥饿的他正在啃吮着鞋上的钉子。(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卓别林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电影,例如《淘金记》、《城市之光》、《大独裁者》。无论看过哪一部作品,似乎都为自身隐隐约约的加添了些艺术气息与水准。
广受好评的《淘金记》
在卓别林每一部有良好口碑的影片中,都各自有着经典画面,至今仍令人津津乐道,首创以皮鞋为食的《淘金记》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
1925年上映的《淘金记》,是卓别林编剧、自导自演的作品。这也是他再一部获得大众一致好评的电影。
法国电影评论者戎・米提(Jean Mitry)即于《卓别林的电影艺术》中表示,“在卓别林所有的影片当中,‘淘金记’最均衡、最和谐,也是他第一部完整的影片。……‘淘金记’悲喜剧性深入人物内在的透视多于表面的象征,人性的探讨多于社会的探讨。”、“这孤独的故事,不单只是一个人被群众遗弃,而是一个人在冰天雪地的失落。因此,社会与人们虽都参与迫害夏何洛的行列,但自然与机运应负更大的责任。”
一、难忘的经典片段
卓别林在《淘金记》中饰演前往阿拉斯加淘金的单身汉夏何洛,他在遭遇到一场暴风雪后,与采矿者吉姆分别来到逃犯拉森的屋内。虽然拉森想要赶走他俩,甚至还拿枪驱赶,但仍因为被胖硕的吉姆所制服,只好打消赶人走的念头。当他们面临饥饿难耐时,只能抽牌决定由谁外出觅食。外出的人虽然得面对暴风雪带来的危险,待在屋内的人似乎也好不到哪儿去。夏何洛虽然免除天寒地冻的危机,得以待在屋内与吉姆一起等待食物的归来,可是他却也身陷危难中。
夏何洛一开始烹煮了自己的皮鞋,并与吉姆分着吃。可是当他在将鞋带当作面条、钉子当作骨头般的吃食后,却又得面临无食物可吃的窘困。然而,吃完皮革后的吉姆实在是太过饥饿了,他不仅暴躁异常,还因为精神失常而出现了幻觉。他竟然把夏何洛看成了一只令他垂涎欲滴的大鸡仔。
夏何洛在得知吉姆的幻觉后,不仅吓得藏起了刀子,接着还得闪躲吉姆举枪的追杀,最后只得拿起猎枪自卫。惊恐的夏何洛连睡觉都睡得不安稳,时时刻刻关注着吉姆的动态,两人就这样互相对峙着……。当夏何洛就快被吉姆掐死之际,外头来了一头熊,协助他们解决了因为皮囊方面的煎熬所带来的人性大考验。
夏何洛与吉姆在屋内的片段实在经典,无一动作不揭显他内心的变化。无论是夏何洛把煮皮鞋当作是寻常下厨时所展现的自然举动,还是当他被大熊的庞大身影吓得瞪大双眼,还是他击毙了大熊,赶忙喊吉姆外出拖熊进来,还是趁着吉姆去取熊,他急忙负责摆盘又匆忙摩擦刀叉,预告大家他们准备大快朵颐的景况,在在都显示出他的心思与情绪。
二、小人物夏何洛之所以吸引人
饥饿的夏何洛将鞋带当作面条,正准备以叉子卷起“面条”来吃。(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观影者能从中感受到夏何洛的弱小无助,以及他奋力捍卫生命的态度。可是他充满趣味的动作(全身盖着被子躺在床上,虽有枪护身,却仍以手穿着鞋当作脚,头埋在“手鞋”中注意着吉姆是否会偷袭,以利随时作出反应)与不合时宜的态度(煮皮鞋时,转头告知吉姆,食物还得再等两分钟、摩擦刀叉准备吃“皮鞋大餐”、一脸理所当然的啃吮着钉子……等等),他与吉姆极不相同的反应因为出现了冲突,无形中也带来了戏剧“笑果”。难怪大家一提《淘金记》,总不免提上这一段挨饿历险记。然而这一段挨饿过程,更是同时展现了人性方面的艰难考验。
此外,夏何洛故意装昏,倒在金矿工程师汉克的家门口以讨个早餐吃,以及装不舒服的他在品尝完咖啡后不忘加糖块、以叉子为脚并以面包为鞋来独自舞动着心声、铲雪赚钱以买新年晚餐的礼物、幻想乔琪亚拿到礼物会惊喜不已的美好情景……诸多行径着实加添了他的可爱。因此,这样的小人物纵然行径不良,却也难使人对他心生怨怼。夏何洛真是令人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除此之外,夏何洛在目送乔琪亚离去后,手舞足蹈的翻腾了整间小屋。当小屋瞬间变得凌乱不堪。夏何洛的开心也势必感染了观影者,沸腾了懂得爱情来临是啥状况的大伙儿。可是当乔琪亚为拿手套而折返,惊异得看着陷入疯狂的喜悦中的夏何洛时,一脸呆窘的夏何洛应该也令大伙揪心,不禁为他与乔琪亚会起变化的关系而担心吧。
卓别林创造的这一号人物,真的是既经典又卓越。
三、片尾铺排有意义
只是,《淘金记》的结尾令人多少觉得有些突兀,卓别林这般铺排想必有他的用意。因为乔琪亚一改先前的戏谑,转而好心的为夏何洛着想,而夏何洛则如愿与他心仪的乔琪亚相聚。虽说乔琪亚在看到满桌的新年布置而对先前捉弄夏何洛而感到愧疚,但结局的铺排仍显得变化太快,同时也引来不少观影者的质疑。
