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谈养生:顺时生息 养精气神

作者:作者:中医医学博士、医师 王元甫 发表:2009-11-21 11:1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寒冬养生,除了保暖御寒,中医另有补养阳气的食物与药物,强调精神情志的伏藏。

中医认为生命最精华的三个部分是“精”、“气”、“神”,此三宝能形成多层保护的屏障,护卫着生命。而人的生命是“天地合气”所形成的,因此顺其外在环境的变化调整作息是最为基本的养生方式。

疾病的初期通常是没有症状的;一旦出现症状,疾病通常已经进入了中、后期阶段,组织与器官已经发生不可逆转的病变,此时要想完全根治疾病是相当困难的;所以在没有症状之前,就应该养生与保健。

“保健”是西医的名词,而“养生”则是中医的用语。西医与中医对生命的看法(理论)是有相当区别的;相应地,西医保健与中医养生的方法就有明显的不同。

西医对人体构造的论述基本上是以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为基础,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已将西医带进分子的领域,并且许多疾病都可由分子层级的“自由基理论”来解释。

中医的生命理论

中医的本源是五千年前黄帝所传的“医道”(《黄帝内经》为圣经)。《黄帝内经》认为人的生命是“天地合气”所形成的,所以人生命的组成就包括“天的成分”与“地的成分”:

“天的成分”和天的特性一样,是无形的(肉眼看不到的),例如神、魂、魄、气、命门、三焦等。

“地的成分”和地(也就是地球)的特性一样,是有形的(肉眼看得到的),例如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这也就是西医所说的身体。

中医又认为生命最精华的三个部分是“精”、“气”、“神”三宝,而其中又以“神”(又称“元神”)最为重要。所以中医认为生命的生成是“元神”与人体的结合,而生命的死亡是“元神”与人体的永远分离。

中医养生的方法

中医的养生方法是根据中医的生命理论发展出来的。人的生命外有“形体”、内有“元神”,其内与其外都流通着“气”。人体与外界环境是相通的,所以很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然而生命的三宝“精”、“气”、“神”,则能形成多层保护的屏障,护卫着生命。

《黄帝内经》对中医的养生之道有下列两个重点

一、外避“邪气”的入侵:要依照环境与四季的变动,而有所因应,以避免外邪的入侵。

二、 内守“精”、“气”、“神”三宝:要保养“精”、“气”、“神”生命最精华的三宝,“养神”尤其重要,也就是精神方面的修养。养神的要旨是“恬淡虚无,真 气从之,精神内守”;也就是说,要能够清心寡欲、看淡名利,不受外物的引诱,如此才能养护丹田的先天“真气”,并使“精”与“神”紧密结合,内守而不外 泄,达到真正保养“精”、“气”、“神”的养生最高目标。

依据中医的阴阳理论,寒冬属于阳气伏藏(阴气盛而阳气衰),所以水成冰、地冻裂、万物凋零。养生方面要注意下列要点:

一、饮食方面:要多吃能补养阳气的食物,例如肉类(尤其是羊肉);气虚(容易疲倦)的人可加用些补气的中药,例如黄耆、人参;阳虚(手脚容易冰冷)的人可加用些补阳的中药,例如干姜、附子、肉桂。

二、起居方面:要注意保暖身体,深居家室,不要外出接触寒气,也不要过于发汗,使寒气入侵;尤其在冰天雪地之时,要早睡晚起,等待阳光。

三、精神方面:大地阳气伏藏,人的情志也需要隐匿,心神要安于室,不要游于外。

“ 养生”与“保健”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法。西医的“保健”着重于减少造成疾病的危险因子,要使“有形”的身体健康。中医的“养生”除了养护“有形”的身体 外,更重要的是“养神”(保养“无形”的“元神”)。针对寒冬的养生与保健,中医与西医都重视保暖御寒,中医还加上补养阳气的食物与药物,与精神情志的伏 藏。





来源:《新纪元周刊》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