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实现美国梦 不会英语亦无妨(组图)

发表:2011-11-10 16:0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2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桑切斯(Felix Sanchez de la Vega Guzman)四十多年前没有受过多少教育并且贫穷,从墨西哥来到纽约,至今他几乎仍然不会讲英语。要用英语问他一个问题,他会以断断续续的几个短语和抱歉的微笑回答,然后回到他感觉舒服的西语。


今年66岁的桑切斯将街头卖墨西哥玉米粉薄饼生意变成价值1900万美元的食品行业。(《纽约时报》图)

但是,桑切斯却实现了伟大的美国成功故事。他将街头卖墨西哥玉米面薄饼生意变成一个年产值1900万美元的食品制造帝国,将散居全美各地的墨西哥人连接起来,并且反哺墨西哥。

桑切斯是一批前来美国白手起家、又不会说英语却获得很大成功的移民之一。尽管语言障碍,一代又一代移民都能繁荣发达,而现在的技术进步让这些企业家进一步扩大影响。

许多人都是在有足够移民人口的大城市中建立企业,这样他们就可以避开对日常英语的需求。在自己的社区中走上轨道之后,他们利用现代通讯、运输和商业工具,挖掘其它资源并在全美和国外同类社区开拓市场。

桑切斯谈到自己的生意时说,“整个市场都是西裔。你不需要英语。”一桩交易只需要一通便宜的长途电话或者在电脑上敲几下键盘。“全用西语,”他说。

今年66岁的桑切斯说,他一直想学英语,却没有时间去上课。他最近接受采访时用西语说,“我无法集中精力。此外,我周围所有的电话都讲西语。”

在纽约市,不讲英语的成功企业家正在最大的移民人口中诞生,他们主要来自中国、韩国和西语国家。

他们包括39岁的张玉龙(音译)。他1994年从中国移民来美,现在主管一家年产值3000万美元的手机附件帝国,在纽约有45名员工。

1981年从韩国来美、59岁的金基哲(Kim Ki Chol)在布鲁克林开办了一家服装附件商店,并成为一名成功的零售商、地产投资人和当地韩国侨民领袖。


来自韩国的金基哲是个成功的零售商、地产投资商和韩侨领袖。(《纽约时报》图)

根据人口普查局的数据,2010年全美450万作为家长、挣钱的成年人英语“说不好”或“根本不说”。他们当中3.55万人家庭年收入超过20万美元。

纽约市立大学社会学教授芬纳(Nancy Foner)说,现代技术显然对英语不好或不讲英语的移民企业家发挥了很大作用,帮助他们在全美或全球扩张公司业务。

芬纳说,在一百年前没有喷气飞机、更没有电话手机和电脑的时代,虽然不能说是不可能,移民也是非常、非常难以经营全球业务。

所谓英语为官方语言运动的鼓吹者长期要求立法,规定英语为政府的官方语言;他们声称共同语言对于加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帮助移民同化及成功是关键。

但桑切斯等人的故事尽管不寻常,看来也证明企业家没有英语也能成功--尤其是在现代技术的帮助下,更不用说要有决心和才能。

对于1985年成为美国公民的桑切斯来说,一个焦虑的时刻就是他要通过入籍考试。法律要求申请者能够用基本英语读、写和说。但桑切斯和其他企业家说,那些考试都是很基础的,他们总算通过了。

桑切斯1970年从墨西哥移民美国,当时仅受过五年教育。他在纽约干了一系列低工资工作,包括在中城餐馆洗盘子。当时纽约市的墨西哥人口不多,但很快膨胀,对真正的墨西哥产品需求随之猛增。

1978 年,桑切斯和妻子卡门(Carmen)拿出1.2万美元的储蓄,在洛杉矶买了一台玉米面薄饼机和一台工业用和面机,将机器运到东海岸并在新泽西州帕赛克市(Passaic)一家仓库安装机器。桑切斯白天到一家电器设备工厂开叉车,晚上生产玉米面薄饼,到纽约市拉美社区挨家挨户推销。
他的公司乡村食品(Puebla Foods)在墨西哥移民中日益发展,他很快成为东北部玉米面薄饼、辣椒和葡萄酒等墨西哥食品的主要经销商。在高峰时期,他的公司在北美各大城市都有工厂, 包括洛杉矶、迈阿密、匹兹堡、多伦多和华盛顿。随后由于竞争和经济不景气,他又缩小规模。

他依赖双语员工,包括在新泽西出生和长大的三个孩子。

张玉龙的手机附件生意规模达到每年3000万美元。(《纽约时报》图)

手机附件企业家张玉龙说,自己不会英语不是个障碍。“唯一的障碍就是自己太累了。”张玉龙有一家地产开发公司和一家网上零售店。

2001年,张先生在曼哈顿建立一家手机附件批发公司。他随后在亲戚和投资者中集资,到中国开办一家制造厂,生产手机皮套出口到美国、加拿大和拉美。

他的生意红火,在洛杉矶、纽约市和华盛顿开办了仓库,从纽约控制他的国际制造、供应和零售链。

张先生目前和妻子、三个女儿及父母住在皇后区小颈(Little Neck)。他目前没有申请加入美国籍,他愿意作为永久居民并保持中国国籍,这样他要回中国做生意时就不用申请中国签证。

尽管他能讲基本英语,他说自己也就能听懂30%,而他的整个生活都是用中文。但他的雇员能讲贸易伙伴的语言:英语、西语、韩语和法语,当然还有中国多种方言。

韩国零售商金基哲回想起自己在布鲁克林开办第一家商店时,他的所有客人几乎都是加勒比海人和非洲裔美国人,顾客全都不懂韩语。那时要靠打手势交流。

随着他的生意发展,他也开始组建或领导帮助在美韩国人的组织。正如在生意场上,现代交流工具让他很容易在纽约之外的韩国移民中扩大影响。

来源:美国中文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