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實現美國夢 不會英語亦無妨(組圖)

發表:2011-11-10 16:0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桑切斯(Felix Sanchez de la Vega Guzman)四十多年前沒有受過多少教育並且貧窮,從墨西哥來到紐約,至今他幾乎仍然不會講英語。要用英語問他一個問題,他會以斷斷續續的幾個短語和抱歉的微笑回答,然後回到他感覺舒服的西語。


今年66歲的桑切斯將街頭賣墨西哥玉米粉薄餅生意變成價值1900萬美元的食品行業。(《紐約時報》圖)

但是,桑切斯卻實現了偉大的美國成功故事。他將街頭賣墨西哥玉米麵薄餅生意變成一個年產值1900萬美元的食品製造帝國,將散居全美各地的墨西哥人連接起來,並且反哺墨西哥。

桑切斯是一批前來美國白手起家、又不會說英語卻獲得很大成功的移民之一。儘管語言障礙,一代又一代移民都能繁榮發達,而現在的技術進步讓這些企業家進一步擴大影響。

許多人都是在有足夠移民人口的大城市中建立企業,這樣他們就可以避開對日常英語的需求。在自己的社區中走上軌道之後,他們利用現代通訊、運輸和商業工具,挖掘其它資源並在全美和國外同類社區開拓市場。

桑切斯談到自己的生意時說,「整個市場都是西裔。你不需要英語。」一樁交易只需要一通便宜的長途電話或者在電腦上敲幾下鍵盤。「全用西語,」他說。

今年66歲的桑切斯說,他一直想學英語,卻沒有時間去上課。他最近接受採訪時用西語說,「我無法集中精力。此外,我周圍所有的電話都講西語。」

在紐約市,不講英語的成功企業家正在最大的移民人口中誕生,他們主要來自中國、韓國和西語國家。

他們包括39歲的張玉龍(音譯)。他1994年從中國移民來美,現在主管一家年產值3000萬美元的手機附件帝國,在紐約有45名員工。

1981年從韓國來美、59歲的金基哲(Kim Ki Chol)在布魯克林開辦了一家服裝附件商店,並成為一名成功的零售商、地產投資人和當地韓國僑民領袖。


來自韓國的金基哲是個成功的零售商、地產投資商和韓僑領袖。(《紐約時報》圖)

根據人口普查局的數據,2010年全美450萬作為家長、掙錢的成年人英語「說不好」或「根本不說」。他們當中3.55萬人家庭年收入超過20萬美元。

紐約市立大學社會學教授芬納(Nancy Foner)說,現代技術顯然對英語不好或不講英語的移民企業家發揮了很大作用,幫助他們在全美或全球擴張公司業務。

芬納說,在一百年前沒有噴氣飛機、更沒有電話手機和電腦的時代,雖然不能說是不可能,移民也是非常、非常難以經營全球業務。

所謂英語為官方語言運動的鼓吹者長期要求立法,規定英語為政府的官方語言;他們聲稱共同語言對於加強國家的凝聚力和幫助移民同化及成功是關鍵。

但桑切斯等人的故事儘管不尋常,看來也證明企業家沒有英語也能成功--尤其是在現代技術的幫助下,更不用說要有決心和才能。

對於1985年成為美國公民的桑切斯來說,一個焦慮的時刻就是他要通過入籍考試。法律要求申請者能夠用基本英語讀、寫和說。但桑切斯和其他企業家說,那些考試都是很基礎的,他們總算通過了。

桑切斯1970年從墨西哥移民美國,當時僅受過五年教育。他在紐約幹了一系列低工資工作,包括在中城餐館洗盤子。當時紐約市的墨西哥人口不多,但很快膨脹,對真正的墨西哥產品需求隨之猛增。

1978 年,桑切斯和妻子卡門(Carmen)拿出1.2萬美元的儲蓄,在洛杉磯買了一臺玉米麵薄餅機和一臺工業用和面機,將機器運到東海岸並在新澤西州帕賽克市(Passaic)一家倉庫安裝機器。桑切斯白天到一家電器設備工廠開叉車,晚上生產玉米麵薄餅,到紐約市拉美社區挨家挨戶推銷。
他的公司鄉村食品(Puebla Foods)在墨西哥移民中日益發展,他很快成為東北部玉米麵薄餅、辣椒和葡萄酒等墨西哥食品的主要經銷商。在高峰時期,他的公司在北美各大城市都有工廠, 包括洛杉磯、邁阿密、匹茲堡、多倫多和華盛頓。隨後由於競爭和經濟不景氣,他又縮小規模。

他依賴雙語員工,包括在新澤西出生和長大的三個孩子。

張玉龍的手機附件生意規模達到每年3000萬美元。(《紐約時報》圖)

手機附件企業家張玉龍說,自己不會英語不是個障礙。「唯一的障礙就是自己太累了。」張玉龍有一家地產開發公司和一家網上零售店。

2001年,張先生在曼哈頓建立一家手機附件批發公司。他隨後在親戚和投資者中集資,到中國開辦一家製造廠,生產手機皮套出口到美國、加拿大和拉美。

他的生意紅火,在洛杉磯、紐約市和華盛頓開辦了倉庫,從紐約控制他的國際製造、供應和零售鏈。

張先生目前和妻子、三個女兒及父母住在皇后區小頸(Little Neck)。他目前沒有申請加入美國籍,他願意作為永久居民並保持中國國籍,這樣他要回中國做生意時就不用申請中國簽證。

儘管他能講基本英語,他說自己也就能聽懂30%,而他的整個生活都是用中文。但他的僱員能講貿易夥伴的語言:英語、西語、韓語和法語,當然還有中國多種方言。

韓國零售商金基哲回想起自己在布魯克林開辦第一家商店時,他的所有客人幾乎都是加勒比海人和非洲裔美國人,顧客全都不懂韓語。那時要靠打手勢交流。

隨著他的生意發展,他也開始組建或領導幫助在美韓國人的組織。正如在生意場上,現代交流工具讓他很容易在紐約之外的韓國移民中擴大影響。

来源:美國中文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