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干预仲裁执行 台商受骗投诉无门

发表:2004-02-17 08:1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自由时报记者黄忠荣□台北报导〕多位台商昨天在立法院控诉在中国投资遭到侵吞、绑架、拘禁,海基会官员昨天表示,台商在中国的人身安全、权益保障,是我方近几年来两岸经贸交流不断呼吁中国重视的课题,但两岸没有互设办事处,中国又拒绝两岸恢复协商,致使台商权益保障面临很大的挑战。

  海基会官员表示,台湾每年前往中国的人数超过三百万人次,前往中国的投资保守估计也超过数百亿美元,长住中国的台商估计约为四十至六十万人,以两岸如此频繁、密切的交流,两岸没有互设办事处,没有官方人员互相派驻以服务自己人民,的确是非常不正常的情形。

 官员说,几位台商所控诉在中国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是海基会常接获投诉的部分情况,在中国法治不彰情况下,有些台商受骗、受害的确投诉无门,甚至有些台商在经贸纠纷方面也渐扬弃采用诉讼方式,而改采仲裁的方式争取权益。

 官员强调,即使有些台商在合约中会先纳入仲裁条款,部分台商经过中国的仲裁委员会仲裁后获得胜诉,但台商最终还是要面临向人民法院声请执行仲裁裁决问题,如果法院依旧存有地方保护心态,加上当地政府仍旧强力干预法院民事执行案件,台商在中国取得之胜诉仲裁裁决,将形同废纸一张,毫无作用。

 官员表示,中国确有很多投资发展的机会,但台商在下决定之前还是宜多三思,考量投资风险、人身安全等因素,毕竟仲裁结果都可能不算数的情况下,台商在中国有太多未知的风险。

法治不彰 形同投资黑洞〔记者黄忠荣□特稿〕

 台商在中国投资受骗、甚至血本无归的情形所在多有,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法治不彰、不够透明,另方面两岸又无互设代表处,台商在对岸出事、被欺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自己想办法,这些斑斑血泪又岂是部分美化中国的报导所能掩盖?

 中国部分地方政府吸引外资、台资所最常惯用的手段即是“放长线钓大鱼”,一开始当地政府的招商广告说明、媒体报导,都把当地说成是个投资天堂,当地政府仿佛是奉公守法、公正廉明、效率奇佳的模范代表。

 若是有相当财力的台商有兴趣前往当地考察,当地政府可把浑身手段都用上了,台商要啥资料有啥资料,当地的投资优惠还可以再优惠,甚至不眠不休把台商奉为上宾、争取台商的青睐,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看到当地人热情的诚恳模样,多数人都会为之感动而签下合约。

 台商一旦签下投资合约,可说是鱼儿上了钩,这时有的地方政府可就会慢慢的改变态度、需索无度,有的要台商缴这个费、那个费,一大堆的费,有的不时要台商汇钱进来、扩大投资,如果不应允的话,就会开始在行政流程上刁难,严重一点的就让台商血本无归。

 台商更面临到连中国司法都不可信赖的问题,台商在中国发生商务纠纷,有的上法院胜诉了,但碰到败诉者无可供强制执行的财产,或资产不足以清偿所有债务,这种情形算是好的,还有一种是法院藉故拖延执行或以其他的理由撤销执行,台商就只能对中国司法防线的溃败而徒呼负负。

 近来许多台商逐渐在合约中纳入仲裁条款,亦即以仲裁委员会的裁决来代替上法院,但已发生的真实案例竟是,台商获得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胜诉后,仲裁委员会声请法院执行,当地法官竟然以该案事关当地经济,须经“市委、市政府领导批准”方能执行,行政权竟凌驾司法权之上,台商在中国能有多少保障?大家心知肚明。

 中国法治不彰是所有外来投资者共同的疑虑,中国领导人虽然多次要求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坚决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法律在中国的统一实施,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但中国各地方的保护心态盛行,地方政府以行政权强力介入民事执行案的事例层出不穷,在别人的地盘上,吃亏的终究是台商。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