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抢盐算什么,1988年什么都抢(图)

发表:2011-03-20 12:1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3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全民皆商”

经商大潮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悄悄兴起的,起初是“无正当职业”的人在搞,到了1988年,就已经热成了“全民皆商”,有民谣为证:“十亿人民九亿倒,还有一亿在寻找。”原来自恃甚高的机关干部和甘于清贫的教师,也有不少人加入了经商的行列,“停薪留职”是时髦话语,“下海”是有本事的标志。

翻翻当年的报纸,可以看到“教授卖香烟”的新闻,其实这种新闻当时并不稀奇。一个在某学院当老师的校友突然来找我,是想看看我有什么关系能帮他推销掉一批绸被面;一个在某中学当老师的同学广发求助信,是想让大家看在当年同学情分上帮他推销自编的教材;而我的一个教师同事,夫妻两人业余开了个小小的馄饨店,起早摸黑地忙碌……

那一年,海南从广东省划出来单独建省,要建一个新的经济特区,一时出现“十万人才下海南”的情景。我身边的年轻教师都很动心,觉得与其当个穷忙的中学教师,还不如去海南闯一闯。但这纯属“秀才造反”、“纸上谈兵”,心动并没有变成行动。让大家决心动摇的一个因素是报上说,很多大学生到海南找不到工作,流落街头摆地摊。

“全民经商”的年代,公司多如牛毛,但多数是“皮包公司”。多如蝗虫的“经理”夹着皮包奔走四方,把物资在上家下家之间倒来倒去,赚取差价。这样的所谓做生意,其实靠的是权力和关系,因为那时实行价格双轨制,如果有关系,能把计划内的“平价”货弄到手,再“议价”卖出去,就能大大赚上一笔。能做这种生意的,当然要有官场背景,于是“官倒”一词流行。1988年,国家取消价格双轨制,放开了物价管制,使官倒的活动空间大大缩小,但不得不付出的代价是物价开始飞涨。

商店的东西几乎被买空

物价其实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就一直在涨,但像1988年那样的涨法却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食品和各种生活用品普遍涨价,有些东西比如猪肉和电风扇,几乎过几天就是一个新价格。这种涨法引起了普遍恐慌,于是便出现了抢购风潮,柴米油盐和日常生活用品,都成了抢手货,有些商店的东西几乎被买空。

8月下旬,抢购达到高潮时,上海等地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恢复凭票供应生活必需品的老办法。我的学生告诉我,那时他们全家出动轮班排队买米,排一次队可以买100斤,家里全是米,还做了个粮仓,后来来不及吃,烂了很多。有的人家一次购买的西湖牌肥皂用了很多年,最后都缩成了又黑又硬的一小块。有的人家此后几年没有再买油、盐和酱油之类。我的一个亲戚当时买了许多棉内衣,一直到今天还有没穿过的放在衣柜里。我的邻居大妈买了很多捆粗糙的手纸,后来的几年中我就常常看见她搬进搬出晒手纸。

抢购风潮里也有无动于衷的人,一种是像我这样工作没几年的人,没钱,不掺和那个热闹。另一种是像我父亲那样的人,他们坚信计划经济能够调控一切,物价一定会回落并稳定。我的一个同学告诉我,他父亲当时还召开家庭会议分析形势,认为现在大家买了过多的东西,以后再生产出来就没人买了,那么物价就会下降,而且国家也一定会让物价回到原来的水平,结论是要把钱捂着,等降价时再用。老头子们的分析头头是道,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那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

当时有民谣曰:“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富了摆摊的,苦了上班的”。那时我在当教师之外,还兼着工会副主席和教工团支书的工作,应光棍弟兄们的要求,厚着脸皮去和某女青年较多的工厂联系搞联谊活动,结果碰一鼻子灰,对方说:“我们厂的女工不喜欢教师。”其实,女孩子们是不喜欢教师的低收入。在物价飞涨时期,工厂比较灵活,可以增发几百元的奖金,但教师每月只有那一百多元的“死工资”。

开导人心的“青年导师”

人心浮躁不安之时,需要得到开导,于是“青年导师”应运而生,他们游走各地,一场接一场地为青年人作报告,谈理想、信仰和价值观,媒体对他们的精彩演讲及时进行报道,一时显得很有轰动效应。但理论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在蛇口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青年教育专家”李燕杰和曲啸就遭遇了蛇口青年的质疑和反驳,闹出了一场“蛇口风波”。当时蛇口的领导人袁庚非常开明,他说:“我们不欢迎教师爷式的空洞说教,听不得不同意见,甚至要问你是哪个单位的?叫什么名字?这种作风连我这个老头都不能容忍,青年人是不会欢迎的……对那位被追问姓名并上了什么材料的青年人,我们一定要加以保护。”风波于是不了了之。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