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主派议员接受统战洗礼

作者:作者:艾克思 发表:2005-10-20 04:0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九月二十五日与二十六日,香港特首曾荫权率领香港立法会五十九名议员(尚有一位自由党议员在北京参加其他会议)访问广东,并与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会晤、对谈。香港民主派议员全体参加,因而成为令人注目的新闻。因为这是中共官员首次与香港民主派面对面的接触。

由于中共的专制政权本质,所以一向对香港民主派抱有敌意。八○年代中共“改革开放”,器量也大一些,赵紫阳就表示九七后可以“民主治港”,但就是如此,在成立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时,五十九名的委员中,香港民主派只有李柱铭和司徒华两个人,扮演“花瓶”的角色。

六四后,民主派与中共决裂。李和司徒退出草委会,中共视香港为“颠覆基地”,所以把民主派人士当作敌人,拒绝与他们来往,并且千方百计加以打击。由于民主派支援末代港督彭定康扩大香港民主的政改计划,遂沦为中共眼中的“汉奸”与“反华势力”。于是九七年中共收回香港主权时,民主派议员均被迫“下车”,由亲共议员组织“临时立法会”,到九八年立法会进行规定中的普选与小圈子选举,民主派才重回立法会。但是北京仍然拒绝与民主派接触,而特首董建华体会上意,也拒绝与民主派沟通,或者表面接触,但是完全不考虑他们的任何意见,并且千方百计排斥他们。

一直到二○○三年中共为基本法二十三条立法,引发超过五十万的香港市民出来游行,立法受挫,深深刺激了中共领导人,加上江泽民下台,所以新的中共领导人才有可能以“新思维”来处理香港事务。于是从原先的强硬改为怀柔政策,也就是加强统战民主派,这从后来主管香港事务的曾庆红在去年七一前夕从南非放话,声称与香港民主派没有冲突作为“和解”讯号。同时抛弃无能的董建华,换上被“爱国人士”斥为“港英余孽”的曾荫权出任特首,以改善香港总体的政治环境。

精于权谋的中共,因为与“老民主派”鸿沟太深,彼此缺乏信任,所以先着手统战“新民主派”,这是一批在反对二十三条立法中涌现出来的大律师,后来组织了“四十五条关注组”。他们的专业精神,他们的温文尔雅,他们问政的“理性”,在市民中拥有很高的威望,在去年九月的立法会选举中,除吴霭仪与以前一样由功能组别选出外,再有三名经一人一票的普选选出;而他们的书生气,也被中共认为比较容易接受统战,而且不会做出令中共尴尬的事。因此中共对他们基本上是待之以礼,没有把他们列为黑名单,保持一定的接触。

在曾庆红声称愿意与民主派接触后,民主派为了避免被分化,所以坚持一定的底线,那就是要见一起见,特别是原先中共要把最激进的“长毛” 梁国雄排挤在外。经过多次的彼此试探,最后由新任特首曾荫权提出先访问广东,以后再根据情况发展作进一步接触和沟通。于是才最后拍板有这次广东之行。在这以前,也有一次“热身”,那就是曾庆红九月十二日来香港为迪士尼开幕剪彩,在一场晚宴中与民主派全体议员同堂,但是没有同枱,因此彼此没有交集,长毛虽然也有抗议呼口号,但也比较克制,曾庆红比以前的中共领导人有肚量,没有因此翻脸。

重头戏是民主派访问广东。首先解决回乡证的问题,因为他们中的一些人曾被拒绝入境而失去回乡证。在这个问题上,中共的“区别对待,分化瓦解”统战伎俩没有改变。一些人可以申请十年一期的回乡证,十个人只给一次性的通行证。这显示了在中共眼中,哪些是有望争取的对象,哪些是“顽固分子”而必须“孤立”。这十个人是李永达、何俊仁、李柱铭、张文光、杨森、李卓人、梁耀忠、刘慧卿、郑家富、梁国雄,他们大多是支联会的成员。其实所谓的“一次证”他们也没有看到,只是填张“出入境登记卡”后上交。

中共的统战招式自然是组织他们参观“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他们参观四个城市的多项建设,从制造磁头到汽车的工厂,还有地铁、展览馆、科学园、大学城等等。这是中共亘古不变的统战招数。五○年代对东南亚华侨,七○年代后对美欧日华侨,现在对台湾人和香港人,都是如此。对十六年没有入境的部分议员来说,自然是百感交集,前民主党主席李柱铭就说好比“大乡里出城”。他们面对新起的建筑物,面对他们不熟悉的工厂,有的人难免表现出“惊叹”,于是被中共和他们的同道宣传为祖国的惊人成就而大加渲染。在现在世界,十六年不见,自然有大变化,何况本来是穷困而又有外资大量注入的地区。十六年,小孩都变成成人了,有何大惊小怪之有?就如不懂军事和没有见过航空母舰的人,见到炮艇都会感到新鲜。这就是中共抓住被统战对象心理拿来宣传的伎俩。

