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藏爱因斯坦大脑43年的美国医生

发表:2005-04-20 05:0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有时候,一个人的好坏是很难界定的,比如托马斯·哈维(Dr.Thomas Harvey)博士。50年前,他“悄悄”取走属于艾尔伯特·爱因斯坦遗体一部分的一块2.7磅重的灰色物质--以致天才爱因斯坦大脑的下落在很长一段时间成谜;7年前,年近 9旬的他“身心俱疲”,主动开始向数家世界顶级脑神经研究机构转交他将近半个世纪的“珍藏”;在不同的版本里,他被描述成迥异的人:猥琐的、神经质的、自大的、一个可耻的盗墓者、一个恶毒的

医生、一个好人……

但无论如何,现在的哈维只是一位92岁的耄耋老人,居住在新泽西乡下一个并不热闹的小镇上。尽管他曾因为50年前“生命中最重要一刻作出的决定”而招来骂名甚至丢了工作,但他并不后悔,也从未后悔过。“他是个天才,如果我把它(指大脑)留在那儿我会抱憾终生的。”哈维说。

私藏大脑 半生挨骂

1955 年4月18日,一颗属于整个人类的巨星陨落了。76岁的爱因斯坦因“大动脉肿瘤破裂”在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大学医院溘然长逝。然而原定将为爱因斯坦验尸的验尸官宣布因故无法前来,直到最后一刻,供职于普林斯顿大学医院、时年42岁的托马斯·哈维才临危受命。这一人员变动也顺带着改变了历史。

根据迈克尔·帕特尼提所著《送爱因斯坦回家》一书里的描述,哈维在为爱因斯坦做尸检时,将他的大脑完整取出,浸泡在防腐药水里并带回了家。哈维事后曾辩解说,由于爱因斯坦的家属事先同意对尸体解剖,而在当时的医院里,标准的解剖程序就包括摘除大脑。他的遗体则遵其遗嘱,很快被火化了。现年92岁高龄的哈维去年年底在接受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采访时证实了帕特尼提的说法。不仅如此,他还将天才的大脑共切成了240块薄片,而且总是将这个装有组织切片的箱子随身携带,从不允许第二个人看一眼。就这样,天才的大脑在40多年的时间里都成了哈维的私产。

但哈维也为这份“私产”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除了来自爱因斯坦家族的强大压力,公众给他的“盗脑者”的称号也彻底断送了他在普林斯顿大学医院的前途。辞职后,哈维一度失踪,甚至有传言说他“死了”。

“我没有死。我只想安静。”年迈的哈维平静地回忆着那段疯狂的日子。现在他的听觉严重受损,本就缓慢的语速现在更慢。“当初我为什么会选择自己保存大脑?”哈维给出了一个简单到难以置信的答案:“因为我只是不知道还有谁想要它。”老人在50年后发出这样的叹息。

卸下重担 忘掉荣辱

哈维的行为遭到来自各方的非议,包括爱因斯坦的后代,但在加拿大汉密尔顿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维特森博士(Sandra Witelson)看来,哈维则是一位“明智的、可信赖的学者”。

维特森无疑是幸运的,因为她是哈维认为的“几位值得信任的知名科学家”之一。在得到确认后,当时年届8旬的哈维带着爱因斯坦的脑组织切片,驾车前往加拿大并亲自将它们交到维特森手中。维特森得到的是一些爱因斯坦大脑的顶叶组织切片,以及哈维在切开大脑之前拍摄的照片与记录。维特森也得以在1999年发表了有关爱因斯坦大脑整体形态的论文--《艾尔伯特·爱因斯坦异乎寻常的大脑》。

但不管外界对他是褒是贬,现在的哈维早已不在乎。“因为我坚信我当初的决定是对的。而且,现在说来,它已经和我毫无关系了。”

10 年前主动提供给加拿大的维特森博士脑组织切片的举动只是哈维随后一系列行动的“序曲”。7年前,也就是1998年,当普林斯顿大学病理学家克劳斯接过85 岁的哈维带来的珍贵切片时简直目瞪口呆。“到最后,你会因为你拥有它的巨大责任感而感到疲惫……我7年前开始行动了。”哈维慢慢地说着,“去年,这一切终于结束了。”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