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10万个为什么 试点暴露出了什么矛盾

发表:2005-05-31 07:2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三一重工试点方案出台的时候,有记者问公司,方案能不能对流通股股东再作让步。公司回答,这已经是大股东的底线不可能再退让。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梁稳根更是用“大猪拱食,小猪哄抢”来表示自己的不满,结果招致全国股民的口诛笔伐。
事实证明,

这个世界没有办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全国人民的口诛笔伐是有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三一重工修改试点方案,一方面将对价从10送3扩大到10送3.5股,一方面又承诺在24个月中不减持,如果减持的话,股价不低于19元整。

梁稳根是个农民的孩子,把大股东比作大猪,把小股东比作小猪,在梁稳根看来是非常形象的比喻。而在水皮看来,梁稳根的比喻不仅形象而且传神。“大猪拱食”四个字道破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天机。大猪是大股东,拱下来的食物是什么,是马上可以变现的流通股,是马上可以增值的财富。大猪不拱,凭小猪又怎么能拱到呢?大猪拱食在先,自然就应该吃大头,小猪跟着喝汤是天经地义的,否则,大猪又凭什么为小猪拱食呢?

梁稳根的话糙,但是理不糙。

金牛能源的试点方案出台的时候,也有记者问公司,送股能不能再多送一点,公司的大股东也回答不可能。但是事实上,金牛能源也修改了方案,修改的内容除了送股方案不变外,增加的承诺和三一重工一样,一方面将承诺期从18个月延长到24个月,一方面又宣布减持价不低于8.71元。比三一重工绝的是,大股东承诺冻结自己的股份24个月,24个月后解冻50%,42个月后才完全解冻,差一点就说“向毛主席保证”这句话。

三一重工因为“猪论”侮辱了城里的股民,所以修改方案“放血”道歉;金牛能源因为关联方大股东持有大量的流通股而“瓜田李下”,所以修改方案证明,“此地无银三百两”,为的是洗脱炒作的骂名。

这就是承诺不敢信。

当然,也有“不管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的。清华同方以公积金推出10送10股的方案,但是投资者不买账,推介会变成吵架会不欢而散,公司坚称方案已经没有商量余地,因为再送的话就不能确保清华同方国有34%的控股权了。

清华同方没有解释为什么控股权一定要以34%为底线而不是以25%为底线或者35%为底线。但是清华同方的坚守却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矛盾:既然要坚持控股,又为什么要争取流通权;既然不想减持,又为什么玩10送10的金融游戏呢?目的又是什么?

股权分置首批试点四家,三家成为争论的话题。水皮认为这是好事,因为道理越辩越明,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理出四对矛盾: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矛盾,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之间的矛盾,机构投资者和管理层之间的矛盾,管理层和大股东之间的矛盾。

第一对矛盾最好理解。梁稳根的“猪论”无疑道出了大小股东博弈的结果,真实地揭示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原动力。这个原动力不是来自小股东、流通股股东,而是来自大股东、非流通股股东,以后谁再拉大旗作虎皮,以维护流通股股东利益作为试点的挡箭牌,就让谁扫猪圈。

第二对矛盾不太好理解。历史的经验来看大股东从来是和机构投资者狼狈为奸的,机构投资者虽然也是流通股股东,但是利益实现途径是多元的,因此在上市公司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往往会和大股东串谋。宝钢事件是典型的串谋事件,后果当然是害人害己。试点公司的选择不能说和四家公司基金持股集中有因果关系。但是按民间的智慧,起码也是一个变量,现在看来这个变量有点不可捉摸。证据之一是三一重工的年会前10大流通股股东居然没有一家到场,到场的小股东只有四位。机构投资者为什么会在试点企业面前退避三舍呢?是欲盖弥彰,还是有苦难言?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试点给机构出了一个大难题。赞成,伤害自己的利益;反对,伤害自己的领导。

第三对矛盾不太说得出口。机构投资者是管理层精心呵护、超常规培育的,但是关键时候却不争气,成为砸盘的“坏孩子”。基金重仓股试点以来一路暴砸,跌幅大于大盘,跌势凶于大盘,明白的是斩仓的结果,雪上加霜对于机构而言是不得己而为之。估值的变化、回赎的压力都是现实的,表态为表态,行动归行动。机构投资者告诉管理层,这就是形势比人强,不是我不小心。

第四对矛盾最难理解。三一重工和金牛能源修改方案如出一辙,再傻的人也能看得出管理层操作的痕迹。大股东和小股东的冲突还没有正面展开,管理层和大股东的讨价还价已经开始。坦率地讲,管理层是降格以求,大股东是漫天要价。最后不少人都犯糊涂,究竟谁要搞股权分置试点,谁是股权分置试点的获益者?

总结首批试点方案只需两个字,差距。

什么差距?

市场期望价和方案折价的差距。

这种差距是可以消除的吗?至少在目前看不到前景。

这就是现实。

在这种现实面前,出现了两种言论。一种是失败论,一种是速胜论。

失败论认为试点已经完全失败,必须叫停,否则股市必将崩盘,影响社会稳定。

速胜论认为既然首批试点不尽如人意,那么为什么不加大力度,强行冲关?为什么不将中石化这样的大蓝筹纳入试点,为什么不可以将国有股全部吊销?

失败论不足取。试点叫停的政治风险比市场大10倍,因此不是一个理性的选择。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试点的启动有点操之过急,至少缺乏机构投资者所言的良好的市场氛围,缺乏配套的应急措施,缺乏起码的沙盘推演,尽管我们也口口声声称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是在操作中却没有系统工程的概念。

速胜论更不足取。这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一种设想。盲目乐观,幻想毕其全功于一役,大盘蓝筹进入试点不仅直接导致大盘股指硬着陆,而且将全面激化四大矛盾,使试点变为试行,股权分置改革直接对接全流通,形成巨大的扩容效应,从而摧毁大盘。

抗日战争打了8年,可称持久战。股权分置改革这么复杂的系统工程也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才行。试点阶段的使命最重要的不是解决多少股票流通的问题,而是明确A股含权,含多少权的问题。搞明白这一点,不容易,很不容易,需要时间,需要耐心。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