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北柔南刚”

发表:2011-09-03 18:3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2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在一个国家住久了,你会发现不管那个国家的面积有多大,似乎都是南北有别,法国也不例外。不过,法国人“说南道北”更有自己独特的一套。

到北方总会哭两回

南方这个词在法语里是Sud,可是法国人往往用Midi(迷地)一词来代替。那里既有马赛、尼斯、戛纳等海滨城市,也有宁静的乡村小镇。在法国一提“迷地”,就会联想到一片被阳光和地中海洗礼的风水宝地。法国北方人喜欢到“迷地”度假,但是南方人却较少光顾北边,至多是到巴黎看看。南方甚至流行一个说法:“我们外省人很幸运,到巴黎开开眼之后,就可以离开”。言外之意,南方人很同情巴黎人,因为他们没有选择,只能常年生活在这个紧张而枯燥的大都市里。

去年法国最卖座的喜剧大片《欢迎到北方》,讲述了一个“迷地”人本想到更南边的蓝色海岸去工作,却阴差阳错被调到北方后的种种“意外”。主人公菲利普一辈子生活在南方小镇,对他来说,北部城市贝尔格就是传说中的“西伯利亚”,不但天寒地冻,而且人也是“冷若冰霜”。然而,到任后菲利普发现事实比想象中要好很多,他甚至渐渐爱上了“北方佬”。结局正如法国谚语所云:“外乡人到北方总会哭两回:一次是来时,一次是走时。”在记者看来,这部意在为法国北方“正名”的电影,片名如果翻译成《欢迎到俺们这旮》会更传神。

南方热辣北方沉稳

《环球时报》记者在法国居住时,对南北方差异深有体会。比如不论哪的人,对艺术的热爱都别无二致,但一个典型的巴黎人看到不喜欢的画作,会淡淡地说,“也许另一位某某画家更适合我的品味”。而一个直率的马赛人恐怕会毫不客气地说,“这画的是什么垃圾”。有人曾经说,把电影节设在南方的戛纳实在是再好不过的主意,倘设在北方的巴黎,很多热辣的争论,就会变成打哑谜般的文字游戏了。

对北方人而言,去饭馆吃饭是很郑重的事,最好穿正装,预先订座,甚至菜单都会事先进行斟酌。而南方人就没这么麻烦,在马赛或者尼斯,去街边的大排档吼一嗓子,来一盘淋了柠檬汁的海鲜拼盘,旁若无人地开怀大嚼,是再惬意不过的事了。

在南方城市看现场球赛,哪怕闭上眼睛都能知道输赢,如果主队占上风,欢呼声、跺脚声会响彻云霄。反之,你能听见无数刻薄的嘲弄和海啸般的倒彩,丝毫不留任何情面。这一幕绝不会在巴黎的王子公园球场发生,不论场内情势如何,这些北方球迷都会齐刷刷地高唱拉拉歌:“前进,巴黎圣日耳曼!”

甚至连南方人和北方人的体型也不同。据说在南方的佩皮尼昂等地区,近30%的妇女能穿38号或更小的衣服,而北方的梅斯,近50%的女人必须穿44号、甚至更大的服装。据说这和饮食有关:吃橄榄油的南方人,就是比吃牛油的北方人苗条。

南方有些风俗接近意大利

据记者了解,这种南北方差异背后藏着有趣的原因。法国虽然不大,却是个多民族、多文明起源的国家。南方地中海沿岸的许多城市,在历史上并不属于法国文化圈,而属于意大利文化圈,如马赛、尼斯等重要的南方城市,历史上就曾长期属于热那亚共和国,因此待人接物之道更接近意大利。这一点从语言习惯中也能看出端倪。如“广场”,马赛人会读作“卜拉斯”而非“普拉斯”,这完全是意大利语的习惯。

来源:东西方留学網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