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委授奖词北京遭遇政治尴尬(图)

发表:2012-12-13 05:3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3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莫言2012年12月7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学院发表传统的获奖演说

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文学委员会主席瓦斯特伯格用不多的言辞精辟概况本年度获奖者莫言的作品,赞扬他通过富有想象力的写作抨击50年的政治宣传。对此,中国官媒在报道时选择大段切割其中批判中国政治的部分。

*莫言被赞撕下宣传海报*

诺贝尔文学委员会主席瓦斯特伯格在10日的颁奖典礼上称赞莫言“撕下了程式化的宣传海报”,“用讥讽和嘲弄的手法向历史及其谎言、向政治虚伪和被剥夺后的贫瘠发起攻击”;莫言所描述的过去,“不是共产主义宣传画中的快乐历史”;莫言“为个体反抗所有的不公”,这包括“日本侵略”、“毛主义的恐怖”和“今天的狂热生产至上”。

瓦斯特伯格的授奖词在圈内激起很大反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赵丽华在微博中称赞诺贝尔奖的评委们“不是吃素的”。她写道,“这也让我们反思,我们对作品中的时代和人物的理解有这么深刻吗?我们是否是一个阅读贫乏而浮躁的民族?是否是一个不懂得尊重智者不懂得反思和自省的民族?”

媒体称,诺贝尔奖文学委员会简短而犀利的授奖词显然让中国政府遭遇政治尴尬,中国媒体因此在进行报道时,铲除其中所有对中共不利的字句,“使授奖词完全变味”。

*莫言现象道出政治敏感*

同样的原因也道致莫言的尴尬。诺奖引发的政治敏感使得监禁刘晓波和新闻审查等话题与莫言的关系备受瞩目,善陈而幽默的莫言在现实的舞台上也因此屡屡“被窘”。

中国《冰点》杂志前主编李大同对美国之音表示,同为诺奖获得者的刘晓波仍然身在囹圄的现实导致莫言获奖现象转变为政治议题。尽管体制内作家莫言对新闻审查等问题的表态遭到抨击,不过,他对于自己的政治中心思想却表述明确。

李大同说:“诺奖是对莫言个人文学成就的肯定。但是,现在所有围绕他的讨论都不是讨论他的文学,而是讨论他的政治。其实,莫言已经做得可以了,获奖之后第一次接受采访便表示应该尽快让刘晓波获得自由。这句话一出口,我便可以原谅他的一切(不当言论)。”

*政治局限莫言文学成就*

中国的纪录片工作者艾晓明对美国之音表示,莫言的文学成就有目共睹,而他的政治局限也一目了然。

她说:“莫言很清楚他的处境。他一直在一个存在审查制度、人们没有充分言论自由的社会中写作。如果他把心里话都说出来,他的作品就没有发表的可能。实际上,他的怯懦对他的文学的品质是有损害的。不过,尽管一个作家的政治态度很重要,但我们也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

诺贝尔奖文学委员会主席瓦斯特伯格在授奖词中说,莫言“给我们展示的世界没有真相、没有常识、更没有怜悯”;在中国近一百年的故事中,他描写的“猪圈般的生活如此独特”......

(原题目:媒为何删减诺委会文学授奖词?)

来源:美国之音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