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攜子女自殺如何可能?(圖)

發表:2007-12-20 13:5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百善孝為先,自殺罪最重。自殺是愚痴的,也是很苦的,自殺後的罪報更苦,要受反覆自殺的痛苦。

父母攜子女自殺如何可能?

關於這幾年父母攜子女自殺的現象,說真的,除了傷腦筋之外,我還覺得,這種行為就跟把孩子生下來以後,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將其拋棄,丟給國家社會照顧的行為一樣,都是不人道的。其中,更不人道的是這兩種情況:(1)要自殺的父母沒死成,陪葬的子女卻真的丟掉性命;(2)父母強灌子女毒藥、刺殺子女之後再自殺。

從兒福聯盟的調查與統計分析看來,這幾年攜子女自殺的案件數,已經多到足可形成一種社會現象,就跟之前討論的父母殺死子女一樣。雖說,父母親攜子女自殺也是父母殺死子女之現象其中一部分,不過,它的社會因素仍有跟其他種類之案例不同的部分。由於父母攜子女自殺,還牽涉到"子女是父母的財產"這項傳統觀念,因此,它的社會因素還多了這兩項:社會規範傳統、父母親的權力展示。

其中,社會規範傳統所涉及的是文化脈絡和歷史運作,我不知道其他國家地區或"文化圈"怎麼樣,不過在中國的文化傳統裡面,子女似乎一直都是家長(特別是父親)的財產或附屬品,然而,從臺灣這幾年的虐童、找子女出氣、攜子女自殺,而鄰居、社區甚至警察機關不聞不問等之類的社會現象來看,這種觀念的影響力依然沒有消失,所以,兒福聯盟推廣兒童人權,還有一段充滿荊棘的路要走。

父母親的權力展示,則特別容易發生在,與未成年子女的互動關係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未成年的子女多半還是得仰賴父母親的照顧,就此,若把家庭看成一個組織,把父母和子女看成不同的部門,那麼,父母親就是這個組織裡面,具有高度依存性的部門,而子女則是具有高度依賴性的部門,然而,部門權力大小與依存性成正比,由此,倘若子女對父母的依賴程度越深,則父母展示權力的可能性越大。

所以說,近幾年在臺灣發生的父母攜子女自殺的案件,我在想,除了這些父母仍有"子女是父母的財產"這種傳統觀念以外,很可能,這些子女依賴父母親(經濟支持、學業支持、日常起居照顧)的程度也是偏高的,就此,若說父母攜子女自殺的理由,是"怕子女自己無法生活",雖然頗為武斷,子女沒有父母未必不能自立,不過,從近年來子女對父母親依賴程度加深的現象看來,似乎又有些合理。

就此,我雖認為,父母攜子女自殺的行為很不人道,但這"不人道程度"還是要看攜子女自殺之行為當中,"自殺"的因素為何,就此,根據媒體對兒福聯盟統計數據的整理看來,很遺憾,我認為最不人道的因素,也就是"婚姻/感情衝突",比例是今年父母攜子女自殺的第一名(約37.5%),其中還有超過半數(約58%),是年紀比我還小的父母(24歲以下),就此,我只能引用世傑兄的話:"有種就別生!"

至於其他的因素,相對於前面"婚姻/感情衝突"的因素,亦即離婚、分居、吵架、離家後,另一方為了報復而攜子女自殺,倒還相對地情有可原些,不過,若把第二名的"積欠債務"(約28.1%)、第四名的"失業"(9.4%)及第五名的"親職照顧壓力"(約6.3%)加總(就臺灣的實際狀況來看,親職照顧壓力主要可能也是經濟上的問題),那麼,主要起於經濟壓力問題而攜子女自殺的比例,就高達43.8%。

此外,第三名的"有精神疾患"(約12.5%)和第五名的"身體狀況欠佳"(6.3%),同前述,若將之加總,那麼因為"健康狀態"的負向作用而攜子女自殺的比例,也有18.8%。以上,若再重新整理做個排名,那麼第一名是43.8%的"經濟壓力問題",第二名為37.5%的"婚姻/感情衝突",第三名乃18.8%的"健康狀態不利條件",由此可知,會令父母做出這種不人道行為的因素,主要恐怕仍是經濟層面的。

雖然說,從兒童人權維護的立場來看,父母攜子女自殺,無論是"經濟壓力問題"、"婚姻/感情衝突"和"健康狀態不利條件"當中的哪一個,都是不人道的,可是,若考量前面列出的兩個"背景因素"-社會規範傳統、未成年子女對父母親的依賴性,並針對三大"促成因素"-經濟壓力問題、婚姻/感情衝突和健康狀態不利條件,個別進行深究的話,那麼,這種行為的產生還是有脈絡可循。

不過,這三大"促成因素"並非直接導致父母攜子女自殺之行為的產生,在我看來,以兩大"背景因素"影響力的存在為前提,它們的關係流程是這樣的:(1)經濟壓力問題--->精神崩潰--->攜子女自殺;(2)婚姻/感情衝突--->心理衝擊--->攜子女自殺;(3)健康狀態不利條件--->厭世--->攜子女自殺。基此,若要解決這類社會問題,除了國家政策以外,社工人員、醫生、婚姻諮商師的角色也很重要。

雖然說,父母親攜子女自殺之現象,最根本的問題還是這兩個:"子女是父母的財產"的觀念、未成年子女對父母親的依賴性,不過,它們都是思想觀念上的問題,至今可能仍在許多家庭社會關係當中根深蒂固,想遏止它們並不容易,倘若鄰里社區、親友的情感支持再不可得,恐怕,就只能從三大類促成因素去"治標"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