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藏愛因斯坦大腦43年的美國醫生

發表:2005-04-20 05:0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有時候,一個人的好壞是很難界定的,比如托馬斯.哈維(Dr.Thomas Harvey)博士。50年前,他「悄悄」取走屬於艾爾伯特.愛因斯坦遺體一部分的一塊2.7磅重的灰色物質--以致天才愛因斯坦大腦的下落在很長一段時間成謎;7年前,年近 9旬的他「身心俱疲」,主動開始向數家世界頂級腦神經研究機構轉交他將近半個世紀的「珍藏」;在不同的版本裡,他被描述成迥異的人:猥瑣的、神經質的、自大的、一個可恥的盜墓者、一個惡毒的

醫生、一個好人……

但無論如何,現在的哈維只是一位92歲的耄耋老人,居住在新澤西鄉下一個並不熱鬧的小鎮上。儘管他曾因為50年前「生命中最重要一刻作出的決定」而招來罵名甚至丟了工作,但他並不後悔,也從未後悔過。「他是個天才,如果我把它(指大腦)留在那兒我會抱憾終生的。」哈維說。

私藏大腦 半生挨罵

1955 年4月18日,一顆屬於整個人類的巨星隕落了。76歲的愛因斯坦因「大動脈腫瘤破裂」在美國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大學醫院溘然長逝。然而原定將為愛因斯坦驗屍的驗屍官宣布因故無法前來,直到最後一刻,供職於普林斯頓大學醫院、時年42歲的托馬斯.哈維才臨危受命。這一人員變動也順帶著改變了歷史。

根據邁克爾.帕特尼提所著《送愛因斯坦回家》一書裡的描述,哈維在為愛因斯坦做屍檢時,將他的大腦完整取出,浸泡在防腐藥水裡並帶回了家。哈維事後曾辯解說,由於愛因斯坦的家屬事先同意對屍體解剖,而在當時的醫院裡,標準的解剖程序就包括摘除大腦。他的遺體則遵其遺囑,很快被火化了。現年92歲高齡的哈維去年年底在接受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採訪時證實了帕特尼提的說法。不僅如此,他還將天才的大腦共切成了240塊薄片,而且總是將這個裝有組織切片的箱子隨身攜帶,從不允許第二個人看一眼。就這樣,天才的大腦在40多年的時間裏都成了哈維的私產。

但哈維也為這份「私產」付出了沈重的代價。除了來自愛因斯坦家族的強大壓力,公眾給他的「盜腦者」的稱號也徹底斷送了他在普林斯頓大學醫院的前途。辭職後,哈維一度失蹤,甚至有傳言說他「死了」。

「我沒有死。我只想安靜。」年邁的哈維平靜地回憶著那段瘋狂的日子。現在他的聽覺嚴重受損,本就緩慢的語速現在更慢。「當初我為什麼會選擇自己保存大腦?」哈維給出了一個簡單到難以置信的答案:「因為我只是不知道還有誰想要它。」老人在50年後發出這樣的嘆息。

卸下重擔 忘掉榮辱

哈維的行為遭到來自各方的非議,包括愛因斯坦的後代,但在加拿大漢密爾頓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維特森博士(Sandra Witelson)看來,哈維則是一位「明智的、可信賴的學者」。

維特森無疑是幸運的,因為她是哈維認為的「幾位值得信任的知名科學家」之一。在得到確認後,當時年屆8旬的哈維帶著愛因斯坦的腦組織切片,駕車前往加拿大並親自將它們交到維特森手中。維特森得到的是一些愛因斯坦大腦的頂葉組織切片,以及哈維在切開大腦之前拍攝的照片與記錄。維特森也得以在1999年發表了有關愛因斯坦大腦整體形態的論文--《艾爾伯特.愛因斯坦異乎尋常的大腦》。

但不管外界對他是褒是貶,現在的哈維早已不在乎。「因為我堅信我當初的決定是對的。而且,現在說來,它已經和我毫無關係了。」

10 年前主動提供給加拿大的維特森博士腦組織切片的舉動只是哈維隨後一系列行動的「序曲」。7年前,也就是1998年,當普林斯頓大學病理學家克勞斯接過85 歲的哈維帶來的珍貴切片時簡直目瞪口呆。「到最後,你會因為你擁有它的巨大責任感而感到疲憊……我7年前開始行動了。」哈維慢慢地說著,「去年,這一切終於結束了。」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