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步辇图》中的唐太宗被改动了吗?
作者:戴东尼
发表:2007-08-05 02:49
最近听说中国大陆有一位姓宁的老人,通过1959年版的《步辇图》印刷品与1978年版的《步辇图》印刷品对比,向该画的出处--北京故宫提出了质疑,指其在修复该画时误改了国宝。老人提出画中唐太宗手中的白布袋没有了,且右手也被抹掉了,宫女的一只手改成了一段袖筒。
《步辇图》,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传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被后世认为是中国古代绘画经典画作之一,具有相当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该画以贞观十五年( 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大唐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脱掉龙袍,改穿素衣,离开龙椅,由九名宫女执伞杖,坐于步辇(相当于轿子)之上,以示尊贤礼士,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阎立本(601~673年),唐初著名人物画家,唐太宗时任刑部侍郎,后为右丞相,有“右相驰誉丹青”之美誉,绘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萧翼赚兰亭图》等作品传世,分别藏于海内外公私博物馆中。
松赞干布是吐蕃(今西藏)第三十二世赞普(王),公元634 年,他派使者向大唐求婚,但未能如愿。公元638年,他又派使者入唐求婚,同时,他率领20万军队猛攻唐朝的松州(今四川松藩),想以此对唐朝施压以答应自己的求婚,但被唐军击退。至此,他认识到必须要诚心与大唐和好,所以他又于640年派大相(相当于宰相)禄东赞到长安谢罪,再次提出通婚的请求,唐太宗最终答应了吐蕃王的请求,决定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在大唐文化的影响下,松赞干布对吐蕃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进行了改革,开创了繁荣统一的吐蕃王朝。
《步辇图》的构图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该画虽不设背景,但画家根据不同的题材,运用不同的笔墨技法,以线条和色彩将此一特定场景中,各个人物的表情、气质传达得细致入微,变化丰富,充分体现出画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绘画功力。
画中的唐太宗是全画的焦点,他体态壮硕,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深沉与凝定,充分展现出了帝王的风范。九名宫女的面目神情,身体形态各不相同,显示出画家在服饰一致,动作机械的众多人物中,力求创造出多种变化。画中唐太宗的体形明显大于周围九名宫女的体形,这从主观上突出了盛唐一代明君的威仪,也表现了画家的敬畏心态。另外一边,远来的吐番使者禄东赞,虽面露疲惫,但神情谦恭、庄重、诚恳而略显紧张。他双手合握于胸前,表示对皇上的崇敬。他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更衬托出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站在最末端的译员因地位低下而面见皇上惶恐不安。而穿红袍的礼官因有见过世面而显老练、圆熟。三人虽同为一种站姿,但神态各异,心情不一。尤其是吐蕃使者体形被画成小于唐太宗及侍官,充分体现了万国来朝的大唐盛世。
该画上有北宋大学者章伯益的篆书《步辇图题记》,“贞观十五年春正月甲戌,以吐蕃使者禄东赞为右卫大将军,禄东赞是吐蕃之相也......”。如果画中唐太宗手中原本的确有白色小布袋,那这就是此画的核心,它点出了画的主题。白色小布袋(鱼符袋 )是唐朝三品以上官员出入宫廷的身份标识。画中的唐太宗当时便是在加封禄东赞为“右卫大将军”,并非谈论其它事宜。而这个白色小布袋里,可能正是“右卫大将军”的印信,这样才和章伯益的题记相符。
据说,北京故宫至今还未对宁氏老人提出的质疑作出正面的答覆,但无论如何,此画虽经文革,但未遭灭顶之灾,也可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吧。
来源:新纪元周刊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