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98 艺术重镇变调

发表:2008-06-02 13:2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最近,北京流传一个笑话,“北京的画廊比作品贴在画廊墙上的艺术家还要多”,逛逛北京七九八艺术区,就能证实这个说法。大批外资进入,使得这个曾是艺术家的创作天堂,弥漫一股浓烈的商业气息。

“红T画廊”老板谭仙,二○○五年在“七九八”艺术区开业,租期未到,今春却被迫提前关门,因为房东要赶在八月奥运前,在画廊的所在地辟建六层楼高的停车场,因应大批游客涌入。

除了奥运,大规模的商业化,把艺术创作逼上绝路。谭仙说,几年前这里主要是艺术家,仅有几家画廊,如今充斥着渴望找钱的大牌画廊和艺术家,艺术已经变质。

在“七九八”作画达六年的傅雷(音),因不堪大量游客的搅扰,最近黯然离开他的油画创作艺术工作室。他说,“旅游巴士每天都会来到这里,好像这里是紫禁城似的”。

与此同时,他的房租翻涨三倍。他的大多数艺术家朋友,因付不起在“798”艺术区的生活费,只好撤离,把它留给商业领袖和资金充足的画廊。

四十八岁的傅雷说,这里变得非常俗气,只有富人呆在这里,“第一批到这里的艺术家基本已经离开。我们已经不可能在这里生活。新来的人追求的是时髦和商业机会,而不是艺术。”不过,世界知名画廊都看上“七九八”这这块风水宝地,认为这里蕴藏巨大的商业利益。

中国“玩世现实主义”代表人物之称的岳敏君,去年十月以“六四”事件为题材的油画《处决》,在伦敦拍卖会以二百九十万英镑成交,创下中国当代画家作品的最高拍卖价格。五年前,岳的作品不过售价一万美元,印证画廊确有“慧眼”。

大陆著名当代艺术家艾未未则认为,高价作品虽令人称羡,但也带来负面影响。他慨然指出,“我们目前处于最差的文化创作时期。”

“七九八”的快速变迁,让艺术家感到无奈。几年前,这里像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纽约的苏活区,古怪、大胆、前卫、后工业化。历经卅年,纽约的苏活区才被小商店和漂亮的餐馆占领,“七九八”撑不过五年就完全走样。

“七九八”的画廊越来越多,值得看的展览却少,尽管中、外收藏家如潮水涌入画廊,希望短时间淘到破纪录的拍卖作品,实际上并没有多少艺术家能够达到国际展览的水准。

来源:中时电子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