煽动的局限——论外国势力煽动说(图)

作者:江文 发表:2014-10-12 09:0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2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蓝皓 摄

【看中国2014年10月12日讯】自占领运动开始以来,中央一直强调运动是受“外国势力煽动”的结果。说实话,这种将占领运动解释为国际角力的阴谋论很难反驳,因为阴谋论本质上就很难被否证。然而,“外国势力煽动”这个说法却有一个很大的漏洞,可称之为“煽动的局限”。

首先,姑且假设现时香港的占领运动确实牵涉外国势力煽动,那请让笔者问一个问题:假如没有了外国势力的任何干预,情况又会如何?占领运动还会否发生?

答案是会的,至少相若程度的抗命运动会发生。

在香港,民主种子早已扎根,数以十万计的港人信仰著自由民主的价值。自小就从选班长、班会和学生会等途径受民主理念薰陶,香港人由知识分子、专业人士到劳苦大众都能找到大量民主的影子。面对中央对民主改革的粗暴落闸,不论是出于愤怒还是信念,这些“民主人”都不可能默不作声、坦然接受。不管有没有外国势力的煽动,任何人(包括当权者)都很难想像这数十万人在人大赤裸裸地撕破民主承诺后,会若无其事地说一句:“系咁架啦。”

不甘在沉默中灭亡,对话之路却又走尽,抗命便是必然。自一九八二年中大、港大学生会致函赵紫阳要求香港“民主回归”,香港民主运动便开始奏上与中央对话的主调。奏了三十多年,民主回归派终于发现自己原来一直只是自说自话,听者则从没在听--蔡子强称这觉悟为“民主回归派的落幕”。看着中央无视电子公投七十万人的民意,冷冷地把大闸关上,“民主人”深切地感受到“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这句话的另一重意思--要在沉默中爆发,靠的不能再是言辞,而必须是行动。只有具威胁性的行动,民主的诉求才可能得到较为恰当的回应;占领运动背后的抗命思路,即是如此。

如是者,即使没有任何外国势力的煽动,香港内在的历史发展亦已然走到抗命时代,亦即有足够条件催生现时的占领运动。那么回到一开始的假设--即使假设现时香港的占领运动有牵涉到外国势力的煽动,这煽动极其量亦只是火上加油;而火,本来就存在,无关煽动与否。

中央一直极力描绘“外国势力煽动”的图像,试图将占领运动完全归因于国际角力。这除了抹黑运动外,同时亦是转移视线,让人忽略中央一意弧行的落闸才是燃点这场运动的真正火头。事实上,中央就是这场运动最大的煽动者。占领运动一直强调这场运动并非由“外国”势力煽动,正是运动没有“港独”倾向、无意挑战国家主权的明证。

没有火,怎泼油,火也不会无故而起。说句人话,如果外国势力随便就能在香港煽动一场那么具牺牲性而且富有道德感召的民主运动,那么以中央的组织能力与资源财力,早就煽动全香港人认祖归宗、爱国爱党了;之所以做不到,就是因为“煽动”并不能凭空起火,而必须以民众本而有之的价值信念为基础,不能与之抵触。这是“煽动的局限”,也是“外国势力煽动”一说最大的漏洞。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辅仁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