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家伟:"两会"后只有两个字:失望

作者:严家伟 发表:2008-03-23 07:4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一年一度被人誉为"超级政治秀"的人大、政协"两会",已于08年3月18日收场了。人们常爱说"希望越高,失望越大"。虽然对这样的"官样文章",我从来就不抱多大的希望,但看完这篇了无新意的"文章"后,仍然不免感到失望,因为除了这两个字外,就再也找不到任何感觉了。

首先,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从胡耀邦年代就提了出来,诸如党政分开,限制权力过分集中,加强新闻监督及其相关立法等,说了快二十年了。直到这次"两会"结束,除了空喊了几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口号外,看不到有任何改革的动向,更不用说具体的措施了。而细心的网民更注意到,温家宝总理先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关于加强建设民主政治的词句,竟然被新华网删除!这在我们这样有新闻审查制度的国家里,应该属于政治性的错误。按理说新华网决不敢如此胆大包天。然而它对温家宝总理的报告动用"剪刀"后,竟然平安无事。这就不能不使人感到匪夷所思了。因此,"政治体制改革",就被"行政机构改革"所置换替改。"民主政治"就变成了仅是国务院所属的部委合并扩大之类的繁琐事务而已。真是令人啼笑皆非。这就好比原来说的是要给你吃一个蛋糕,及至放进嘴里才发现,这个"蛋糕"原来是用麦麸与糠做的。这在三年大饥荒年代就叫"代食品"。把这样的"代用品"用来代替民主,实则是对民主的嘲弄。再说难听点,就是把民众当猴来逗。

行文至此,我就不禁想起了,那个名曰"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远在1998中国政府就慎重其事地签署了。整整过去十年了,人大开了十次会了。批准了多如牛毛的各种法律、法规,就是不"批准"这个条约。当然,众所周知人大并无实权,只是个橡皮图章。这个"图章" 盖不盖下去,全权在于党和政府。但是政府既要签署,又不批准,把"责任"推给橡皮图章,你当初何必签署?说穿了,就是中国的人权状况太差,怕一旦批准了,今后一些事,例如民间申请办报纸,民众申请结社,更不要说组建政党了,政府要禁上,就更被动难办了。所以新闻法,说了二十年,以前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今年"两会"上连"楼梯"上也无"响声"了,好象世界上压根就没有新闻法这个东西。我不知道这样作是与时俱进,还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于是今年的"两会"上就是用一派高调的民生说词,来为民主的诉求"消音"。以为这样就可以冲淡甚至消除民众对民主的渴望与诉求了。其实民主政治,才是民生最大的保障。在一个缺乏民主的国家里,民生问题是得不到根本的解决,也是没有真正保障的。

例如,前外长李肇星的"名言"是"我挨过饿,知道什么是人权,你挨过饿吗"?笔者则在《人权与挨饿》(首发《民主中国》)一文中回应道"正因为中国人没有人权,所以才挨饿"。被网友评为对李前外长此言的"酷评"之一。这也最简单地证明了民主才是民生最根本的有力保证。

又如当前的通货膨胀,愈演愈烈,宏观调控,难以奏效。今年2月份的居民物价消费指数上涨率竟然高达百分之八以上。按世界公认的标准,这已是严重的通货膨胀。无异于是给了主管"两会"的政府当局一个"下马威"。其关键就在于官商勾结,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垄断行业,追求暴利,贪得无厌。地方官员与之结成利益共同体,百般保护。民众则处于无权无奈不敢言,言亦无用的状态。这再次证明,没有民主政治,空谈关注民生只能是空话而已。温家宝总理在两会结束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虽信誓旦旦地表示要控制通货膨胀,并十分动感情地说要"事不避难,勇于承担",豪言壮语,十分感人。但我们却看不到当局能拿出什么样的得力措施,用什么样的铁的手段严厉打击官商勾结哄抬物价的行为。因而温总理对能否把物价上涨控制在百分之四左右,也显得信心不足,丢出软绵绵的一句"待到明年3月份"来看答案吧!然而严重的通胀,对广大低收入的弱势民众,已是燃眉之急,岂容再等一年?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家政府机关的各级官员的工资,今年在往年一提再提之后,又大幅提升,一月增加工资达一千多元。他们对付通胀自然游刃有馀,不存在什么压力。请问凭什么把纳税人的血汗拿来如此慷慨加薪?这不是执政为民,关注民生之道吧?如果一个政府仅仅知道照顾好自已的官员,对弱势民众视若无物,恐怕很难构建成和谐社会。至于大发了横财的商人,对通胀更是欣喜若狂。希望集团的总裁刘永好,在"两会"上更大放厥词,对在半年内已涨价一倍多的猪肉,大肆叫好,似乎还涨得不够。因为猪肉越涨,他的饲料就越有利可图,更好大发横财。这样的委员,代表只能是代表奸商的利益。用纳税人的钱,让这样的资本利益代言人来开会关注民生,岂非缘木求鱼?

所以这次"两会"上,除了政治体制改革被边缘化,空洞化外,即使高调宣扬的民生问题,也只是清谈空议一番。有的问题即便已有了可行的措施,也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例如民众特别关注的看病贵的问题,已经找到了问题症结之所在,就是公立医院的"以药养医",公立医院变成了卖药赚钱,"宰"病人的大奸商。解决之道自然在于"药"与"医"分家脱钩。可是议了多年,最后来个"逐步试点"后再予推广。这就好象已诊断明确了病人身上有个恶性肿瘤,却要等几年后再予切除,这不是在开玩笑吗?其实药与医分家只消一道行政命令,不存在任何技术上的困难,那么为什么还要慢慢拖下去呢?"困难"就在于政府不愿出钱。因为药与医分了家,公立医院就不再是营利单位。医生,护士,员工的工资,应来自财政拨款。世界各国普遍如此。在这一点上,口口声声要与世界接轨的人,偏偏要与世界"脱轨"。当年搞所谓医疗改革时,有个专用名词,就是给医院"断奶"。说穿了就是政府不管了,你医院自己赚钱去。当时就有人说,"你要医院自已去赚钱,除了卖药宰病人外,就只有叫男医生去抢银行,女护士去当三陪小姐"。这话虽然刻薄,却说明了这"断奶"之举是毫无道理的馊主意。所以搞了十多年彻底失败,民众反对声太大,政府只好承认改回来。但叫它出钱又心疼。于是给你来个口头答应着,拖一天算一天,拖一年算一年。这象话吗?你给自已的大小官员一次、二次、N次的加薪有钱,办奥运有钱,官员吃喝一年3000亿有钱,官员公车消费,出国旅游一年几仟亿都有钱,也不心疼钱。唯独这事关老百姓生、老、病、死的医疗,就舍不得钱,没有钱了。这与真正的关注民生,恐怕有点南辕北辙吧!

去年开"两会"时,前卫生部长便说"今年医改新方案,将肯定出台"。可是一年过去了,今年"两会"开完了,所谓的医改新方案,仍然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卫生部长陈竺先生在政协农工党分组讨论会上更说,"卫生部准备挨社会十年,至二十年的批评"。很明显,就是说还拿不出什么方案、办法,如此的不作为,其中的内幕究竟是什么,民众恐怕也很难确知。

所以,今年"两会"结束后,无论是对推行政治体制改革与实行民主政治,还是解决民生问题,除了令人失望以外,还能有什么好的感觉呢?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自由圣火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