对此米提表示了他的支持:“许多论者对于影片的结局,百万富翁夏何洛与麦克基搭轮船赴欧的一段每有微词。我却不以为然,恰好相反,卓别林的嘲讽在这里做个总结。它嘲弄了一般影片的圆满结局,嘲弄了这个故事本身。当他再度换上以前褴褛的衣裳在摄影师之前亮相,不小心跌落楼梯底下而重见娇姬雅(乔琪亚,各书籍的翻译不同)时,嘲讽达到顶点。娇姬雅瞧他的打扮,以为他逃票上船,自愿帮他补票。他那么仁慈,而她以前竟然可以漠视他的不幸,甚至昨天还如此。诚然,她一点不晓得他已是大富翁的事实,嘲讽在此,要是娇姬雅知道他的身分而存心不良,便失去它的意义。”
或许,卓别林如此安排,是要借由心念的转换来强调人性向善的重要吧!所以夏何洛能如愿,所以乔琪亚能在不预先得知夏何洛的富翁身分之下,而以“心怀愧疚欲补偿夏何洛”的福德取得了善果。
说完《淘金记》中的夏何洛,接着说说构思出夏何洛的卓别林吧。
树大招风而曾遭批评
与卓别林生活的时代相隔多年,我们多半从现世存留的作品来探知他的一生,难免忽略他年幼的家庭惨况与成名后被围攻时的挫折与无奈。我们都得仔细设想,拥有悲惨童年的卓别林,是如何编写、创造出悲喜交加的剧作与人物的?在悲愤难耐的生活中,他应该是逐渐淬炼出笑看人生的心态,以及渐渐磨练出益发锐利的讽刺能力与社会批判。
其实,卓别林曾因为面临众人的批评而内心出现困顿。主因除了因为卓别林号召立强,树大招风难免引发他人妒嫉之外,还因为他借由电影讽刺了社会秩序与上流社会的伪善状况。财势庞大的财团虽然需要卓别林商业潜力十足的电影来图利,却又得想办法寻找卓别林个人的缺点来大作文章。因此,有关卓别林的私人生活、思想、为人处事纷纷被放大检视。卓别林之所以遭遇到这些,无非是敌对者希望借由传播他的缺点来挫败他在电影上的批评能力,减缓他对世间的影响力。于是,有些渲染,欺瞒了世人的耳目。但卓别林也有以事实来赢得美誉的状况。
美国于1917年参战后,新闻界开始打击卓别林,说他这个英国人既不入籍成为美国人,也不服兵役上战场。即使英美当时都属于募兵制,卓别林仍遭到攻击。不过,当卓别林出示了体检表,以“体位不合格”为答复后,再度回到片场的他终于止息了攻击声浪,并赢得赞许。
若欲分析电影 创作者的生平不可忽略
若是我们在观赏卓别林的电影后,想要仔仔细细分析他创作的剧本与电影角色,怎么可以不连同他的生平一起探究。莫说他的童年生活就已经赋予他日后的无限能量,连他成名后的际遇也仍持续影响着他贯注于电影创作中的思维与铺排。一个伟大的名人能在世界上创下后继无人或是引发万众追随的事业,这其中一定有值得大众探掘的道理。况且卓别林创作的是最最贴近人类的“人物”,而且还是放在万人之中都非常的独一无二、性格错综复杂的“人物”--夏何洛。
电影中的某一角色都有可能是千万人的缩影,进而引发共鸣,成为一号名留青史的电影角色。可是卓别林恰恰打造了一个心思细腻,灵魂也细致的人物。这号人物能将内在情感的变化,一一展现于外,使得他无一肢体动作、无一反应不与内心无关。这号人物在多部电影中,都出现了演变,他的存在亦对这个残酷的社会流露出嘲讽与批判。
卓别林创作的“夏何洛”正是他欲对观赏者展现的人性与精神,卓别林借由低层小人物夏何洛与社会结构的冲突,以及他所遭遇到的悲苦,印证生活与存在的意义与牺牲精神的崇高,并借由他的传奇故事直截的嘲讽与批判了社会道德与制度法律……。
卓别林的创作是成功的,正如米提所言:“夏何洛在世界的缩影中,赋予了生活意义,而超越了生活本身。夏何洛已经超乎狭义的故事领域。”许多小说、电影之所以精彩,正是来自对于人性的着墨,以及描绘其心路历程的变化。人性最伟大、最丰硕、最无常都在这之中闪现,逼得观看者内心生颤栗、心绪激昂,终至不得不叹服,不得不赞叹创作者的伟大。
参考资料
一、书籍
路易士・卢克作;卡塞莱斯・阿瓦特绘《名人传记——我的伟人朋友:大家好!我是卓别林》(台北:明天国际图书,2010)
查理・卓别林着;孙实译;梁实秋主编《名人伟人传记全集36卓别林》(台北:名人,1982)
戎・米提着;杜赞贵译《卓别林的电影艺术》(台北:志文,1979)
二、网页
〈当卓别林参加模仿卓别林大赛,而且输了〉(MPlus)
〈你所不知道的默剧大师,卓别林的10件奇事〉(言人志™)
〈〔查理・卓别林〕如今人们还会被他逗笑吗?〉(言人志™)
〈幽你一默:搞笑英语口语对话〉(每日头条)
卓别林、城市之光、AFI百年百大电影、淘金记(维基百科)
三、卓别林电影
《寻子遇仙记》(又译《弃儿的故事》、《孤儿流浪记》,The Kid),1921
《淘金记》(The Gold Rush),1925
《城市之光》(City Lights),1931
《摩登时代》(Modern Times),1936
《舞台生涯》(又译《舞台春秋》,Limelight),1952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