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过度输液”有害无益

发表:2011-02-08 04:4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我出国十几年以后第一次回到中国时,就不断听到有亲戚朋友提到,去医院输液的事情。当时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有的人感冒咳嗽了要去输液?头痛发烧要去输液?甚至感到身体疲劳了,也要去输液?

我小的时候,打个针就已经是很大的事情了,静脉输液那是要到需要抢救的时候,才会用的治疗手段。我来美国二十多年,印象里自己只在手术麻醉的情况下,医生为了用药和防止脱水的时候,才会被输液。这么多年了,我能够数出来的静脉输液总共也不到十次。

去年探亲时,因为陪家人去北京的一家大医院去看病,我碰巧经过输液室,那里的景象竟然让我大吃一惊。只见输液室外人们排着长长的队,等护士叫号。输液室内像电影院一样,摆满了一排又一排的椅子,座无虚席。每个椅子旁边都有一个输液架,椅子上坐着一个人在输液。几个护士在房间里跑来跑去照顾着,不时往输液瓶里添加各种药物,看上去相当的忙碌。

这种情景我在国内其它几家医院也曾经见到过,听说得就更多了。于是我就产生了很多疑问,中国人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得重病呢?这种流水线式的输液治疗,会不会造成交叉感染?这样的治疗对病人真的有好处吗?为什么大家都这么相信输液呢?

不久前,我的疑问终于得到了解答。在2010年12月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联组会议上,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之鑫说,2009年中国医疗输液104亿瓶,如果平均到13亿人口,就相当于每个中国人一年里挂了8个吊瓶,远远高于国际上2.5到3.3瓶的平均水平。

朱之鑫的话后来被中国媒体总结为“过度输液”,过度输液原来如此。早在2001年,《纽约时报》就刊登了一篇专题报道,讲的是中国流行的一大医疗误区,那就是体弱便输液、有病就打针。在国内一般民众、甚至许多医生的眼里,打针输液是手到病除的灵丹妙药,特别是那些缺医少药的农村和边远地区,无论病情是否需要,也无论针药是否对症,孩子一发烧、感冒,就打针输液,已经成了惯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卫生部曾经合作做了一个调查,他们发现被调查的40个县中,有60%左右的孩子在最近一次得感冒的时候,曾经打过针。而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字显现,2004年在全球发生了160亿次医疗注射中,在中国发生了51亿次,是世界注射次数最多的国家。

相比之下,美国大多数孩子们除了做预防性疫苗接种以外,很少打针,更不会轻易输液。因为从医学上来讲,静脉注射是一种侵入性有创伤性的给药方式,风险大,副作用多,不易作为常规治疗手段来使用。

现在在中国静脉输液大有取代肌肉注射成为最普遍应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很多中国家长在医疗业、商业宣传和媒体有意无意的误导下,走进了误区。以为输液可以直接把药打进孩子的血管中,病好得快,孩子可以少受罪,所以他们拒绝接受口服药物,连打针都不原意,一见到医生便要求给孩子输液,岂不知这种做法会给孩子带来很多潜在的危险。

对于这个问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的医生高燕是这样解释的:与口服药物需要通过消化系统的分解吸收才会进入血液相比,通过静脉输液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的药物中的那些杂质,更容易引起过敏反应,严重的还会迅速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还有,随着静脉输液在中国城市、乡村各级医院和门诊的快速普及,由于医护人员的疏忽而造成的药品剂量不当、溶媒选择不当、药物间的配伍禁忌、还有适应症禁忌,再加上使用过程中护士操作失误等等原因,都可能给孩子带来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

更有一些不规范的医疗单位,为了达到迅速缓解病症的目的,随意给患者添加激素类药物,不但不能治病,反而会抑制孩子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导致其它感染。

其实有很多由病毒造成的疾病、比如流感,靠静脉输液打抗菌素,根本就不起作用。用抗菌素的次数多了,反而会造成孩子对药物产生抗药性。等到将来孩子真的有了细菌感染、需要用抗菌素的时候,反而会误事。

所以江苏省人民医院儿科专家周伯平建议说,治疗应该坚持的原则,是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家长不但应该尊重医生的建议来给孩子用药,而且也应该努力拒绝医院提供的一些明显含有商业目的过度治疗手段,尽力保护自己的孩子,不要在忍受病痛折磨的同时,还要遭遇不当医疗手段的摧残。

 

(文章只代表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作者审校)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