而真正的戏肉则在与张德江的会见上。见面说什么,民主派内部有不同意见。既然是多元化的民主,有不同意见很自然,但被某些传媒渲染为“内哄”,徒见他们“一言堂”的思维。根据不同意见的讨论,终于还是坚持表达要求六四平反和○七年特首与○八年立法会普选的立场。有的议员如李卓人在见面时还提出为何不让组织工会?(不是没有工会,而是只有御用工会)张德江回以“话不投机半句多”,因此虽然彼此没有“不欢而散”,但是没有取得任何妥协。所以会面一结束,刘慧卿就立刻表示失望。

会面后,李柱铭也表示他们的访问像是落入中共的圈套。这个“大实话”立刻受到“爱国人士”的挞伐,再度给他加上一连串的“汉奸”帽子。有的民主派人士也不以为然。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呢?在出访前,李柱铭肯定这是“破冰之旅”;有人说,“圈套论”与此相矛盾。其实这有什么矛盾呢?破冰之旅指这个行程是破冰,因为过去没有过。至于此旅结果如何,那是另一种评价。如果中共官员接受民主派的意见,对民主派而言就是“圆满成功”了,但是这次并非如此。特首曾荫权因为组织这次破冰,所以民望提升;中共因为没有把长毛抓起来,也没有翻桌子,所以也算有“雅量”了。民主派呢?虽然坚持自己立场,但是中共传媒没有报导,因此对国内民众毫无影响,他们只知道中共如何有雅量接待民主派制造和谐社会;而民主派的立场在香港早就“众所周知”,拿不出新东西所以加不了分;而长毛的强硬则被“务实”的民众认为“犯上”,没有与中共领导人“礼尚往来”,结果反而失分。在这情况下,民主派正是掉进中共的圈套了,等于配合中共与特首做秀也。

其实,自从香港被决定送回中共手里,就是掉进圈套的开始。因为“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国”,香港的民意无从体现,由专制的中共解释一切、决定一切,民主派必然动辄得咎。最通常的罪名就是“捣乱”与“卖国”。如果不是五十万人游行震撼中共,香港早被基本法二十三条的绳子扎的紧紧的了。五十万人游行后圈套稍微放松,民主派的空间大了一点,但是远没有跳到圈套外,如果应对不当,又会被束紧,也就是被“统一”,这是香港民主派面临的重大考验。

那么民主派应该持什么态度呢?

第一,这次访问广东,是香港民主派坚持斗争的胜利。去年曾有一位亲共议员转述中共官员的话说,在中央向香港“派糖”后香港人还不领情,说明香港人“吃硬不吃软”。但是事实证明,北京的“硬”没有压服香港人,所以被迫改变策略。

第二,过去中共没收民主派一些成员的回乡证,是错误的,是违反人权的。这次是迟来的“平反”,而且吞吞吐吐,犹抱琵琶半遮面。民主派欢迎中共改正错误,但不必因此对中共的“宽宏大量”抱感激之心,而是应该继续督促中共改正错误。

第三,既然中共有悔改的表现,或者说他们转换了斗争策略,民主派应当制定出一套对策。可惜这方面做得很不够,只是就事论事表白什么立场、提出什么要求,没有一个总体的应对策略。特别是在局势出现变化后,也需要有新思维来与中共争取群众。这个问题要多说一些:

为了回应北京的“善意”,香港民主派也必须做出适当妥协,才会被民众“谅解”,同时提出新的口号来吸引群众。因此○七、○八普选问题,只要中共提出一个可以接受的时间表,例如推迟到二○一二年,民主派就应该做出适当妥协。六四问题固然可以提出,但不必作为“主轴”而被认为“老生常谈”和做秀,而且中共早有标准答案,目前不会有结果。更吸引力的话题是怎样从兴宁矿灾中体认“以民为本”?太石村为何罢免一个村主任都那样困难等等。这都是近期在广东发生的事件,实际上直捅“一党专政”的死穴和中共的腐败肌体。李卓人组织工会之说,张德江就难以回应,他如果说工会早就有了,那么他们为何不保护工人的权益?也可以从血汗工厂表明重视人权的重要,而不只是捉放异议人士而已。而且这些问题不但可以引起有强烈同情心得香港市民的共鸣,而且可以获得国内民众的广泛支援,树立香港民主派在国内的威望,达到支援中国民主运动的目的。因为没有中国的民主化,香港也不可能会有民主。而为了扩大“战果”,民主派必须提出要求中共开放传媒的要求,没有资讯自由,这些接触对中国人民来说是“黑箱作业”,对中共当局与香港民主派,也都缺乏应有的舆论监督。

由于香港民主派经历第一次的重大战略转变,应对欠妥在所难免,表现远比连战、宋楚瑜、郁慕明的“投共”强。这篇文章也不是事后诸葛亮,而是事前的一些想法和事后的反思。香港民主派有必要组织一个“智库”来研究应变策略,由郑宇硕、司徒华来牵头,吸收了解中共而又沈稳而又具有谋略的学术界与政界、新闻界人士参与,例如刘细良(应该归队了),除了提供冷静、客观的意见,还可参与协调。如果靠吃老本而没有变通,前景就不乐观。

--《动向》2005年10月号(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