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携子女自杀如何可能?(图)

发表:2007-12-20 13:5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百善孝为先,自杀罪最重。自杀是愚痴的,也是很苦的,自杀后的罪报更苦,要受反复自杀的痛苦。

父母携子女自杀如何可能?

关于这几年父母携子女自杀的现象,说真的,除了伤脑筋之外,我还觉得,这种行为就跟把孩子生下来以后,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将其抛弃,丢给国家社会照顾的行为一样,都是不人道的。其中,更不人道的是这两种情况:(1)要自杀的父母没死成,陪葬的子女却真的丢掉性命;(2)父母强灌子女毒药、刺杀子女之后再自杀。

从儿福联盟的调查与统计分析看来,这几年携子女自杀的案件数,已经多到足可形成一种社会现象,就跟之前讨论的父母杀死子女一样。虽说,父母亲携子女自杀也是父母杀死子女之现象其中一部分,不过,它的社会因素仍有跟其他种类之案例不同的部份。由于父母携子女自杀,还牵涉到"子女是父母的财产"这项传统观念,因此,它的社会因素还多了这两项:社会规范传统、父母亲的权力展示。

其中,社会规范传统所涉及的是文化脉络和历史运作,我不知道其他国家地区或"文化圈"怎么样,不过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面,子女似乎一直都是家长(特别是父亲)的财产或附属品,然而,从台湾这几年的虐童、找子女出气、携子女自杀,而邻居、社区甚至警察机关不闻不问等之类的社会现象来看,这种观念的影响力依然没有消失,所以,儿福联盟推广儿童人权,还有一段充满荆棘的路要走。

父母亲的权力展示,则特别容易发生在,与未成年子女的互动关系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未成年的子女多半还是得仰赖父母亲的照顾,就此,若把家庭看成一个组织,把父母和子女看成不同的部门,那么,父母亲就是这个组织里面,具有高度依存性的部门,而子女则是具有高度依赖性的部门,然而,部门权力大小与依存性成正比,由此,倘若子女对父母的依赖程度越深,则父母展示权力的可能性越大。

所以说,近几年在台湾发生的父母携子女自杀的案件,我在想,除了这些父母仍有"子女是父母的财产"这种传统观念以外,很可能,这些子女依赖父母亲(经济支持、学业支持、日常起居照顾)的程度也是偏高的,就此,若说父母携子女自杀的理由,是"怕子女自己无法生活",虽然颇为武断,子女没有父母未必不能自立,不过,从近年来子女对父母亲依赖程度加深的现象看来,似乎又有些合理。

就此,我虽认为,父母携子女自杀的行为很不人道,但这"不人道程度"还是要看携子女自杀之行为当中,"自杀"的因素为何,就此,根据媒体对儿福联盟统计数据的整理看来,很遗憾,我认为最不人道的因素,也就是"婚姻/感情冲突",比例是今年父母携子女自杀的第一名(约37.5%),其中还有超过半数(约58%),是年纪比我还小的父母(24岁以下),就此,我只能引用世杰兄的话:"有种就别生!"

至于其他的因素,相对于前面"婚姻/感情冲突"的因素,亦即离婚、分居、吵架、离家后,另一方为了报复而携子女自杀,倒还相对地情有可原些,不过,若把第二名的"积欠债务"(约28.1%)、第四名的"失业"(9.4%)及第五名的"亲职照顾压力"(约6.3%)加总(就台湾的实际状况来看,亲职照顾压力主要可能也是经济上的问题),那么,主要起于经济压力问题而携子女自杀的比例,就高达43.8%。

此外,第三名的"有精神疾患"(约12.5%)和第五名的"身体状况欠佳"(6.3%),同前述,若将之加总,那么因为"健康状态"的负向作用而携子女自杀的比例,也有18.8%。以上,若再重新整理做个排名,那么第一名是43.8%的"经济压力问题",第二名为37.5%的"婚姻/感情冲突",第三名乃18.8%的"健康状态不利条件",由此可知,会令父母做出这种不人道行为的因素,主要恐怕仍是经济层面的。

虽然说,从儿童人权维护的立场来看,父母携子女自杀,无论是"经济压力问题"、"婚姻/感情冲突"和"健康状态不利条件"当中的哪一个,都是不人道的,可是,若考量前面列出的两个"背景因素"-社会规范传统、未成年子女对父母亲的依赖性,并针对三大"促成因素"-经济压力问题、婚姻/感情冲突和健康状态不利条件,个别进行深究的话,那么,这种行为的产生还是有脉络可循。

不过,这三大"促成因素"并非直接导致父母携子女自杀之行为的产生,在我看来,以两大"背景因素"影响力的存在为前提,它们的关系流程是这样的:(1)经济压力问题--->精神崩溃--->携子女自杀;(2)婚姻/感情冲突--->心理冲击--->携子女自杀;(3)健康状态不利条件--->厌世--->携子女自杀。基此,若要解决这类社会问题,除了国家政策以外,社工人员、医生、婚姻谘商师的角色也很重要。

虽然说,父母亲携子女自杀之现象,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这两个:"子女是父母的财产"的观念、未成年子女对父母亲的依赖性,不过,它们都是思想观念上的问题,至今可能仍在许多家庭社会关系当中根深蒂固,想遏止它们并不容易,倘若邻里社区、亲友的情感支持再不可得,恐怕,就只能从三大类促成因素去"治标"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