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卫报:中国文学对西方人来说是个谜

发表:2008-01-29 19:4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的文学就像这个国家,规模庞大、变化迅速,但西方对其几乎一无所知。"仿佛一艘驶入视野的大型集装箱船。"总部位于北京的出版科学研究所的国际研究员保罗·理查森说,"一边装满了圣诞饰物、家电和运动服装,另一侧是堆积如山的图书、绘画之类的东西,我们对后者却毫无察觉。"

他继续说:"若你要一般的《卫报》读者说出一个中国当代小说家的名字,他们多半答不上来。都说这是中国世纪,但我们还搞不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中国,也是世界上消耗原材料最多的国家,如今又成了二氧化碳头号排放国,它正以势不可挡的姿态迈向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命运。

但是,随着北京准备迎接今夏的奥运盛会,这个经济超级大国的13亿人的文化生活对西方许多人来说仍是一个谜--他们的畅销书作家不为人所知,他们的最激动人心的作家的作品未被翻译成外文。再加上中国出版业的庞大规模,情况就变得愈发奇特。

"中国的一切都规模惊人。"理查森说,"该国的图书出版业规模排在世界前三位。从数量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版市场--官方数据是一年60亿册,这还不算大量盗版书。2007年中国图书市场大约为40~50亿英镑,位列世界第四,排在美国、德国和日本之后,英国之前。如果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市场仅次于美国。"

但是,中国的文学仿佛身处与地球平行的另一个世界,许多西方几乎闻所未闻。尽管不乏大作家、先锋诗人和畅销书作者,部分人一年就入账100多万英镑,但正如驻北京的翻译家兼记者埃里克·亚伯拉罕森所言,有些数字未必可信。

尽管如此,对于想打入这个欠发达市场的出版商来说,机遇前所未有。据翻译家尼基·哈曼表示,中国人对书籍如饥似渴。"当你到大城市,就会看到书城,规模跟百货商店差不多,"她说。比如,北京图书城雇用了约700名员工,上架图书多达23万种。"上次我到武汉,当地人周日排队等书店开门。在书店里,你会看到人们坐在地上或蹲着看书,过道挤满了人,手推车里装满了书。书店里到处都是人。"

与西方不一样,中国的大多数读者是年轻人。理查森说:"老一辈的人经历过文化大革命。他们是在一个十分不同的环境里长大的。他们大多喜欢看经典名著......现在新一代的年轻人对经典不感兴趣,他们身处这个变迁的社会,周遭的一切都在变化。触动他们的是这些。"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青年参考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